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宵倩
〔摘要〕近五十年來,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人們對心理咨詢提出了時間更短、效果更佳的新需求,因此,短程心理咨詢應運而生且發(fā)展迅猛,已然成為美國臨床心理學界的主流發(fā)展趨勢之一。另外,大量臨床心理咨詢中發(fā)現(xiàn),喬治.L.恩格爾醫(yī)生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適用于各種常見的心理困擾和疾病,且能更全面地評估來訪者狀況,更有效地給予幫助。本案例正是采用了基于“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詢,成功干預了一例人際交往不良的高中女生,有效改善了她的情緒狀態(tài)、自我認知及人際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詢;人際交往;高中生;輔導個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32-0036-04
一、案例描述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敏兒(化名),16歲,高一女生,身體狀況良好,個子矮小,穿著樸素。家住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很差,自小被養(yǎng)父母領(lǐng)養(yǎng)。初中時得知自己被領(lǐng)養(yǎng),親生父母住在同村。養(yǎng)父母年齡都比較大,再婚。養(yǎng)母有一個兒子,正讀大學,因家庭條件太差,被送給親戚撫養(yǎng)。養(yǎng)父母身體較差,均沒有讀過書,家庭收入微薄。
敏兒進入高中后,一開始在各方面表現(xiàn)良好,成績也名列前茅。學期中開始出現(xiàn)在寢室無人與她說話,在班級中常因一些小事與同學矛盾頻發(fā)的狀況;同學關(guān)系較差,幾乎沒有朋友,學習成績也退到了班級中下水平;她多次向班主任哭訴同學們針對她,提出換班的申請。同學們反映:敏兒有時候的言談有些奇怪,一群人一起聊天,她常說一些與話題不相干的話,或做一些和當時的場合不符的舉動;另外,她有在背后說別人壞話的毛病,讓人很不舒服。
(二)案例評估
本案例基于生物—心理—社會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進行綜合性評估,初步判斷為人際交往障礙。
1.生物。來訪者表現(xiàn)出心境低落,郁郁寡歡。經(jīng)來訪者同意,做SCL-90自評測試,量表九個因子得分情況:軀體化:0.3;強迫癥狀:0.6;人際關(guān)系敏感:2.6;抑郁:2.4;焦慮:1.5;敵對:1.0;恐怖:0.2;偏執(zhí):1.5;精神病性:0.1。存在輕微的人際關(guān)系敏感、抑郁癥狀,但未達到診斷標準,不需要用藥。
2.心理。來訪者在班級及寢室中人際關(guān)系緊張,并且認為是他人針對自己,顯然存在認知偏差。來訪者家境貧困,存在明顯的自卑心理,在人際交往中較為敏感,經(jīng)常將小事情放大成為對自己貶低性的評價。缺乏人際交往技能,因此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常常做出與場合不符的行為或說出讓人費解的話語。青春期學生普遍注重人際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不良、班級歸屬感得不到滿足,影響了敏兒的學習及情緒。
3.社會。來訪者來自于非常貧困的家庭,早期經(jīng)歷了遺棄,且知道自己被遺棄,還認識自己的親生父母,親生父母的家庭條件良好,因此她心生怨恨與不滿。養(yǎng)父母對子女在學習成績上期待頗高,希望子女考上本科,但她所在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考上??疲瑏碓L者感到壓力倍增。養(yǎng)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多為嘮叨和訴苦,養(yǎng)母更是常常訴說自己養(yǎng)育孩子有多么不易,使來訪者感到厭煩。
二、個案干預方案
(一)生物干預:運動輔助
因來訪者未達到心理疾病診斷標準,因此不需用藥干預,抑郁情緒可以通過每天持續(xù)地運動來進行調(diào)整。咨詢師建議敏兒每天持續(xù)運動30分鐘,有助于宣泄抑郁情緒。咨詢師希望敏兒通過自己堅持運動一事,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自我效能感能夠得到提升,從而增強自信心。
(二)心理干預:短程認知行為療法
首先,給予敏兒關(guān)愛,讓來訪者感受到平等、民主,建立起信任關(guān)系;然后,針對敏兒的某些有偏差的想法,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她覺察及改變,構(gòu)建合理的認知。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行為訓練增強她的人際交往技能,改善人際關(guān)系。
(三)社會干預:改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首先,與班主任溝通,將敏兒的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希望他多關(guān)心敏兒,讓敏兒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其次,與敏兒的家長溝通,使家長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會給她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調(diào)整教育方式。
三、個案輔導過程
第一次咨詢:讓來訪者盡情宣泄
敏兒幾乎是沖進了我的輔導室,一只手擋著半張臉,哭得泣不成聲。我急忙讓她坐下,靜靜地陪她坐著。一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足足15分鐘后,她的哭聲漸漸止住了。
我給她倒了杯溫水,示意她喝口水。
她感激地說了聲“謝謝”,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說:“老師,不好意思,失禮了,我實在是太傷心了。班主任不讓我換班,還說都是我的錯……我不知道我錯在哪里……”她一邊說一邊哽噎。
我認真地注視著她,說:“你剛才說你想換班,是嗎?”
