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飛
摘要:在教學工作中,幾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著思想品德、行為表現(xiàn)、學習表現(xiàn)不如其他學生優(yōu)秀,但運用恰當?shù)慕逃椒▍s有潛力可挖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即所謂潛能生。
潛能生的普遍存在,一直是困擾廣大教師的一個問題。要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做好潛能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潛能生的轉(zhuǎn)化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而復雜的工作,本文通過對潛能生的調(diào)查,對潛能生的心理表現(xiàn)進行分析,探尋潛能生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轉(zhuǎn)化策略。
關鍵詞:潛能生;轉(zhuǎn)化;策略;逆反;心理疏導
一些學生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不能適應普通學校教學條件先的學習生活,不能發(fā)揮和展示出潛在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差”或者“行為表現(xiàn)不良”,這樣的學生,即所謂的潛能生。
一、潛能生的表現(xiàn)及心理特點
和一般學生相比,潛能生由于不足和缺點明顯,通常具有顯著的消極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自卑心理
這些學生往往由于因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產(chǎn)生自卑感,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不如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自暴自棄、放任自流,甚至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他們對別人的講話只是被動的聽,做起事情來,缺乏自信心,缺少自主意識。
2.逆反心理
潛能生由于缺點和不足較多,經(jīng)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和教育,導致他們在情感上輕視家長和老師,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尤其在被歧視和誤解時,他們便會對老師的批評產(chǎn)生極其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不惜以違犯班紀、校紀或者惡作劇的形式來“引人注目”,滿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現(xiàn)欲。
3.疑懼心理
潛能生心中有一種受到外界環(huán)境排斥的感覺,常常會主觀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給自己“小鞋”穿,以至于對關心自己的老師也不愿意接近。有時憑空臆測、懷疑同學背后搗鬼,懷疑老師對自己不懷好意,一句普通的話也可能認為跟自己過不去。如果人們對他們采取疏遠、躲避、警惕的態(tài)度,他們就會用粗暴無禮的行為來頂撞,甚至以輟學和出走來要挾。
4.矛盾心理
潛能生心理上一般存在這樣的集中矛盾:
(1)強烈的自尊心和自卑心的矛盾。
(2)要求上進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3)渴望關愛而得不到溫暖的矛盾。
(4)逞強好勝而得不到欣賞和表揚的矛盾。
二、潛能生形成的原因
潛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通過分析研究潛能生發(fā)現(xiàn),主要來自家庭、社會、學校以及自身四個方面。
1.家庭的原因
在農(nóng)村,很多家長在外打工,只能每個月寄給孩子生活費,根本無法給與孩子應有的思想上、情感上的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即使部分家長在家,也不懂基本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潛能生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2.社會的原因
當今社會,充滿各種各樣的誘惑,存在各種不良的風氣,加上青少年本身辨別是非能力比較弱,導致部分青少年道德觀念的淪喪和思想的墮落。
3.自身的原因
主要表現(xiàn)在:認識上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是非不分;學習上興趣不持久,目標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意志上自制力差,沒有頑強的毅力。
三、潛能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環(huán)境
(1)構(gòu)建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潛能生長期生活在批評和指責當中,對教育和批評已經(jīng)習以為常,有較強的“免疫力”,批評越強烈,防抗的情緒越大。一旦師生間形成對抗,就意味著學生接受教育的大門被關上,任何的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教師只有通過了解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的痛苦和快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思想上、學習上的困難,逐步消除潛能生對教師的防范和抵觸心理,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對潛能生才會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
多會水到渠成。
(2)建立科學的獎懲激勵機制。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會發(fā)揮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則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在潛能生轉(zhuǎn)化過程中,建立科學的獎懲激勵機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教師應該拿放大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只有及時對潛能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必要的表揚和獎勵,才會重塑他們的信心。
(3)注意批評的藝術。潛能生在轉(zhuǎn)化過程中會犯老毛病,教師的批評應把握分寸,言語不要太尖銳、刻薄。在使用批評的手段時要講究藝術,那么如何運用批評的藝術呢?
①批評要“對事不對人”,批評的對象應該指向?qū)W生的行為。教師在批評時,應從學生行為本身有何危害,危害是什么,而不對人進行攻擊、人生侮辱等。
②批評要有針對性。批評學生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優(yōu)點,還要考慮學生所犯錯誤的情況,使批評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較強的針對性。
(4)給潛能生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
學士、生活中對潛能生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讓他們成為成功者,享受成功者的喜悅。比如降低難度提問,讓他們擔任課代表,讓他們擔任班干部,讓他們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增強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想進步的愿望。
2.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疏導
(1)傳授正確、清晰的道德準則,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認知理解和接受某種道德觀念,是形成一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起點。要轉(zhuǎn)化潛能生的道德觀念,必須把正確的道德準則傳授給他們。一個人的行為是受人的思想意識支配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一旦形成,便會產(chǎn)生相應道德準則,并能自覺地利用這一準則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2)尊重、信任,重塑他們的自尊心。在潛能生自尊心的重塑方面,批評、責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潛能生自尊心的喪失很大程度上于教師、家長的過多指責和批評有關。所以要以尊重、信任為突破口,從情感上主動接近他們,給他們以尊重和信任,將尊重與信任作為轉(zhuǎn)化潛能生的重要橋梁,認真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不可否認潛能生最需要教師的愛,最渴望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重塑他們的自尊心。
(3)欣賞、鼓勵,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不同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教師要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潛能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他們找回自信,力求上進,只有這樣才能使?jié)撃苌厮茏孕判暮蜕线M心。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有意識的設立多種獎項,“降低”一些項目的標準,使?jié)撃苌灿袪幦—剟畹哪繕?,重燃希望的火花,產(chǎn)生努力的愿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關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更要關注潛能生。只要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條件和環(huán)境,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針對不同的潛能生,采取不同的轉(zhuǎn)化策略,就一定能夠讓他們在校園中自信地學習,有尊嚴的生活,快樂地成長,從而真正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鐘日祥:《教師轉(zhuǎn)化后進生9大技巧》,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李獻林張淑清:《學困生心里特點與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張國郭:《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4]傅建明:《班主任工作手冊》,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漁溝中學 2230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