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邢軍勝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山西 邢軍勝
民主和法制是人類社會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時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古希臘和羅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頭,其經(jīng)濟基礎和地理環(huán)境對其民主政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考點一 古希臘的民主政治
【視角1】古希臘文明的三大要素
(1)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緣和地域公民組成的自治團體,是孕育希臘文明的載體。
(2)公民:是指父母祖籍都屬于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chǎn)、能自備武器服役的成年男子。公民是雅典文明的主體。
(3)民主:在雅典,民主既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公民權利。作為制度是指城邦中的全體公民享有平等權利,參與制定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管理;作為權利是指公民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
【視角2】地理環(huán)境對古希臘文明發(fā)展的影響
(1)山嶺水域分隔出小塊陸地→促成眾多小國寡民的城邦出現(xiàn)→獨立自主的城邦精神。
(2)耕地缺乏、土地貧瘠→限制糧食生產(chǎn)但刺激了工商業(yè)發(fā)展→平等觀念的思想觀念。
(3)海洋資源條件優(yōu)越→推動了海外貿易、海外殖民的擴展→自由開放的民族精神。
【視角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
(1)人民主權: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參與權、知情權、發(fā)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各機構內部實行集體負責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一切官職向各等級公民開放。
(2)輪番而治:五百人議事會、民眾法庭經(jīng)抽簽選舉產(chǎn)生;十將軍委員會由民主選舉產(chǎn)生,都有一定任期。
(3)法律至上:雅典實行嚴格的法治,提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神圣不可侵犯。
(4)權力制約:體現(xiàn)在公民對官吏的監(jiān)督和制約上,如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民眾法庭。
(5)公民意識:關心雅典、參與政治、城邦至上、政治為本,成為雅典人的共識。
【視角4】雅典選舉制的弊端
(1)選舉表決方式的原始性。抽簽選舉和舉手表決在雅典民主制中占有絕對地位,但很難體現(xiàn)選舉人的真實意愿,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使民主失去其實際意義。
(2)選舉不能人盡其才。不同的公職需要不同的人才,而雅典被選中的公民不能自主地選擇擔任的公職,不利于其發(fā)揮特長,影響工作效率。
(3)民主選舉與經(jīng)濟生活不協(xié)調。直接民主制需要占用公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勢必影響社會生產(chǎn)活動。
【視角5】雅典民主政治對近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影響
對近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影響輪番而治現(xiàn)代選舉制的起源人民主權近代以來主權在民思想的開端五百人議事會規(guī)定的任期近代資本主義體制下任期制的淵源五百人議事會按公民人數(shù)分配名額比例代表制的開始公民大會中的辯論行為近代西方議會制的雛形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xiàn)
【視角6】古代中西方文明的多樣性及啟示
古代中國和希臘都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中國是大河文明,政治制度上實行君主專制;希臘是海洋文明,政治制度上是民主政治。中西文明在各自的源頭就表現(xiàn)出差異。
啟示:政治民主化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和必然趨勢;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應互相尊重;發(fā)展民主必須立足國情,改革創(chuàng)新等。
考點二 羅馬的法律
【視角1】羅馬法的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羅馬法時代處于奴隸制社會,不存在人人平等。但對于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地位,主張平等,其后來發(fā)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2)法人制度:羅馬法沒有法人名詞,但設立了法人制度,法人分為社團和財團,并對法人的權利、義務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規(guī)定。
(3)物權法定制度:羅馬法強調物權的范圍和種類都由法律規(guī)定,所有權為自然權,為核心權利。其后來發(fā)展成“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
(4)繼承制度:實行遺囑至上原則;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視角2】羅馬法的特點
(1)歷史悠久,內容豐富,體系完備。
(2)立法形式靈活簡便,獨具特色。
(3)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和階級性。
(4)倡導人人平等、契約自由、正義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則,滲透自然法思想。
(5)以調整財產(chǎn)所有關系為核心內容,體現(xiàn)羅馬法中私法的地位和物權意識。
【視角3】羅馬法中的和諧因素
(1)內容詳盡的羅馬法,既有利于法官依法處理社會糾紛,也有利于公民遵守法律的各項規(guī)定。
(2)羅馬法特別強調當事人和解的重要性,倡導矛盾雙方的當事人進行和解,以減少訴訟案件,緩和社會矛盾。
【視角4】多角度認識羅馬法的影響
(1)從線索方面看:應緊扣羅馬法的發(fā)展(由公民法到萬民法到形成系統(tǒng)體系),維護的階級、階層利益(由公民到全部自由民),對后世的深遠影響等。
(2)從文明延續(xù)方面看:①在法學淵源上,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為近代資產(chǎn)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xiàn)代法律的先驅;②在法學思想上,羅馬法中蘊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和民族的永恒價值。
【視角5】古希臘民主精神和羅馬法的關系
古羅馬人模仿、借鑒、移植、吸納希臘文化精神,并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與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整合,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文明。希臘人理性的政治精神和自由、尊重法律的理性思想對羅馬法產(chǎn)生影響。