她漸漸平復,說:“嗯,我覺得這個班容不下我,我也不喜歡這個班的同學,他們經(jīng)常針對我,我也沒做什么,他們?yōu)槭裁催@樣針對我?”
我同情地望著她:“這個班級你非常不喜歡,同學也總是針對你,能具體說說嗎?他們是怎樣針對你的呢?”
這一問,打開了她的話匣子,她開始長達半小時的訴說,從寢室同學之間陰陽怪氣地說話,到同桌有意無意地躲避;從原本同行而今陌路的好朋友小李,到期中考試失利受到老師嚴厲的指責;從當小組長收作業(yè)難,到學習委員的有意刁難;最讓她傷心難過的是現(xiàn)在和同桌一句話都不說了。她覺得每天在班里仿佛空氣都是凝固的,特別難受。
說完之后,敏兒似乎輕松多了,嘴角有了一絲笑意。告別的時候,她還是為換班的事發(fā)愁,她覺得只要換了班,一切都解決了。我告訴她問題一定可以得到解決,并與她約定下次輔導的時間。
第二次咨詢:綜合性評估
我依次詢問敏兒的睡眠飲食、情緒、日常行為及人際關(guān)系等方面的狀況,收集了其生理、心理、社會信息,并在經(jīng)她同意的情況下做了SCL-90的測試,做出了初步的評估——人際交往不良。endprint
結(jié)束咨詢時,我向敏兒說明了她之所以心情不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與班級同學關(guān)系不良;家庭帶來的學習壓力過大;青春期階段本就有重視人際交往的特點,比較敏感也很正常,但是它影響到情緒和學習,就需要去調(diào)整了。我建議敏兒每天運動30分鐘并做好記錄,養(yǎng)成合理宣泄情緒的習慣。
第三次咨詢:尋找不合理認知
敏兒準時來到我的辦公室,還沒落座,她便急著告訴我這個禮拜她每天都堅持跑步30分鐘,有時候一天三次,有時候一天兩次。她覺得跑步的時候心情很平靜,可一回到班里就覺得壓抑。
我肯定了她的進步:“看得出你對作業(yè)很上心,而且你能每天堅持,真有毅力。班里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你能做到現(xiàn)在這樣,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p>
聽了我的話,敏兒反而不是很高興,說:“我覺得換班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知道為什么班主任就是不同意,我就是想快點解決問題呀?!?/p>
“是啊,班主任為什么不同意呢?”
“班主任說學校不允許啊,如果我一個人換了,別的學生看到了也可能會換班,學校管理就亂套了。”
“那你覺得班主任說的有道理嗎?”
“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可是我覺得也要人性化一點兒嘛!”
“你那么想換班,是想快點解決自己現(xiàn)在的煩惱,是吧?”
“是啊,我覺得在現(xiàn)在這個班過得太累了,每天都很難熬?!彼媛锻纯嗟谋砬椤?/p>
“假如你成功換班了,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呢?”
“那我就可以重新開始了啊,肯定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整個班的同學一個都不理我,我一定會有自己的好朋友,心情會好起來,成績也會好起來?!彼f著眼睛放起光來。
“換了班之后,你有沒有想過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呢?”
她思考了好一會兒,說:“可能會找不到好朋友,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學期中了,同學們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朋友……”
“假如有辦法讓你既不用換班,又可以在現(xiàn)在的班里交到好朋友,你愿意嗎?”
