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茗
摘要:涼山州,聚居著中國人數最多的彝族族群。他們居住地在云南川滇交匯之處,面積大約在6萬平方公里左右,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目前已經達到473.04萬人,匯聚了世居于此的10多個民族。整個州轄共有16個縣,自治縣只有一個,叫做木里為藏族自治縣。
關鍵詞:涼山州彝族自治州;音樂;教育
一、本地教師配備情況
涼山彝族自治州音樂教師分為兩類,一類是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這些老師讀的是音樂專業(yè),可是在工作之后,卻逐漸轉向其他專業(yè)的課程,很少涉足音樂課程,這對于他們音樂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另外一些并非喜愛音樂的老師,卻被迫兼任音樂老師。其中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音樂教師一般為資教生或省考生,年齡在22至30歲。采訪的4名教師中有3名具備大學本科學歷,1名為??茖W歷,他們對音樂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受過專業(yè)的音樂教育,且都表現出非常專業(yè)的素質。這種情況在農村小學相當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基層農村教師工資普遍不高,有些音樂老師工資甚至不超過1300元,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和痛心。因此音樂教師的崗位很難留住專業(yè)人才;二是農村小學教師人數極為有限,教師不得不身兼多個教學崗位。
二、音樂設備配備情況
現在,不需要花費太多就能買到一臺實用的電鋼琴,這對于中小學音樂教育來說,是很受歡迎的。最近一年,音樂電教板開始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音樂教育中廣泛應用。據資料顯示,涼山彝族自治州這幾年在教學器材購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投入70萬元,2012年投入80萬元,學校的教學設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通過深入了解豐山小學,我們了解到他們在音樂培育的投入上比較與時俱進,不但擁有時尚的音樂設備,還擁有一些高素質的音樂人才,他們都受過比較專業(yè)、正規(guī)的大學教育,并精通各種樂器。從他們充滿自信的臉上看到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美好的未來。然而,像港邊小學等學校極度缺乏音樂教師,所購置音樂器材無人會使用,所以該校沒有配置音樂器材,這表明了教學資源的不均衡,也讓更多人對音樂教學充滿了期待。
三、當地政府對本地音樂教育的態(tài)度
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部門對音樂教育都十分重視。為了推廣藝術教育,自2010年起,涼山彝族自治州便在全州范圍內開展了“大家唱,大家跳”藝術活動,并專門設立了“青春飛揚杯”“歌手杯”歌唱比賽,來自全州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校、縣直學校的學生踴躍參加比賽,這號召了更多人參加音樂舞蹈活動,對于陶冶大眾的情操具有較好的作用。
四、音樂教師培訓情況
2009年之前,我國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鄉(xiāng)村音樂教師有機會獲取兩三個月的音樂培訓,進行專門的音樂知識學習,這樣能夠全面提高鄉(xiāng)村教師的音樂技能和素養(yǎng)。另外,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不定期舉辦了藝術骨干教師合唱指揮培訓班,涼山彝族自治州200余名藝術骨干教師參與了培訓,其中70%以上來自于農村學校??偟膩碚f,涼山彝族自治州音樂教育的開展情況比較積極健康,其前景也是光明和樂觀的,但是,由于經濟條件限制,總體讓人不夠滿意,如音樂教育觀念的改進、音樂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人員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學體系的完善等。
五、涼山州彝族自治州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音樂,很多學生對它的認識僅僅是一門輔助學科。加之各地辦學條件不同,文化背景與經濟水平也存有差異,導致高校學生之間對音樂的認識、音樂素養(yǎng)的個性存在差異。來自于城市或者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生同農村、城鄉(xiāng)結合地域的學生相比,其自身的音樂素質、音樂水平都具有明顯優(yōu)勢;其次,受“學分制”的影響,學生與教師對于類似音、體、美等藝術類學科輕視甚至忽視,甚至大量占用藝術課程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使很多學生無法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審美享受和藝術氛圍。
(二)老師專業(yè)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音樂教育不同于小學、初中的音樂教育,它已經從簡單的聲樂教學發(fā)展為對音樂基礎知識、音樂發(fā)展史、音樂鑒賞等全方位音樂教育的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專業(yè)教師,不但要對音樂教育的理論知識、音樂常識以及未來音樂的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專業(yè)認識,能夠為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整體規(guī)劃、加快學生對音樂的正確理解和準確掌握;同時還要對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樂器能夠進行演唱和彈奏,便于在進行實際教學時為學生更好地展現音樂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音樂教育孤立存在
作為一種藝術而存在的音樂教育,其教育形式不應該是獨立的,它的價值體現在通過與其他學科結合而產生出來的總體效應。音樂之德育功能在于,其審美價值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礎上的,而音樂作品與音樂形式中所蘊含的豐富意義,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感交流的“潤滑劑”。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舞臺表演,只有當音樂與樂器演奏、舞蹈表演、服飾變化等多種藝術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后,才能真正帶給大家音樂的美感和藝術的享受。
六、涼山州彝族自治州音樂教育建議
(一)改變思想觀念,提高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
學校領導及家長要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權威刊物指出,在九年義務學習期間,學生學習音樂的更大好處是為了與藝術有較為深入的接觸,掌握一定的音樂技巧和知識,從而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音樂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三觀,具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也讓更多的人在審美上提高辨識能力,對生活的追求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也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鮮明的節(jié)奏,使人陶醉于無窮的聯想與想象之中,使人感到快意和滿足,使人置于音樂的獨特境界。要提高人口素質,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發(fā)展音樂教育。
