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處于亞歐大陸東部,全國由本州、四國、九州和北海道四個大島以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陸地國土面積為377972.28平方千米。國土面積略小于中國云南省面積,而全國大小火山卻有270多座,占全世界火山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也有“火山之國”這一別稱。眾多的火山衍生出的最為人們廣泛利用的資源就是——溫泉。溫泉于日本人而言,不僅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傳承。得天獨厚的條件也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溫泉文化。本文通過介紹日本溫泉文化剖析日本人社交關系。
關鍵詞:日本;溫泉;社交
一、日本溫泉的發(fā)展和利用
溫泉、壽司、櫻花、購物,這基本上是游客對日本游的四大主題。日本溫泉之所以出名,與日本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習俗是分不開的。作為日本「癒し」文化之首,泡溫泉不僅僅是「洗澡」,而是一整套的「儀式」。已經在風雨中穿梭千年的日本溫泉文化,不但沒有因為歲月的侵蝕而抹殺其魅力,更在時間的積淀里歷久彌新。關于日本溫泉文化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日本人對溫泉的稱呼是“湯”,“湯”一詞源于中國,是熱水的意思。日本人稱沐浴為“泡湯”,他們認為“泡湯”不僅可以清潔身體,而且還能去掉精神上的苦痛。而事實上,在史前時期,溫泉主要被用于沐浴和生活。有據(jù)可查的日本人的泡湯歷史可以追溯到繩紋時代,從長野縣出土的遺跡可以證明古代的人們就已經知道開始使用溫泉了。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溫泉被人們用來抵御寒冷,在辛苦一天的勞作后,溫泉也被用來當做解除疲勞和人們的溝通交流手段之一。在史前時期,溫泉主要被應用于沐浴和生活。到了奈良和平安時代,由于佛教的傳入,各地開始興建廟宇,僧人們開始利用溫泉,溫泉演變成了佛教活動。進入鐮倉時代以后,溫泉由佛教活動向清潔和娛樂方向演變。城市中的公共浴室開始興起。到了江戶時代,由于醫(yī)學條件缺乏,溫泉的醫(yī)療效果受到了重視,并得以利用?!皽巍边@一習俗開始在民間流傳。在明治時代得到發(fā)展,并開始實現(xiàn)男女共浴。在二戰(zhàn)之后,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尤其是以大城市為中心而形成的溫泉帶,為了適應大城市人們的休閑娛樂以及各團體旅游的需求,以旅游為目的的溫泉度假村開始興起。除了偏遠的小溫泉地以外,大多數(shù)溫泉地已經喪失了醫(yī)療功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的全球石油危機,各大溫泉旅館盛極一時。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左右,原本以面向男性為消費主體的溫泉旅游漸漸轉型為以女性為主導的秘湯和以露天洗浴為內容的靜謐型溫泉。也就是現(xiàn)在為我們熟知的溫泉模式。進入平成年代,日本經濟整體下滑,許多溫泉地經營困難,甚至出現(xiàn)了關門歇業(yè)的情況。而“故鄉(xiāng)創(chuàng)生”使得人們相信開發(fā)溫泉及其周邊產業(yè)可以重振經濟,一時間“一村一泉”迎來了溫泉開發(fā)和溫泉旅游的新高潮。人們不再僅僅限制于溫泉本身,興建博物館,舉辦各種民俗活動,利用各種組織約束實行價格統(tǒng)一化,規(guī)范化。提高服務質量,使得溫泉旅游在現(xiàn)代生活中成為大眾化的休閑娛樂項目。而日本溫泉的發(fā)展同樣經歷了由皇室向平民發(fā)展的過程,在日本古典文獻中就有很多關于日本天皇泡溫泉的記載。
二、日本的溫泉文化及相關法律
