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者覺仁
隋煬帝為何遷都洛陽
◎ 王者覺仁
隋文帝開國后,為了將大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他通過科舉選拔人才對官員來了次大換血;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區(qū)的控制,他又設計遷都洛陽。只可惜,隋文帝未完成遷都大業(yè)便已駕崩,好在他的兒子隋煬帝記得這事。然而,隋煬帝雖說在這事上是個孝順兒子,但歸根結底還是個敗家子,最終導致農民起義四起,百姓生靈涂炭……
大業(yè)元年(605年)三月十七日,隋煬帝下令大規(guī)模營建東京洛陽。詔令一下,投入這個大型建筑工程的工匠民夫就多達兩百萬人;大江南北的良材美石紛紛運抵洛陽,用以修建顯仁宮;四海之內的嘉木奇卉、珍禽異獸也入了以裝點宮苑園林;隋煬帝同時還下詔建成之日,洛陽郊區(qū)及天下各州的數萬戶富商大賈必須遷居洛陽,以充實戶口、繁榮東京。
隋煬帝為什么要營建東京洛陽,并使其取代長安成為隋帝國新的政治中心呢?關于這個問題,《資治通鑒》給出的答案是:楊廣聽信了術士之言和民間流傳的讖語。
隋煬帝登基不久,就有一個叫章仇太翼的術士向他進言:“陛下的命屬木,而雍州(京畿長安)地處破木之沖,不宜久居;且讖語有言‘重建洛陽,恢復晉朝之天下’!”這個術士的一番蠱惑之辭說動了隋煬帝,于是他幾天后下了那道詔書。
然而,楊廣這御極之初第一項重大的政治舉措,果真是因為術士的一句話嗎?事實并非這么簡單。
眾所周知,隋文帝在位期間,雖然在疆域上實現(xiàn)了天下一統(tǒng),但是北方與南方事實上仍然是貌合神離。畢竟南北兩地已經分裂隔絕了三百多年,歷史刻下的傷口雖然已經停止了流血,但是橫亙在它們之間的那道無形而巨大的裂痕卻難以在短時間內被表面上的統(tǒng)一所縫合。這種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等各個方面,嚴重削弱了一個統(tǒng)一國家所應具有的凝聚力和穩(wěn)定性。而長安則地處帝國的西北一隅,一旦山東(崤山以東)或江南地區(qū)發(fā)生叛亂,等到中央得到消息做出反應時,不但已經貽誤了戰(zhàn)機,而且地方上很可能已經遭到破壞。
所以,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區(qū)的控制,為了南北兩地能夠消除歷史隔閡,完成從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統(tǒng)一,在地處南北接合部的洛陽營建一座新都,把帝國的權力中樞從西北一隅遷移到中原地區(qū)是勢在必行之舉。
如此,隋煬帝才會在營建洛陽的詔書中稱:“自隋朝建立之初,便欲以河、洛之地為創(chuàng)業(yè)之地,先帝長久思慮掛念此事,一講起來就令人激動哽咽!朕必完成先帝之志!”
編 輯 / 夕 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