(二)加強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校在某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由于我國農村教育經費不足與西部地區(qū)經濟相對落后,使得很多優(yōu)秀教師和年輕教師很難在農村長期工作,尤其是很需要教師的邊遠山區(qū),更是青年教師不愿意去的地方。很多大學畢業(yè)生不愿意到鄉(xiāng)村來教學,他們認為在鄉(xiāng)村沒有什么發(fā)展前途,農村的人對音樂的認識不夠,根本就不會讓自己的子女在音樂方面進行發(fā)展。即使有人愿意到鄉(xiāng)村中小學進行教學,也只不過是把這里當作自己事業(yè)的一個跳板,很快就會轉到條件好的學校。音樂教育師資是實施音樂教學的重要保證。引進教師,這是緩解師資短缺的重要途徑。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加大對師范院校畢業(yè)生的引進力度,來增強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其次,國家也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開展多種形式的支教活動,鼓勵畢業(yè)生到鄉(xiāng)村工作,改變他們的就業(yè)觀念,為鄉(xiāng)村的教育增光添彩。再有,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師資源。由于在鄉(xiāng)村的音樂教師大多數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的,也有的教師是半路出“家”的,專業(yè)水平和技能都不高,有關部門可以將他們組織起來,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現有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各個學校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探討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音樂教學技能。
(三)加強音樂教學的設施建設
首先,涼山彝族自治州應該加大對鄉(xiāng)村中小學的教育投資力度。涼山彝族自治州在城鄉(xiāng)的教育投資上有著很大的差距。這種情況不單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存在,還在我國大部分縣城存在。以2001年的豐山縣為例,從城鄉(xiāng)生均教育經費來看,農村小學為651.75元,城鎮(zhèn)小學達999.9元,農村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僅為城鎮(zhèn)小學生均教育經費的65.18%;農村初中為810.56元,城鎮(zhèn)初中達1382.03元,農村初中生均教育經費只相當于城鎮(zhèn)初中生均教育經費的58.64%。從城鄉(xiāng)生均公用經費來看,農村小學為100.67元,城鎮(zhèn)小學達202元,農村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僅為城鎮(zhèn)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的49.83%;農村初中為158.49元,城鎮(zhèn)初中達340.64元,農村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只占城鎮(zhèn)初中生均公用經費的46.52%。”從城鄉(xiāng)生均最低維持成本看,“農村小學為545.1元,而城鎮(zhèn)小學則為574.4元,農村小學比城鎮(zhèn)小學少29.3元;農村初中為587.5元,而城鎮(zhèn)初中則為730.1元,農村初中比城鎮(zhèn)初中少142.8元。”由此可見,對鄉(xiāng)村而言,國家在教育投資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其次,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增強地方財政收入,從根本上改變廣大農村落后狀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農民有能力承擔下一代的健康成才所應支付的費用,以及美育的再投資,從根本上解決資金難的問題。只有這樣,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才能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修建音樂專用教室,配備音樂教學的基本設施,如教學用具、音響設備與音響資料等?!巴貙捯魳方逃?。鼓勵多種形式辦學,施行音樂教育多軌制?!苯逃块T應當在可能的情況下,對音樂教育的側重方向有所調整,給鄉(xiāng)村音樂教育適當有效地扶持,增強鄉(xiā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動力。“各級政府要建立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量化標準和教育評估機制,努力將區(qū)域內的每所學校都建成標準化的學校?!?/p>
(四)進一步改進音樂教材
教材是實施教育的依據,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組織專家科學預測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攻關,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目的要求,編寫科學、系統、合理的,具有各校特色的,具有權威性和先進性的音樂教育教材,以此統領我國各級各類音樂教育。針對鄉(xiāng)村中小學的特點,設計符合他們生活和生產習慣的相關音樂曲目和音樂場景等。音響教材應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賞曲、實踐范例及供教師選用的,一定數量的備用樂曲,并且音響資料應該附加磁帶,所選教材的難度、分量要適度。各地鄉(xiāng)村中小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來選用音樂教材,達到音樂教學的真正目的??傊?,提高鄉(xiāng)村音樂教育水平和質量是提高鄉(xiāng)村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是為農村的基礎教育工作作鋪墊。沒有農村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也就沒有全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也就更談不上素質教育了。只有實現了我國的鄉(xiāng)村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我國才能夠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
(五)加強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
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托瑪斯·塔珀如此總結音樂的功能:“音樂帶給我們快樂;音樂要求我們養(yǎng)成遵守秩序的習慣;音樂能賦予我們幫助他人、使他人愉悅的力量;音樂能帶給我們偉大而純潔的思想,在我們心中喚起那種思想?!盵1]從事音樂教育的人應該清醒而深刻地認識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育人的重要意義,許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音樂課與孩子將來面臨的中考無關,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對這樣的功利性認識,我們一定要開展批評。在開展音樂教育時,教育工作者不能停留于做表面文章,忙于應付上面的檢查,而要真正把音樂教育當作事業(yè)去開拓和發(fā)展,這樣的音樂教育才是最健康和最科學的。
