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七柱
智能手機普及,使地圖用起來也日益簡便。它濃縮進手機里,給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很早以前完全不是這樣,甚至有時候,地圖根本就不是為了給人指路。
象征權力的地圖
人類使用地圖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除石器、刀具等工具外,地圖也是早期人類探索世界時發(fā)明的一種工具。
仿佛有某種巧合,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地圖,其形狀和大小與現(xiàn)在的蘋果手機非常類似。它就是古巴比倫的世界地圖,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500年間在美索不達米亞制成,刻在一塊泥板上。這份地圖很概括,把古巴比倫描繪成圓環(huán)形狀,處在地圖中心位置,國土被幼發(fā)拉底河一分為二,外圍被海洋環(huán)繞。地圖細節(jié)不多,大部分地方?jīng)]有名字,少數(shù)地區(qū)才有命名,如亞述。地圖的真正作用,不是用來導航出行,而是讓地圖持有者(帝國皇帝)認識整個世界,當然前提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是地圖最原始的作用。
事實上,早期地圖是否準確,并不太受關注。古巴比倫地圖之后幾百年,古羅馬制作了一幅大地圖,高約0.3米,寬達數(shù)米長,可以卷起來。羅馬帝國廣袤的疆域就畫在這幅卷軸上,顯然它不適合出行攜帶,只是彰顯帝國領地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也是古代地圖的主要作用。
導航天國的地圖
公元4世紀開始,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并向歐洲各地傳播,基督教的特色也隨之附著在地圖上。
地圖仍然不求精確度,重在彰顯基督福音在世上的傳播。其中最著名的是由英國赫勒福德郡制作,繪制在一張巨大的動物皮上,大小約是1.5米×1.2米。這份地圖上,歐洲、亞洲、北非幾乎沒有地方能認出來,反倒充滿了奇跡異事。比如諾亞方舟坐落于亞美尼亞;非洲居民的眼睛和嘴巴長在肩膀上;一只山貓在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昂首闊步,還特地標注“它能透視墻壁,能尿出黑色石頭”。
當時人們認為東方是神圣的方向,因為上帝最初創(chuàng)造的伊甸園位于東方。地圖頂端就朝向東方,還配了幾幅圖畫,即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及世界末日基督再臨。設計地圖,根本不是為了人在地上出行找路,而是為了引導人進入天國。
出海航行的地圖
真正幫助人出行的地圖,直到文藝復興才發(fā)展起來。商業(yè)貿易迅速發(fā)展,尤其是遠洋貿易,特別需要地圖指導,而基督教的地圖顯然派不上用場。
文藝復興不只復興了文藝,還復興了地圖。公元2世紀,古羅馬帝國天文學家托勒密,也是占星家,為了制作星相占卜圖,把羅馬帝國許多城鎮(zhèn)的位置進行了精確標注(出生地位置是星相占卜的一大因素)。托勒密收集了大量檔案、故事等各種信息,并設計一套經(jīng)緯線系統(tǒng),覆蓋了西歐、亞洲、北非等各地。他還設計了使大地的三維球面投影在二維平面上的方法(當時人們已相信大地是球形的),并稱之為“地理”。
結果無心插柳,用于星相占卜的地圖,反倒開創(chuàng)了人類史上兩個第一:第一份具備實際導航意義的地圖,第一次涉及到了新的地理學科。然而它曇花一現(xiàn),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托勒密地圖隨即消失。
1000年后,人們重新挖掘古代遺產,找到了托勒密的地圖和制圖法。再加上科技進步以及羅盤使用,人們又重新繪制了新地圖,這就是“波多蘭航海圖”。它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上面都是大海和港口,海面上航道密布,縱橫交錯,連接各個港口城市。
不過托勒密制圖法也存在誤區(qū)。當時哥倫布航海到達美洲,但他一直認為自己到達的是亞洲。這種錯誤某種程度上就是由于托勒密的制圖法導致的,因為托勒密所計算的世界,比真實世界小30%。哥倫布用的地圖,恰恰深受這種影響。而且更糟糕的是,制圖者使用阿拉伯長度單位計算,它比歐洲常用的單位要大。這些差別哥倫布都不知情,他因此相信到達亞洲的航程會很短,一直相信自己已航行到了亞洲。
宣示主權的地圖
當航海不斷深入,人們對地球的認識越來越全面。新世界的地圖也越來越精細,至少海岸線、主要河流以及貿易頻繁的地方,地圖上都有清晰標記。但大陸的廣闊腹地仍然是個謎,像美洲內陸、非洲內陸在地圖上往往是大片空白,并以醒目的文字標注“未知區(qū)域”。
對于航海貿易商來說,內陸地區(qū)無所謂。但對政治家、國王來說就不同了,因為國家要征稅,還要擴張。非洲內陸的空白,極大刺激了歐洲的貴族和國王們。他們紛紛宣稱非洲屬于自己,并派人去探索,去“收割”。
