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中國與東盟國家在人命救助、聯合搜救方面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那么中國—東盟國家海上搜救合作有怎樣的基礎,已做了哪些工作呢?
中國與東盟國家除老撾外均是《1974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締約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是《1979國際海上搜尋與救助公約》的締約國。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第6條指出,在全面和永久解決爭議之前,各方可探討或開展包括搜尋與救助在內的5個領域合作。2011年,中國與東盟就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后續(xù)行動指針達成一致。2014年,東盟地區(qū)論壇發(fā)表《關于加強海空搜救協調與合作聲明》,聲明認可《聯合國海洋公約》等有關國際??账丫纫?guī)定的重要性,主張地區(qū)國家進一步加強雙邊和多邊層面的搜救協調與合作。這些機制的存在,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務實開展搜尋與救助合作、積累互信提供了交流渠道和合作平臺。
近年來,中國一直努力推進與東盟國家的海上搜救合作。2014年,MH370航班失聯后,東盟國家積極參與搜救,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在相關海域執(zhí)行搜救任務。2015年,中國積極參加了東盟地區(qū)論壇在馬來西亞舉辦的救災演習。與印尼國家搜救局簽署了部門間《海上搜救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舉辦了中國—印尼國家海上搜救聯合桌面演練。2016年,舉辦了中國—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沙盤推演。2017年4月,與柬埔寨簽署了海上緊急救助熱線協議。7月,在上海舉辦了面向東盟國家的海上搜救協調員培訓班。目前,正在努力推進與越南簽訂兩國政府間《海上搜尋救助合作協定》。
舉辦一次這樣規(guī)模宏大、參演國家眾多的實船演練非常不容易,其中的籌辦過程如何?
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海上搜救領域的務實合作,中國在2013年9月召開的中國—東盟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六次高官會上正式提出了“中國—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沙盤推演及實船演練”項目,獲得了東盟各國代表的一致認可。2014年11月,在緬甸舉行的第1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確定了實施該項目。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下,項目分為“沙盤推演”和“實船演練”兩步進行。2016年9月,“沙盤推演”在廣州圓滿完成,來自文萊、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及緬甸等東盟國家代表參加了推演。2017年5月和8月,分別召開了2次“實船演練”協調會,會上中國與東盟國家搜救機構的代表專家就“實船演練”的日程安排、總體方案、操作程序等事項進行了討論?;I備工作還得到了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在項目立項、經費審批、外賓邀請等方面給予了指導和幫助。
此次實船演練為什么選擇在廣東湛江舉辦?
廣東是海洋大省,航運大省,大陸海岸線達4414公里,年進出港船舶約400萬艘次,港口貨物吞吐量近20億噸。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廣東省海上搜救工作不斷完善,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6年共組織協調海上搜救行動360次,成功救起3101 名中外遇險人員,搜救成功率97.1%。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人口800多萬,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北部灣中心城市。湛江還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2016年湛江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56億噸,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綜合考慮,廣東湛江是舉辦中國—東盟國家海上聯合搜救實船演練理想的地點。
中國與東盟國家當前在南海友好合作上不斷升溫,這個時候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舉行實船演練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中國與東盟,自1991年建立對話關系以來,堅持合作與發(fā)展主題,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為東盟同對話關系伙伴關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一組關系。2016 年 9 月7日,中國-東盟國家領導人相聚在老撾萬象,共同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倡導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動宣言》。2017年8月6日,中國和東盟順利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COC)。當前中國與東盟國家友好合作不斷升溫,中國和東盟共守亞洲東部和東南部漫長的海岸線,共同維護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運輸通道。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海上搜救機構不斷加強合作交流,提高海上聯合應急反應能力,中國與東盟國家海上搜救合作將更加緊密。常言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妥善應對海上安全挑戰(zhàn),加強海上應急管理和人命救助合作,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利益。這次實船演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海上搜救領域開展的重要務實合作,有助于深化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海上搜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促進中國—東盟國家海上搜救合作機制建立和發(fā)展,有助于開創(chuàng)中國—東盟國家海上搜救合作新局面。
中國正在推動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搜救將怎樣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在促進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形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中國連接東亞、西亞、南亞、北非、歐洲海洋交通運輸網絡,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實現區(qū)域大合作,為沿途各國經濟發(fā)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是中國重視周邊外交和“睦鄰、安鄰、富鄰”政策的延續(xù),充分體現了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理念。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蘊含著和諧海洋秩序觀,實踐和諧海洋秩序觀對于中國和東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海上搜救,與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利益息息相關,是人道主義的體現,是中國與東盟國都不能忽視的重要工作。下一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將同東盟國家海上搜救機構加強合作,擴大共同認知,實現合作共贏,在簽訂搜救合作協議、定期會晤、加強信息通報、人員交流培訓、船艇互訪、搜救技術裝備共同研發(fā)等方面廣泛合作,進而搭建起常態(tài)化、區(qū)域性的海上搜救合作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