【視角6】羅馬法對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的借鑒意義
(1)法不單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還是市場經(jīng)濟自然規(guī)律的延伸;法律的功能不單是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更主要的是實現(xiàn)公平、正義。
(2)必須樹立法律的權威,任何人均應服從法律,各級官吏更應成為知法、守法、執(zhí)法的典范;法律必須是符合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保護公民合法權益、體現(xiàn)公平正義的良法。
1.古代雅典人將流放視為一種比死刑更為嚴重的刑罰,因而雅典城邦對被處死刑者以逃亡他鄉(xiāng)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體現(xiàn)了雅典的價值觀念是 ( )
A.平等自由
B.城邦至上
C.人民主權
D.法律至上
2.“希臘民主城邦的憲政決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場合發(fā)言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學會如何辯論,這就要求有一種較高層次的教育。”這表明古希臘城邦的民主憲政( )
A.推動了自由觀念的形成
B.提高了公民參政積極性
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養(yǎng)
D.促進了教育體制的完善
3.羅馬法比較細致地規(guī)定了各種契約、遺囑等行為,但沒有能抽象出“法律行為”的一般概念;它將所有權的各種權能均作了透徹規(guī)定,唯獨沒有提出所有權的定義。這說明羅馬法 ( )
A.堅持私有財產(chǎn)不可侵犯的原則
B.適應了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
C.注重實際而不專尚理論的特點
D.法律關系擴大到社會生活各方面
4.有學者指出,“羅馬人”是一個法律概念。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人”的范圍不斷擴大,但其核心標準依然是
( )
A.是否擁有共同的血緣
B.是否具有自由人身份
C.是否屬于奴隸主階層
D.是否獲得羅馬公民權
5.“羅馬公民和希臘公民不同,希臘公民把自己看作城邦的主體,而羅馬公民從不把自己作為城邦共和國的主體來看待。”導致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兩國公民的參政意識不同
B.兩者的民主政治形式不同
C.羅馬公民沒能獲得公民權
D.古希臘公民具有集體意識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古代雅典,全體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眾事務上有直接與平等的權利。公民直接行使自己的權利和自由表達自己的意愿。政府的每一項決策往往都要經(jīng)過公民和公民大會的討論,政策的最終推出和執(zhí)行也往往以體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公民的意志為準。西周和春秋時期,國人是指居于國(城)中的擁有國家權力的人,國中上層貴族及國人仍以血緣姻親關系相聯(lián)結。他們是統(tǒng)治宗族的成員,皆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在君主廢立、貴族派系斗爭等方面都擁有廣泛的權利;有財富擁有權;有從軍作戰(zhàn)的權利和義務,往往可以決定國家的盛衰成敗。與國人相比,野人(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不能參與政治、當兵作戰(zhàn),原因即在于他們是被征服的部族或淪落的罪犯。
——胡新生《西周春秋時期的國野制與部族國家形態(tài)》
材料二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來,以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漢文帝接受賈誼的“儒家‘興禮樂’,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議。漢律規(guī)定,對普通人犯隨時逮捕,對有貴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須先奏請皇帝批準,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寬容。劉邦時,法令規(guī)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呂后、惠帝時規(guī)定“市井子孫不得為官吏”。
——李小兵《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材料三羅馬帝國時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學總論》中明確界定:“法學是關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于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法律的目的是保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剝奪的一些基本權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種最高權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義和非正義的人的標準”。法制史學者將唐高宗時頒行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相提并論,并視之為古代中華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議》首篇開宗明義:“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可見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思想實質上是“以法制國(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過是君主用刑罰律令來控制臣民罷了。
(1)西周、春秋時期的國人和雅典的公民都曾經(jīng)參與國家管理。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比較兩者的異同。
(2)對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國與羅馬法律在保護對象、立法理念、經(jīng)濟主張等方面的不同。
(3)根據(jù)材料三,比較羅馬法和中國傳統(tǒng)法律精神(或原則)的差異。
參考答案
1.B 2.C 3.C 4.D 5.B
6.(1)同:國人和公民都屬于統(tǒng)治階層,都能夠廣泛參與公共事務管理,對國家興衰有決定性作用。異:雅典公民分享政治權力的依據(jù)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依據(jù)城邦制度參與政治活動;具有直接民主政治的特征;國人以血緣宗族成員的身份參與政治,不具備民主權利。
(2)保護對象:中國保護封建地主階級;羅馬保護公民。立法理念:中國注重等級觀念;羅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經(jīng)濟主張:中國重農(nóng)抑商;羅馬保護商業(yè)。
(3)不同:羅馬法強調正義、平等、人權、理性原則,而中國古代法律強調為君主專制服務、為君主德禮治國服務、重視刑罰懲治。
山西省陽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