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整本書”的閱讀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本文主要研究PBL教學模式在“整本書閱讀”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施行的可行性,針對當今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從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分別闡述如何有效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
關鍵詞:PBL;整本書閱讀;語文教學
隨著國內(nèi)教育改革的深化,“整本書閱讀”已然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新課標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但是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如何沖破語文閱讀教學就篇章講篇章的狹小格局,近幾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和導向下,許多學校紛紛開始努力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生在校內(nèi)外獲得更多學習的經(jīng)歷。整本書閱讀比篇章閱讀任務量大,比如閱讀時間長,閱讀材料豐富等,因此,整本書閱讀更適合于基于問題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模式,即PBL學習模式。
PBL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PBL學習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學習主體、學習指導者和學習評價。PBL學習模式的基本原則:第一,問題情境的“真實”性。第二,師生角色的轉(zhuǎn)變。第三,小組成員的相互協(xié)作。
一、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
(一)學生整本書閱讀現(xiàn)狀
1.閱讀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就沒有堅持的動力?,F(xiàn)在很多語文閱讀教學課幾乎都是精讀精講,什么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寫作背景、生詞修辭等等,摳得很細,就如同手術(shù)解剖。長久這樣,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膩味。[1]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老師或者家長推薦給孩子的書目,孩子不喜歡讀,卻更愿意讀同伴分享給他們的書。這是為什么呢?這就說明了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沒有閱讀興趣,而是教師要求他們讀的書不能引起他們的閱讀沖動。學生在特定的年齡階段,有著個人的喜好風格,教師推薦的書目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強制性的規(guī)定,因此,學生容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會反感。
2.應試性閱讀,很少讀整本書
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很多時候不是自主閱讀,而是因為考試要考,所以就不得不識記一些文學常識,或者新課標上要求的必讀書目的梗概、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主題思想等,而對于整本名著的內(nèi)容卻不是很了解,也沒有深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等。試想,如果用這種方式去閱讀經(jīng)典名著,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提高多少呢?
3.學習任務重,閱讀時間不足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面對升學和學習任務重的雙重壓力,很多學生會把讀書當作一種消遣,很多老師也不愿意讓學生在教室內(nèi)讀課外推薦的書目。這就使得很多學生的閱讀時間不足,可能有時候教師課堂上推薦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書,可是時間長了,自然就沒有讀書的興趣和動力了。
4.閱讀方法掌握不夠,閱讀很難深入
學生上了那么多的課,做了那么多的題,考了那么多的試,還是不會讀書,特別是不會讀一本完整的書。原因是什么呢?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時候只學會了細讀,逐字分析文本,對于其它比如瀏覽、猜讀、跳讀、群讀等閱讀方法很少掌握。因此,整本書的閱讀,對他們來說會感到有些困難。掌握的閱讀方法不足,導致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nèi),很難有效去理解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最終就使學生感覺困難,學習也就沒有了興趣。
(二)教師名著導讀的現(xiàn)狀
1.“放羊式”閱讀導學
有些教師不注重經(jīng)典閱讀,甚至對學生的閱讀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提及經(jīng)典名著,或是在開學之初向?qū)W生提供一定的閱讀書目,后期不加以管理和追蹤,學生也就放任自流。也有的老師會在每周抽出固定的時間將學生帶到學校閱覽室,任學生自由讀書。教師既不做教學前的精心備課,也不做課堂上的有效指導,同樣也沒有設置課后的練習檢測與質(zhì)疑探究。在這樣的名著閱讀課堂上,教師就像一位“牧羊人”,只負責把羊群帶到一片草地上,任羊群自由吃草。至于羊群能否找到這片草地上最豐茂的草料,吃了多少,消化怎樣,營養(yǎng)吸收如何,一切皆順其自然。如此閱讀,學生往往淺嘗輒止,難以深入。[2]
2.“應試式”閱讀導學
現(xiàn)在許多教師為了應對考試中的名著閱讀考查,把一部名著演繹成一道道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教師再進行講解,而不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認真閱讀原著,靜心思考、梳理內(nèi)容,汲取思想和藝術(shù)的精華。這種以練習做題代替閱讀的方式,雖在短時期內(nèi)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可是面對這種“偽閱讀”學生究竟能從其中學到些什么呢?
3.“灌輸式”閱讀導學
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并且,他認為,有意義學習是指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jié)構(gòu)中已有的適當觀念間建立起實質(zhì)性、非人為的聯(lián)系的過程。[3]然而,現(xiàn)在很多教師還是忽視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在名著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將自己對名著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導致學生機械學習,不能真正回到原著中尋找知識的來龍去脈,停留在淺閱讀的層面。
4.教師閱讀量不足
在當前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的工作負荷都不輕,學生管理、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yè)批改、個別輔導、成績考核等,幾乎每一件都不能讓教師省心。一線教師很難有大塊的時間用來精心閱讀和精心研究,疲于應付的職業(yè)倦怠,成為不少教師生存的狀態(tài)。試想,教師在整本書的閱讀上沒有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自身閱讀不夠,又怎能去輔導學生閱讀呢?學生又怎么能自覺順利地去完成整本書的閱讀?
二、PBL應用于整本書閱讀的可行性分析
(一)從學生角度分析可行性
1.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語言感知能力
PBL模式重視對現(xiàn)實生活中語文問題的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問題產(chǎn)生,并形成新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學習過程中達到了啟迪思維、積累語言、豐富情感的目的。在實實在在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活動組織形式的豐富多樣,使得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2.問題意識增強,敢于提出意見
PBL模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自我分析理解。篩選信息和查找資料的過程促進學生對名著內(nèi)容的深入剖析和思考,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以及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與組員分享和共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成果,加強學生的交流和互相評價的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對于名著的認識和理解層面更深入和多元化。
3.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增強
PBL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占據(jù)主導地位,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分配各自的任務等都促進學生小組協(xié)作能力的增強,以及鍛煉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與其他同學協(xié)調(diào)溝通能力。
4.跨學科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注重跨學科聯(lián)系及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注重學生自己搜集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而且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使學生了解了其它學科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從教師角度分析可行性
1.加強教師專業(yè)性發(fā)展
教師在實施PBL模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進行教學設計前要對學情進行細致調(diào)查了解。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問題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并且學生出現(xiàn)疑惑時能夠引導學生找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困惑的癥結(jié)。由于語文閱讀的特殊性,教師需要學習大量閱讀方法的知識,在課堂傳授給學生。在活動結(jié)束后,對整本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整個過程中,教師增強了教育教學能力、鞏固了專業(yè)知識。
2.豐富教師閱讀量,增強提問技巧
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提問題的老師。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一步一步鼓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而提問的前提是教師對書籍的內(nèi)容非常熟悉,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外進行名著的閱讀和研究分析工作,以及相關資料的擴充,因此教師也增加了閱讀量,并且可以從自身素質(zhì)上對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結(jié)語
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很多人都進行了各種教學模式的探討分析和實踐檢驗。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PBL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還是會有很多困難和不足的地方,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辯證地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結(jié)合具體教學情境,及時進行反思總結(jié)和改正,使得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倡導名著閱讀,還需講究方法[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5(03).
[2]徐金國.名著閱讀應導向真閱讀深閱讀[J].語文建設,2016(09).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
作者簡介:呂丹丹(1992.10-),女,漢族,河南濟源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