這些都使制圖業(yè)不斷發(fā)展。德國制圖學家墨卡托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制圖法,開創(chuàng)了墨卡托投影法。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世界地圖,就是以這種方法設計的。為了能在平面地圖上完整顯現(xiàn)三維球體表面,墨卡托把北方和南方遠處的陸地、海洋面積逐步擴大,投射下來。這種設計第一次把全球繪制在一張地圖上,既對航海幫助很大,也對國王們爭奪殖民地“幫助不小”。缺點就是,它輕微地扭曲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拷睒O的國家,其國土面積被人為擴大,如加拿大和俄羅斯,而赤道地區(qū)則人為地縮小了,如非洲。
日益精細的地圖
19世紀后期,數(shù)學推理和測量技術大幅進步,隨即引爆了制圖業(yè)。世界地圖越來越精確,地方的局部地圖也是如此。
法國人開始丈量全國土地,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計算國土面積。所憑的技術就是“三角測量”(三角學的相關知識),還有當時的高科技產品“經(jīng)緯儀”(水準儀),因此能將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測量數(shù)據(jù),以統(tǒng)一標準銜接在一起,制成一張圖。另外,雙目望遠鏡的問世,也使測量人員眼界放寬,視野擴展到數(shù)十千米之外。
英國人也是如此,以精確到平方碼(1平方碼=0.84平方米)的標準繪制英國地圖。德國人很有商業(yè)眼光,制作了同樣精細入微的歐洲地圖,尤其主要城市標注得很清晰;還保持地圖每年更新,精確程度日益提高,能標識城市的建筑物。這完全類似于今天的旅游地圖,歐洲人借此可以方便地出門旅游。很多商人為爭取曝光率,甘愿出錢,以保證自己的商標、建筑物能出現(xiàn)在地圖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歐洲大陸接連淪陷,英國承受的壓力陡增,但是地圖為英國得勝提供了很大幫助。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把作戰(zhàn)指揮室建在地下,與幾十名軍事將領,天天面對一幅巨大的地圖;然后在自己臥室里也掛了一幅巨大的英國地圖,清晰顯示英國海岸、城市,時刻思索著怎樣抵抗侵略。
當?shù)貓D越來越普及,它不僅顯示地理,還顯示人的意識形態(tài),這曾經(jīng)在一段時期很流行。當時英國一位社會改革家繪制了倫敦的道德地圖。他以不同顏色標注不同的收入水平,又把收入水平與犯罪傾向聯(lián)系起來,于是地圖上不同顏色就代表了不同的道德(犯罪)水平。本來改革家想幫助窮人,但事與愿違,顏色區(qū)分反倒加強了對窮人的傷害,因為他的聯(lián)系本身存在問題。美國也有類似區(qū)分,對于地圖上“劃紅線”的窮人社區(qū),銀行拒絕提供任何借貸。
活靈活現(xiàn)的地圖
時至今日,地圖重又回歸導航物質世界的功能,而且更進一步,它變成了“活地圖”。
人們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機的地圖軟件。它是一種智能地圖,通過全球定位系統(tǒng)、無線網(wǎng)絡、數(shù)據(jù)服務,實現(xiàn)精確定位,能顯示出手機(也就是用戶)在哪條街道,前進方向,甚至精確到街道的哪一側。
這幅活地圖顯示人們所處位置,還時時更新,并且還會“說話”。導航時它會以清晰的語音播報,向前走多遠,到哪轉彎,何時到達,等等。在蘋果、百度、高德等地圖軟件上,這基本已屬標配功能了。與紙質版地圖相比,這顯然更方便。不必知道東西南北四方在哪里,一個人就可以借地圖到達他從未到過的地方。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人們也因此對手機地圖的依賴越來越嚴重。
然而,這種趨勢不見得是好事。2008年日本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智能地圖導航,人的空間記憶會更模糊;而使用紙質地圖,則更清晰。同年美國一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智能地圖會降低注意力,削弱空間記憶細節(jié)。如果地圖導航出錯,則會導致災難性后果。
2016年,加拿大一位女子駕車使用手機地圖導航,絲毫沒留意周邊路況,結果一頭開進了大海里。所幸自己逃出生天,但汽車沉入了海底。無獨有偶,比利時一位女子本意去首都布魯塞爾,卻被導航帶到了德國,而且她絲毫沒注意,繼續(xù)前行,直到開進克羅地亞看到“外語”路牌才注意到不對勁。美國一位男子按手機導航開車,結果開進了公園,還卡在樓梯臺階上動不了。
科技日益發(fā)達,方便了人們出行,可是也使人們心智、記憶退化。未來到底孰好孰壞?一切還只能等待時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