●溫泉泉 (黑龍江省鶴北林業(yè)局林業(yè)處 黑龍江 鶴崗市 154100)
高山紅景天育苗管理
●溫泉泉 (黑龍江省鶴北林業(yè)局林業(yè)處 黑龍江 鶴崗市 154100)
高山紅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 A.Bor)又名庫葉紅景天,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根莖可入藥。全世界紅景天屬植物共有90多個種,主要分布于東亞、中亞、西伯利亞等地。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高山紅景天具有“固本扶正”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療老年性心肌衰弱、糖尿病等病癥,具有抗腦缺氧、抗疲勞、改善睡眠、抗輻射、活血止血、滋補元氣、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同時也外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和燒、燙傷。高山紅景天是一種有開發(fā)價值的植物藥材,市場需求度較高。
高山紅景天自然分布地域狹窄,生存環(huán)境惡劣,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之近年來無序采挖和人為破壞,目前,其野生資源已經(jīng)日趨枯竭,因此,加快高山紅景天的人工繁殖,緩解天然資源開發(fā)保護與現(xiàn)狀的矛盾已成為當務之急。高山紅景天雖可以用根莖進行繁殖,但是由于種子量多,用種子繁殖可明顯提高繁殖系數(shù),高山紅景天的種子成熟度差、發(fā)芽率低,引種不易成功,大面積栽培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提高育苗技術水平,是解決高山紅景天區(qū)域性大面積人工栽培的可行方法。
野生高山紅景天在自然界分布范圍較小,一般分布于海拔1 200m以上的寒溫帶高山岳樺林地帶和凍原地帶,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長白山區(qū)、張廣才嶺及大興安嶺等少數(shù)地區(qū)高山上。高山紅景天株高15~35cm,單株花莖很多,呈叢狀生長,葉片呈圓匙形、菱形或披針形,根較粗壯,直立或傾斜,具多數(shù)側根和須根,主根長20~50cm,直徑1~5cm,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聚傘形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瓣黃綠色,果實未成熟前多呈紫紅色或紫綠色,有光澤,成熟后變?yōu)樽厣蜃睾稚?,千粒?.12~0.15g。
根據(jù)高山紅景天的自然生境選擇育苗和栽培地,有利于其生長和成活。高山紅景天對土壤要求并不十分嚴格,應選擇海拔較高、無霜期短、夏季晝夜溫差較大的山區(qū)栽培,夏季高溫多雨、海拔較低、無霜期長的地區(qū)不適宜栽培高山紅景天。栽培時使用的土壤應選擇土層深厚、腐殖質較多、排水良好、日照充足的壤土或沙壤土,也可利用森林采伐地或生荒地進行栽培。育苗地塊應具有土質肥沃疏松、離水源較近的便利條件,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高山紅景天的生長,而鹽堿土、低洼積水地則不適合栽培。
選定地塊后應進行深翻,深度約30cm,清除田間雜物,使用畦作。畦寬以1.0~1.2m為宜,高20~25cm,作業(yè)道寬50~70cm。育苗時可以不用施肥,當土壤過于貧瘠時,可以適量施用腐熟的農(nóng)家肥;若栽培地前茬種植人參,播種前土壤必須經(jīng)過消毒處理,栽種前使用多菌靈按15~20g/m2進行消毒。
4月中下旬春播前,將種子放入40℃左右的溫水中,浸種40~60小時后取出,浸泡時每天換水2~4次,浸完的種子置于室溫條件下保濕催芽,待多數(shù)種子裂口時,即可取出進行播種。播種時先用木板將育苗床表面土刮平,在床面上壓出播種溝,按行距8~10cm橫畦開溝,溝深 0.5cm,每平方米播種量1.5~2.0g,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nèi),覆三合土(沙子、鋸末、土各等分)0.3cm,用木板將其上部壓實,然后在床面上覆蓋稻草或松枝保濕,5~10天可長出幼苗。
當高山紅景天長出2~3片葉子時需要及時間苗,視出苗情況間除過密的幼苗或補栽于別處,當苗高3~5cm時定苗。幼苗出齊并長出真葉后,保持根系層土壤的濕潤,雨季做好防澇排水工作,防止爛根。初期苗生長較慢,雜草生長快,應及時除去雜草,保證苗期田間無雜草。小苗生長前期苗木細弱,使用遮陽網(wǎng)適當遮陽。可每隔7天施用氮肥1次,前期用量為2~3千克/畝,后期用量為5~6千克/畝;8月中旬施用磷鉀肥,用量為4~5千克/畝,此后停止施肥。
播種苗經(jīng)過1個生長季后即可進行后續(xù)移栽工作。移栽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移栽在5月上旬芽苞未萌動時進行;秋季移栽在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進行。
高山紅景天在適宜環(huán)境下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干旱季節(jié)有時發(fā)生蚜蟲,為害幼嫩莖葉,可以用40%的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防治;或有少量蠐螬、螻蛄為害地下部分,可以人工捕殺或用毒餌誘殺,避免農(nóng)藥在藥材中的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