據(jù)有關資料報告顯示,日本從南到北大大小小分布著2600多座溫泉,約有7.5萬家溫泉旅館。每年大約有1.1億人次使用溫泉。在2014年人口普查中顯示,日本人口總數(shù)約有1.2713億人,也就是說幾乎全部的日本國民在一年中都有一次接觸溫泉的機會。日本國民對溫泉的喜愛和重視遠遠超出了我們對溫泉的認知。日本政府甚至專門頒布了一部非常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定溫泉法的目的,是為了對溫泉加以保護并且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在溫泉法中,對于溫泉的定義,保護方法和措施,開采和利用以及違反《溫泉法》受到的處罰方式都做了非常詳盡的規(guī)劃和闡述。因此,日本也有“溫泉之國”的美稱。日本最出名的三家溫泉分別是:大分縣的別府溫泉;靜岡的熱海溫泉和群馬縣的草津溫泉。伊豆半島新井旅館連續(xù)二十五年被評選為百所溫泉旅館第一名,成為了日本國民最向往的溫泉居所。同時也是日本皇室度假的首要之選。在日本,溫泉不僅僅是人類的專享,甚至在動物界,也對溫泉樂此不疲。在北海道漫天的飛雪中,地獄谷野猿公苑作為日本獼猴的有趣生態(tài)場所,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們展示溫泉的魅力。而此處也因為猴子泡溫泉這一獨特景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成為了旅游勝地。
三、日本溫泉文化與日本人社交關系
(一)日本人在社交中強烈的集團意識及強烈的依賴心理
集團意識可以說是日本整個民族最大的特點。集團意識最開始是在農耕時期,稻作文化。因為古時候,科技并不發(fā)達,也沒有那么多與大自然抵抗的能力,所以為了增強生命力,人們選擇團結在一起。而在此之中,目的相同的則形成了集團。日本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集團意識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日本溫泉都分布在鄉(xiāng)下,城市里的人要是想享受溫泉帶給你放松和愜意,就要去溫泉旅館。日本的溫泉旅館多種多樣,幾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身上有大片顯眼的紋身,可以事先向店主咨詢是否可以入浴。在日本,人們認為紋身者可能與黑道相關,避免麻煩。入住日本溫泉旅店以后到酒店浴場溫泉是不需要額外再增加費用的,日本溫泉有室內和室外之分,室內一般都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的,但是室外的溫泉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所以一般是晚上十點左右關門,個別也有例外。酒店的浴場很大,可以看到周邊的自然風景和精致古樸的日式建筑,男女浴場有的還在不同的時間更換,以便大家可以欣賞到四周的美色。而且在泡溫泉的時候大家都是以一個家庭或一個集體為單位,很少有一個日本人單獨自己去泡溫泉。而就是在這樣強烈的集團意識中,又表現(xiàn)除了日本人強烈依賴他人的心理,也正是因為這樣強烈的集團意識,日本人在社交行動中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認識和行動的一致性。
(二)日本人強烈的等級觀念和序列意識
日本人特別重視“縱向”的關系,他們經常把人、團體、社會、國家按照一個縱列排列,等級觀念十分強烈。在日本,人們對于自己在團體和國家中的等級和地位特別敏感,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對權威有特別的服從和畏懼感,不僅在性格上偏向于媚上傲下,就連在服裝上也有明顯的等級劃分。在部分提供住宿的溫泉旅館里會為客人準備浴衣,而不同等級的旅館提供的也不盡相同。旅客先在房間內更換完畢再前往溫泉。浴衣與和服的穿著方式一樣,左襟在上,右襟在下,但卻與和服無論是從材料和穿著場合都有本質上的不同。
(三)日本人在社交中十分重視個人空間且不喜歡麻煩他人
日本人對于泡溫泉的愛好可以說是享譽全世界,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喜歡洗澡的民族。日本人本身就非常注重禮儀,長幼尊卑,泡溫泉的方式也非常有講究。日本人視溫泉為干凈休閑之地,在泡溫泉之前一定要先洗澡,徹底沐浴沖澡搓洗干凈。關于溫泉溫度的問題,在旅館的溫泉管理設施,都有一套成型的溫泉管理系統(tǒng)。從泉源運送,到凈化、稀釋、保溫、循環(huán)等環(huán)節(jié)組成。或許有人會有這樣加熱的話溫泉是不是不夠純了,不夠好了的質疑,答案是當然不會。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溫泉本身是地熱加熱的泉水,源泉的溫度和礦物質成分因為所處地質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加熱改變的只是泉水的溫度而已。