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紅
1844年秋季的一天早晨,俄國著名作家赫爾岑在莫斯科的一個公園里跑步,他跑了一陣后坐在一張石椅上休息。只見石椅上放著一個紙團,旁邊蹲著一個十多歲的男孩。男孩眉頭緊鎖,看上去心情非常不好。
赫爾岑拆開那個紙團,上面是一篇文章,標題是《童年》。他讀完后問男孩:“這是你寫的嗎?”
“不,不是我寫的?!毙∧泻⒁贿呎f著一邊悄悄地把鋼筆放進了口袋里。
赫爾岑笑笑,他能看出來文章一定是這個男孩寫的,只不過男孩覺得文章寫得不好,不好意思承認而已。
赫爾岑覺得有必要給男孩一些鼓勵,于是就說:“如果你遇見這位作者,就告訴他,大作家赫爾岑說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他把小主人公那富有詩意的內心刻畫得細致入微。”
“您說的是真的嗎?這真是一篇好作品?您真的是大作家赫爾岑?”男孩問。
“當然,我說的是真的?!闭f完,赫爾岑站起來拍拍男孩的肩膀就離開了。
從此,男孩對寫作更有信心了,他深信自己是一個天才,因為連大作家赫爾岑都贊美過他!后來,他去部隊參了軍,但依舊保持著寫作的熱情。退伍后,他把這篇曾被赫爾岑贊美過的《童年》做了修改,投給《現代人》雜志,結果不僅很快發(fā)表了,還引起了文學界的關注。
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憑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一系列經典作品而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托爾斯泰都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赫爾岑對自己的贊美。1868年,托爾斯泰去倫敦拜訪赫爾岑,并拿出當年的小紙團對他說:“如果不是您贊美了我的文章,我不會成為今天的托爾斯泰。”
沒想到,赫爾岑根本想不起這段經歷,他看了看那篇文章后哈哈大笑:“這是你小時候寫的文章?雖然你現在是了不起的大作家,但我依舊要說,這篇《童年》簡直糟糕透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