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游擊戰(zhàn)趣聞:北宋婆婆單人殺敵
在古代,為了捍衛(wèi)疆土,保衛(wèi)自身的安全,一些邊城或者遭受戰(zhàn)亂地區(qū)的老百姓,也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勇敢而機智地消滅敵人,此舉甚至得到官府的肯定和士大夫的褒揚。
機智老婆婆英勇殺敵
游擊戰(zhàn)是保家衛(wèi)國,打擊敵人侵略的一種很有效的軍事行為,它靈活機動,出乎敵人意料之外,又能有效地殺傷侵略者;而且還有高度的主動性,以逸擊勞,讓敵人防不勝防,從而擾亂敵人的部署,搖動敵軍的意志,不僅軍事上打擊敵人,也從心理上震撼敵軍。
一說起北宋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楊家將,一門四代殺敵報國,楊令公、楊延昭、楊宗保,乃至女英雄穆桂英,都為國披掛上陣,或?qū)医ㄆ婀Γ驗⒀畧?,盡管其中很多故事都是虛構(gòu)的,例如穆桂英史上并無其人,然而,史上確實有楊家將,楊令公和楊延昭的一些戰(zhàn)功。再有呼延贊父子,其捍守邊疆的戰(zhàn)績,于史也有記載。而狄青也是當時據(jù)守西北,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名將。
除了以上光彩奪目的軍事英雄,其實也有一些默默無聞,并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并沒有高深的兵法,出眾的武藝,也沒有先進的武器,更沒有可以倚仗的戰(zhàn)術(shù)助手,然而卻靠著自己滿腔的愛國熱情,滿滿的智慧,以及熟悉地形的優(yōu)勢,也能消滅敵人,建功立業(yè)。
公元989年,即北宋端拱二年,契丹起兵大舉南下,北宋邊防兵防守不力,居然讓敵人的鐵騎一路殺到河北的唐河一帶,邊關(guān)一度告急。那時候北宋對契丹,在軍事上多半占下風,此前宋太宗一度親自率軍攻打契丹,但用兵無術(shù),落得倉皇北顧,自己一度和大部隊失去聯(lián)系一整夜,人心惶惶,十分狼狽。到第二天早上,才失魂落魄地返回大營。
然而,唐河一帶的民風一向比較勇悍,他們長期生活在邊關(guān),熟悉地形,也習慣了長期的戰(zhàn)爭生涯,沒有什么畏敵心理,“然亦未甚懼”,反而能夠發(fā)揮殺敵報國的作用。
公元989年的某日,唐河地方有個老婆婆,正坐在一家店里,估計她可能是店主。這時候,來了一名敵軍騎兵,將馬拴在店門口,馬屁股后還捆著從老百姓那里搶奪來的家畜,大大咧咧地坐下來,將弓箭拿在手里,然后氣勢洶洶地命令老太婆去給他打水,“會一虜至,系馬于門,持弓矢坐定,呵嫗汲水”,從“持弓矢坐定”的細節(jié)來看,這名契丹兵的警惕性還是相當高的,雖然下馬,但武器還是緊緊拿在手里。
老婆婆不慌不忙地去井邊打水,提到中間的時候,就裝作力不從心的樣子,回頭叫契丹兵來幫忙,說自己年老力衰,也提不上來水桶。她很會迷惑敵軍,客氣地呼對方為“大王”。敵兵放下弓箭,走過來低頭看是怎么回事,老婆婆果斷地將他推下深井,緊接著,老婆婆跨上契丹兵的戰(zhàn)馬,奔向邊關(guān)守備處,“嫗自后推虜墮井,跨馬詣郡”。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銀發(fā)滿頭的老奶奶,跨馬催鞭,揚起塵土,飛奔而去,真有幾分戲曲里佘太君老英雄的風采,這也可算是民間佘太君。
官府大力褒揚了老婆婆勇敢機智殺敵的舉動,還游街展示戰(zhàn)果,所屬常山郡的老百姓都紛紛出來圍觀這位英勇的民間抗敵英雄。
士大夫王禹偁為此專門寫了一篇報告文學,名為《唐河店嫗傳》,對于邊城的老百姓敢于挺身而出,且又能機智對敵的行為,大為贊賞,他意識到了群眾的軍事智慧是不可忽視的,稱贊他們“習戰(zhàn)斗而不畏懦”,大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保護邊疆,御敵于關(guān)外。他充分認識到民間組織的游擊力量,在軍事上有很大的威力,契丹大兵在攻打宋境內(nèi)的上谷時,一直不能攻克,就是因為當?shù)氐陌傩战M織了游擊騎兵,名為“靜塞兵”,有效地抗擊了敵軍。