(六)編寫音樂教材要符合學生心理和需求
在調查中,筆者讓教師對教材的編排談談個人的見解,有的教師提出,教材上編選的歌曲太陳舊,建議選編一些當代流行的、深受孩子喜愛的歌曲,例如《隱形的翅膀》一類的既勵志又動聽的歌曲。筆者認為,音樂教材編寫者應當多研究少兒的心理,多聽聽孩子和教師的意見和心聲,而不是閉門造車,否則,所編寫的教材必然會脫離教學實際,不受教師和學生歡迎。開展本地民間音樂教學活動。農村蘊藏著最原始、最豐富的民間音樂寶藏,如地方戲曲、民歌等。筆者建議把優(yōu)秀的本土民間歌謠納入課堂,甚至聘請當地民間藝人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傳承了本土民間文化,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建設一支專業(yè)的、穩(wěn)定的小學音樂師資隊伍除了省考的小學音樂教師工資能達到每月2500元(由國家資助)外,其他音樂教師工資普遍偏低,這使有的年輕音樂教師“轉行”成為語文、數學老師,導致音樂教師隊伍偏離專業(yè)化。另外,由于音樂教師隊伍主要由年輕的資教生組成,而資教生工作年限短,人員更替頻繁,所以農村音樂教師隊伍處于一種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建議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穩(wěn)定音樂教師隊伍,例如提高音樂教師工資待遇,為他們提供專業(yè)培訓機會,對音樂教育年限長、在音樂工作中做出積極貢獻的教師予以嘉獎和鼓勵等。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競賽活動
從湖北省“大家唱、大家跳”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中,我們看到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產生了強大的督促作用,因此,建議在課外廣泛開展類似的音樂競賽活動,如班級競賽、年級競賽,內容與形式要多樣化,如歌唱表演、器樂演奏、音樂劇、戲曲等,激發(fā)孩子的音樂潛能,讓其在競技中學習和成長。盡管這次調查的范圍小,但豐山鎮(zhèn)小學是農村小學的縮影,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前,筆者上網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但現實還是大大出乎意料,農村教育條件真的得到了改善,農村音樂教育也切實得到了加強。目前,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鼓勵年輕大學生到偏遠鄉(xiāng)村支教,這無疑給鄉(xiāng)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涼山州彝族音樂教育的作用性
1.“差異教學”的作用性
差異教學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有針對性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一個客觀認識和掌握,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讓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這種針對學生個性特點,開展不同層次教學引導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消除對音樂學習的緊張情緒,并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2.教師團隊建設對音樂教育的總體促進作用
教師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音樂教育的程度,因此,有效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對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至關重要。要注重對音樂教師綜合水平的提高,在強化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加強對多領域知識的培訓,如美學、心理學等,讓教師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與人文理念,能站在一個更為深刻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音樂的德育、美育之功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音樂欣賞的教學價值,使學生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下,審美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音樂教育體系
音樂教育并不簡單的是學生的一節(jié)音樂課,也并不是單純的一部音樂史或者一部音樂作品,它是融合了美學、文學以及哲學等多種學科于一體的藝術學科。因此,高校應根據自己學校的專業(yè)特色和實際情況,構建具有本校特色、集人文教育、素質教育、音樂教育為一體的教育體系,通過組織學生對其他文化和藝術課程的學習,使他們對音樂、對藝術形成一個正確認識并能夠做到科學對待。在這個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音樂技能、音樂鑒賞的系統性教育,從而提高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新時期的高校音樂教育,正處于一個從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型的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應如何強化突破傳統、大膽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音樂教學計劃合理化,能夠最大程度地去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調動他們的音樂智慧,提高音樂專業(yè)素質,使他們能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好、更快,應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張迎迎,趙玲.流行音樂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及作用[J].藝術評鑒,2016(08).
[2]汪雅虹.淺談西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以甘肅省渭源縣為例[J].學周刊,2016(27).
[3]梅朧文.信陽地區(qū)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4(15).
[4]旦增達娃.亟待改進的西藏中小學音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4(21).
[5]趙曉艷.淺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措施[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2).
[6]劉軍霞.淺析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赤子(中旬),2014(18).
[7]孔令春.淺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其對策[J].戲劇之家,2015(05).
[8]唐娟.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求知導刊,2015(05).
[9]簡遼.淺析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5(06).
[10]劉錦.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