而有的溫泉因為所含礦物質不同,而需要用水來進行調和。這樣一來是為了保持溫泉的水質和衛(wèi)生。二來是因為如果從溫度很低的環(huán)境下直接進入熱騰騰的溫泉,對身體有傷害,所以必須先進行沐浴來讓身體適應溫度。另外,在非獨立隔間的沐浴處請勿站立沖洗,以免水花會飛濺到他人。店家會準備小凳子和水盆,沐浴完畢后要記得將凳子和水盆歸位,最好將地上的泡沫也沖洗一下。日本人洗溫泉很講究,“先用木勺舀水澆頭,約5-20瓢,入浴泡湯3分鐘,起身休息,如此反復?!背顺R?guī)的浸泡法,還有泥浴、沙浴等等。另外,日本人的公共浴室很大,就是一個大池子,男女的分界線只拉著一條線。日本人口中所說的溫泉“三養(yǎng)”是指:一謂減輕疲勞的“休養(yǎng)”,二是保持健康預防疾病的“保養(yǎng)”,三為治療疾病的“療養(yǎng)”。由此可知,泡溫泉對日本人來說是休閑養(yǎng)生、度假享樂的必備生活方式。毛巾不能帶入池內,并且要全裸入浴。如果一定要帶,可以把毛巾頂在頭上,以免被誤會不守禮節(jié)。在溫泉池內不可以使用香皂或者洗發(fā)液,也不能在溫泉池內大聲喧嘩打鬧,要保持安靜。拖鞋也是不能進入溫泉池的,要光腳過去;進入溫泉池時要慢一些,別噗通一聲跳進去。由于溫泉有著許多特殊的療效,脫光衣服泡溫泉,才會使溫泉療效發(fā)揮的更好。而且,沒有了衣物的束縛,和柔軟的水結合在一起,那種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天人合一的感覺,或許是日本人喜歡裸泡溫泉的最大原因。很多國人在于日本人交往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雖然日本人都很有禮貌,但是總是感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疏離感。而且就算是交往了很多年的朋友,也很少有日本人會邀請朋友去自己家。并不是因為你們的關系中有什么問題,而是日本人非常注重隱私空間,個人的就是個人的,并不會混為一談。而且不僅他們不會主動邀請朋友去自己家,同樣也不會要求去拜訪朋友家。在日本人觀念中這是給別人添麻煩的表現(xiàn)。而尊重其他的文化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必須具備的修養(yǎng)。
一種東西,可以被稱之為文化,一定是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后,讓我們能從中得到些什么。看似簡單卻很有質感,像一壺陳釀,在歲月的洗禮中,醇香濃厚。而溫泉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并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對于我們來說,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只有我們自己珍惜,自己重視,做到在文化的傳承中平衡好古典與現(xiàn)代,這樣才能使我們所珍視的得到量的發(fā)展,以至于到質的變化。無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是屬于我們人類精神史上的瑰寶,我們都應該抱著一顆友善包容的心去接納和融合。并吸收其中有利于我們自身發(fā)展的因素,這樣我們才能逐漸完善我們自身,變成更好的自己。事實證明,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不斷融入現(xiàn)代元素,不僅不會抹殺其光輝,更會以一種更為現(xiàn)代人接受的方法更好地被發(fā)揚傳承。
【參考文獻】
[1]Iris.“溫泉王國”——日本[J].大眾汽車(汽車旅行),2015(03).
[2]陳洪宇.談日本溫泉旅館與傳統(tǒng)文化[J].語文學刊,2014(03).
[3]左媛.從文化角度淺談當代主住區(qū)的地域性[D].天津大學,2011.
[4]唐晴.日本溫泉旅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張蕓玉.淺談日本溫泉文化[J].科技致富向導,2014(03).
[6]王霞.溫泉天國——日本[J].日語知識,2008(04).
作者簡介:程馨毅 (1996.01.02-),女,吉林省遼源市人,單位:通化師范學院外語學院,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