至此,北宋士大夫感嘆,如果能在邊關(guān)組織一萬民兵游擊隊,其戰(zhàn)斗力相當于五萬契丹兵,“如是得邊兵一萬,可敵客軍五萬矣”。
清朝初年,發(fā)生了以吳三桂等人為首的三藩之亂,一時南北用兵,社會動蕩,民生涂炭。而令老百姓苦不堪言的是,清廷派下去平叛的官兵,也成了禍害百姓的根源,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大兵所至,其害甚于盜賊”,在《聊齋志異》里也有記載。然而,人民也不全是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起來反抗,保護家園。
據(jù)《張氏婦》的記載,清兵南下到兗州一帶的時候,正好碰上大雨,老百姓被劫掠一空,紛紛躲避到高粱叢中。
官兵們知道后,騎馬進入積水的高粱地,強搶民女,無所不為。
當?shù)赜幸晃恍諒埖拿耖g女子,也不逃避官兵和游寇,而是待在家中。她和老公在廚房挖了一個深坑,然后在上面覆蓋一層薄薄的茅草,再在茅草上覆蓋一床席子,看上去似乎是張床。
這天她家進來兩名官兵,一見張氏頗有姿色,就起了歹心。張氏將計就計,將一名清兵引入,讓其上席子,誰知一踩上去就撲通一聲掉下深坑,第二名清兵在外面不知就里,過了一段時間才進來,張氏又依法炮制,然后將柴火扔進坑里,燒死兩名清兵,“兵踏席,復陷,婦乃益投以薪,擲火其中”,以燒掉自家住房為代價,消滅了兩名圖謀不軌的清兵。
而張氏當時遇到的悍兵賊匪也不止一次。有一天,張氏在村外數(shù)里的大路上刺繡,正是盛夏正午天氣,“攜女紅往坐烈日中”。忽然又來了一名騎兵,看見張氏,于是下馬欲行不軌。
聰明機靈的張氏,趁著騎兵不注意的當下,用繡花針悄悄刺了一下馬屁股,戰(zhàn)馬忍不住嘶鳴了一聲,騎兵為了防止戰(zhàn)馬奔逸,于是將自己的腳拴在馬腿上,然后又來騷擾張氏,“兵遂系馬股際,然后擁婦”??吹綌橙松袭敚瑥埵狭⒓从缅F子猛刺馬脖子,馬哪里忍得住痛,撒開四蹄狂奔,而騎兵的一只腳還跟馬拴在一起,一時間哪里解得開,于是被戰(zhàn)馬拖著跑了幾十里,到最后身首不見,只有一條腿還系在馬身上,落得個可恥的下場,這個場面記載得很生動,且看:“婦出巨錐猛刺馬項,馬負痛奔駭。韁系股不得脫,曳馳數(shù)十里,同伍始代捉之。首軀不知處,韁上一股,儼然在焉。”
《聊齋》里的張氏和北宋的唐河老婆婆殺敵有共同之處,都是以婦孺之弱對鐵騎之強,不能正面對抗,而是首先示弱,然后等敵人放松了警惕,放下了武器,再出手打擊,在英勇無畏的同時,更顯示了沉著冷靜的智慧。蒲松齡對張氏的機智殺敵給予很高的評價,說她相當于秦漢時“巧計六出”的一流謀士陳平。
在中國古代,關(guān)于游擊戰(zhàn)術(shù)的史書記載,彭越是很有名的。在楚漢之爭中,劉邦親自帶兵在前線與項羽對抗,進行長時間的軍事拉鋸戰(zhàn),打得十分辛苦,劉邦還為此中箭,甚至差點被俘虜。同時,蕭何在后方負責補給,每當劉邦部隊損失慘重的時候,蕭何就從巴蜀、漢中和關(guān)中運來兵力和物資。而韓信則負責外圍開拓,從河北一直打到山東,解決項羽的側(cè)翼。
這個時候,不要忘記了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彭越。彭越率領(lǐng)部分軍隊,在劉邦與項羽惡戰(zhàn)的時候,他就襲擾梁、楚一帶,截斷楚軍的糧草運輸,甚至還經(jīng)常導致項羽半路停止對劉邦的進攻,回兵救援。這個史上被稱為“彭越撓楚”,給楚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例如公元204年的時候,項羽和劉邦在滎陽相持,項羽眼看著把劉邦收拾到差不多了,此時的彭越卻攻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座城邑,迫使項羽不得不放下劉邦這一頭,回師救援。
游擊戰(zhàn)后來在我們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史上,發(fā)揮了巨大的威力,做了巨大的貢獻,其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軍事智慧,令人驚嘆,值得研究。
(《廣州日報》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