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相娥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學生難以理解。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由于學生思維發(fā)展較慢,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于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難以理解。幾何公式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夠為學生中學、大學階段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提高重視,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本文立足教學案例,介紹了幾點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方略,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方略;長方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11B-0100-02
幾何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中最基本的研究內容之一。在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涉及到圖形的主要特征、周長、面積等重要內容。由于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階段較低,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難以對抽象的幾何知識形成理解,無法將幾何概念建構到自身知識鏈中,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構幾何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
一、從學生興趣入手展開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教師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幾何知識時,一定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fā)展階段較低,其學習的態(tài)度不是依據自己的學習動機,而是取決于自身的喜好與興趣。只有學生對教學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夠積極地參與進去,否則學生只能是消極或被動學習,不但達不到預期教學目標,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該課程產生厭惡。小學幾何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難以理解,以至于部分學生對幾何的評價為:“幾何幾何,尖尖角角,老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苯處熢趲缀谓虒W時,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立足于學生的特點來展開教學,避免一味灌輸。教師在教授長方形時,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話語,讓學生便于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長方形,然后讓學生回答自己畫的是什么,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這是一張課桌”“這是爸爸的煙盒”“這是一本書”。通過這樣的轉化學生對長方形知識就有了直觀的印象。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
教師要讓學生獲取數(shù)學知識,僅靠灌輸和填鴨式教學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只有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知識,對幾何知識的推導過程有直觀了解,才能將知識建構在自己的知識鏈中,形成深刻的記憶。在講解長方形的特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長方形的特點,學生通過觀察之后得出結論:“長方形是四條線連接起的一個圖形”“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把直尺以及一張作業(yè)本紙,讓學生量取紙張的四條邊,并說出自己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測量與仔細觀察之后發(fā)現(xiàn),四條邊中對應的兩條邊長度是一樣的,并在教師的引導與概括下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此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鑒別這個圖形是不是長方形。學生此時還沒有接觸平行四邊形、角、垂直等概念,雖然明白該圖形不是長方形,但又不知如何回答,只有部分學生會低聲說道:“不是,因為這個圖形是斜的”。此時,教師讓學生將作業(yè)本紙進行對折,學生發(fā)現(xiàn)紙張在對折后是完全重合的,教師再準備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張并向學生演示該圖形的對折,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無論怎么對折都不會完全重合。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全程發(fā)揮了引導作用。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立足學生的生活常識,一步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三、充分借助多媒體展開教學
現(xiàn)如今,多媒體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時,教師可以充分應用電腦演示圖形的拼接與割補,來讓學生對圖形有一個形象直觀的了解,從而更快地找出解題方法。周長與面積公式很難推導,學生很難理解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如果將多媒體教學進行應用,配上具有動態(tài)效果的課件,公式轉化過程便能夠直觀地演示出來,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將知識內化在自己的知識鏈中,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講解長方形周長公式時,教師先讓學生明確周長的概念,即周長為圖形各邊之和。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個長方形的籬笆或者圍墻,在籬笆或圍墻中添上色彩絢麗、活潑可愛的牛羊食草的動畫。之后教師利用動畫效果,將籬笆或者圍墻四條邊拉成一條直線。這樣學生便明白了,只要測出這條直線的長度,便能求出該籬笆或圍墻的周長。教師又向學生提問:“有沒有不通過測量這條直線便能夠求出該長方形的周長的方法呢?假設該圍墻長10m,寬8m,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教師通過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探究意識并積極思考。之后,教師可將呈直線狀的籬笆或圍墻以動畫的形式還原成長方形,再展示斧頭砍開圍墻或籬笆四角的動畫,然后再將四條邊組合成四條平行的線段。這時學生便會知道:長方形的周長是四條邊的和,也就是兩條長與兩條寬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等于長加寬乘以2。
四、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展開教學
實用主義教學論創(chuàng)始人杜威認為,應該鼓勵學生從做中學。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也是我國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的重要教學理念。小學生性格活潑,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數(shù)學本身就是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幾何公式的推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理,更要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通過操作、測量來獲取有關知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產活動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的數(shù)學教學必須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展開教學,這樣不僅能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點燃其學習興趣,而且在室外有更多的生活化資源,只要教師善于對課外資源進行利用,就能夠為學生掌握幾何公式、內化幾何概念帶來重大的幫助。例如,在講解長方形面積時,教師可將學生帶出教室,在操場上用粉筆畫出一個長為40dm、寬為30dm的長方形,并在長方形內邊緣位置畫出一個邊長為1dm的正方形,讓學生算出長方形內有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這時,學生會以間隔為1dm的線段將長方形以網狀形式隔開,并數(shù)出長方形內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從而得出答案。這時教師便可引出面積這一概念,小正方形是一個單位面積,其面積為1dm2,長方形中有多少個小正方形,就表示長方形的面積為多少。學生正好已經學習了乘法,便能夠輕易地求出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為長方形長與寬的乘積,即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五、重視課后練習與教學評價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獲取知識本身便屬于一種刺激,這種刺激很快便會消失,要想讓學生穩(wěn)固地獲取知識并長久建構,就必須增加刺激的次數(shù)。因此,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課后練習提高重視。當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之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幾道生活化、形象化的應用題,通過課后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對所學公式與概念進行鞏固,而且還能夠提升對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后練習給予批改與評價,指出學生的錯誤并使其修改,重新給予正確的刺激,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架構。
六、結束語
小學數(shù)學幾何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興趣性,給予形象化與直觀化的引導,鼓勵學生自行探究與建構知識,以深化記憶。通過借助多媒體與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幾何知識,提升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
參考文獻:
[1]陳炳建.小學數(shù)學運用幾何直觀教學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8).
[2]王蕾.基于遷移理論的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7,(2).
[3]張祺.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
[4]劉智力.小學數(shù)學課程體系下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發(fā)展實效課堂的思考[J].才智,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