“這樣似乎也可以吧?!彼q豫著。
“那就把這個當作是我們的咨詢目標吧!”我信心滿滿地說。
“嗯,那就試試看吧?!彼坪跏芰宋业母腥?,也有點兒底氣了。
接下來,我讓她回憶最近發(fā)生的一件讓她覺得不舒服的事件,她回憶說:“前兩天在寢室里晚熄燈前大家都紛紛在洗漱,我在水池里洗襪子,我把襪子放在水池里,出去拿肥皂,回來的時候襪子被挪到了水池的角落里。我看了看大家的表情,誰都沒說什么,也沒有人跟我解釋一下,她們一定是有意的。”
我提出了我的看法:“你的想法是別人有意針對你,而且你覺得別人有必要跟你解釋一下??扇绻沂悄悖铱赡軙胧遣皇俏业囊m子放在那里讓別人沒法洗漱了,所以被移到了別處,我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呢!”
“哦?是嗎?那為什么我不這么想呢?”她疑惑地看著我。
我向她解釋了ABC理論,讓她明白導致情緒變化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一個人對事件的看法越多元化,說明心理越有彈性。
我指著小茶幾上的綠蘿盆栽說:“從我這個角度看,這盆盆栽是沒有長長的枝條的,而從你那個角度看,就有一根長長的枝條。這就好比對一件事情,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A解釋是對的,我認為B解釋才是對的,可是我們都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如果你走到我這邊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說的也有道理,我走到你那邊看看,原來你說的也有道理。所以,對于同一件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和認知?!?/p>
敏兒很快就明白了我所說的:“好像是這樣的,我以前常常和同桌會對某件事情有不同的解釋,我常常會把對方往壞的方向想,而同桌就會往好的方向想。我以前覺得是她不理解我,現(xiàn)在看來,我也不理解她。其實兩個人說的都有道理,是吧?”
“你能夠領(lǐng)悟到這些,還聯(lián)系到自己的生活,真不錯,領(lǐng)悟力很好。你和同桌之間發(fā)生過什么事,能說說嗎?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p>
通過對事件的陳述和分析,我們共同發(fā)現(xiàn)了敏兒的不合理認知:認為每個人都要對她好;不理解她的想法意味著不懂她,就不是好朋友;不能夠隨意評價他人,否則就是不顧他人的感受。
結(jié)束本次咨詢前,我肯定敏兒在這次咨詢中取得的巨大進步,并布置她需要完成的作業(yè):每天堅持跑步30分鐘;記錄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及是如何進行解釋的(即不合理的認知),還要列舉至少兩個其他的可能解釋。
第四次咨詢:接納真實的自己
經(jīng)過三次咨詢,敏兒已經(jīng)對我有了充分的信任,她在小本子上事無巨細地記錄著這一周的事件與所做的解釋,作業(yè)完成得相當認真。我們就作業(yè)探討著更多可能的解釋,以鞏固她的合理認知。
接著,我提起了前一次咨詢中的一個細節(jié):當我肯定她、夸獎她時,她完全沒有在意,而是一直在想自己苦惱的事。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她發(fā)現(xiàn)自己在與人交往時常常會出現(xiàn)類似的狀況,有些反應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我繼續(xù)向她反聵部分同學對她的評價:他們有的說敏兒是個認真的人,就是比較較真,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有的說敏兒是個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太聽別人的意見;有的說敏兒是個勤奮的人;也有的說敏兒在生活中不太講衛(wèi)生……敏兒聽到這些來自同學的反饋時,不再哭泣,而是有些驚訝。正如我所料,敏兒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同學們所說的缺點上,忽視了優(yōu)點——認真、勤奮等。我指出,這是她的一種心理反應模式,也許和她的家庭、經(jīng)歷有關(guān)。
敏兒對我說起了她的身世,我才知道她并非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的親生女兒,親生父母是同村的另一戶人家,他們生了女兒,想再生兒子,便把女兒送給了現(xiàn)在的父母。她是初中時知道這些事的,因為養(yǎng)父母覺得她遲早會知道,與其從別人口中聽到,不如親口告訴她。養(yǎng)父母家很貧窮,住著低矮的泥房子,房間局促,她和媽媽擠一張小床。相比較,親生父母家條件挺不錯的,她既羨慕,又對那一家人心生恨意。endprint
她說:“有時候,我覺得萬一我養(yǎng)父母也不要我了怎么辦,親生父母都會把我拋棄,更何況是養(yǎng)父母呢?我覺得誰都靠不住,只能相信自己。”
我相信,得知自己被抱養(yǎng)的消息時的巨大的心理沖擊,對一個當時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對他人建立起來的安全感轟然倒塌。
“你爸爸媽媽對你怎么樣?”
“爸爸媽媽都挺關(guān)心我的,只是經(jīng)常嘮叨我,經(jīng)常說他們多么沒有用,要我努力考本科??赡芩麄円矝]有什么別的方法吧。”
父母與敏兒談話的內(nèi)容多是家務和學習成績,敏兒很少獲得爸媽的認可,經(jīng)常是批評居多。
“你覺得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嗎?”
被我一問,敏兒突然一愣,說:“好像沒什么優(yōu)點吧?!?/p>
咨詢已經(jīng)接近尾聲,我把找優(yōu)點作為一項作業(yè)留給了敏兒,并約定了下次咨詢的時間。
第五次咨詢:重塑全新的自我
敏兒如期完成了作業(yè),一如既往地認真,寫了二十幾個優(yōu)點,她有些不好意思夸自己,連連問我:“這算優(yōu)點嗎?”
“當然是了,能寫出這么多已經(jīng)很厲害了。當你看到這些優(yōu)點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敏兒笑著說:“我覺得說的好像不是我,哈哈?!?/p>
“還有點開心,對不對呀?其實,之前你沒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不是它們不存在,而是你對自己的認知不夠客觀、不夠全面。還記得我們之前說的不合理的認知嗎?你對自己也存在不合理的認知,希望你以后多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好嗎?
“在人際交往中,合理的認知很重要,人際交往的技能同樣重要。很多時候別人是一面鏡子,照的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模樣。老師想以好朋友的身份,談一談這幾次與你接觸時的感受,你準備好了嗎?”
看著敏兒淡定的模樣,我將我與她互動時的感受如實地告訴了她,讓她認識到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必要的技能,如自信的步態(tài),如何傾聽、回應,如何夸贊別人等。我和她一起模擬了幾個場景,訓練她的步態(tài)和傾聽、回應及夸贊的技巧,做完之后她感到非常有意思,也表示以后會在生活中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
此次咨詢就此告一段落。
咨詢室外的工作
改變源自于內(nèi)在,而外在的支持能夠使這種改變更持久。因此,我在每次咨詢之后都會與班主任溝通,將敏兒的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及時跟進敏兒在班級中的情況,希望他多關(guān)心敏兒,讓敏兒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此外,我也與敏兒的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讓家長明白孩子現(xiàn)在的狀況,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會給她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做出調(diào)整。
四、效果與反思
(一)輔導效果
一個月后,我在校園中遇到敏兒,她的心情開朗了許多。她告訴我她開始享受一個人去食堂吃飯的體驗。和班里的同學關(guān)系更好了,尤其是與同桌的關(guān)系大有改善,同桌還常常會與她分享好吃的,學習成績也上升到了班級前列。爸爸媽媽也經(jīng)常關(guān)心她,很少叨嘮她了。她覺得雖然養(yǎng)父母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但對她很好,這讓她覺得很幸福。
(二)輔導反思
1.全面了解來訪者的情況,用“生物—心理—社會”綜合評價學生的狀況,并結(jié)合“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來做干預,效果更佳。
2.在咨詢中積極傾聽,與來訪者充分共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guān)系是輔導的關(guān)鍵。
3.在咨詢過程中把握好咨詢節(jié)奏,先跟后帶,與來訪者一起深入探索自我。
4.認知的改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全力支持當事人利用自己的頭腦思維并改進的過程。
5.作為咨詢師,咨詢中更重要的工作是發(fā)掘來訪者自身的力量,順勢而為,讓她自己做自己的咨詢師,為未來儲備更多的智慧與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江山市第五中學,江山,324111)
編輯/于 洪 終校/杜文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