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雁卿
“老師,能把您的手機借我嗎?我想給王×媽媽打電話。”我詫異地抬起頭,原來是我班學習委員李××。“老師,王×學習太懶了,英語單詞一點兒也不背,每次默寫時,總是錯得最多,失分最多,我們組其他同學都默寫非常好,但因他一個人導致我們小組每次都墊后。我想給他媽媽打電話,晚上幫助他背單詞?!苯酉聛砝睢痢粮酢翄寢屵M行了長時間的交流。電話后李××回到了教室,而我的內(nèi)心卻久久無法平靜。
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作用于教與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同時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最大化發(fā)展。最初小組合作中,我采取以團隊為主,兼顧個人的捆綁評價作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策略。然而實施不久就暴露出一系列突出問題:小組內(nèi)學困生多且較差,嚴重影響了小組整體評價。如李××小組,除王×外,其他同學每次都會因王×表現(xiàn)導致小組整體評價落后。天長日久其他同學就會因“王×”的存在而失去信心,失去競爭的欲望。
李××凝重而又沮喪的臉,讓我思緒萬千。在月班導會上,如何解決這種矛盾提到了日程上。經(jīng)過一番商討和學習分享,老師們最終確定:小組評價不放棄任何一個“王×”,為此我們在后期制訂了如下策略。
一、給差異交流構設支點,為思維對話搭建橋梁——合理構建小組
學生學業(yè)水平參差不齊、興趣愛好各有差別、個性價值豐富多元。為了讓學生在交流新知時有一個依托和支點,通過小組合理的設計,給學生的交流對話搭個橋梁——讓差異交流,即同一層次的學生之間,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有話可說,有方法可想,有事可做。這是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前提。
我將班內(nèi)學生重新分組,每組5~6人,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并根據(jù)不同層次、不同特質(zhì),將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品質(zhì)、表達能力做到差異互補。在安排座位上,也是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交叉排座,兩兩結成對子,優(yōu)劣互補,充分發(fā)揮“一幫一”的帶動作用,充分調(diào)動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進步。
二、為差異交流注入活力,讓小組合作插上翅膀——角色責任精細化
在差異化評價的帶動下,王×學習勁頭十足。主動要求當小組記錄員。一是為了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二是改掉上課走神的毛病。
王×的這一想法使我茅塞頓開。小組合作學習能否有效發(fā)揮其作用,關鍵在于小組成員是否能形成共力,而共力的大小取決于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在構建小組后,為使學生的學習自覺主動、有目標方向、有針對性,將小組成員進行適宜的角色分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學優(yōu)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全組成員有序開展活動,學困生亦安排重要角色,讓他們擔當記錄員、匯報員等。組內(nèi)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不同角色的擔任,避免了“一人演,多人看”的局面。這一人盡其才的做法使學生的交流學習充滿動力和活力。
三、多策略助推差異交流,讓小組合作走向高效——多元化激勵評價范式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反饋,讓優(yōu)秀的小組和優(yōu)秀的個體成員獲得成就感,是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小組活動效率的必要手段。在進行小組評價時,我以小組作為單位進行評價,形成“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使學生形成“組強我榮,組弱我恥”的觀念。同時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對個體亦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尤其對于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激勵,使他們能夠獲得成就感、自豪感。在班級中實行“小組合作評價表”“小組合作日記錄表”,通過流動紅旗、獎杯的形式評選“優(yōu)秀組員”“優(yōu)秀組長”“優(yōu)秀小組”。通過整體與個體的多元評價,在組與組之間建立競爭機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
多元化激勵評價,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在質(zhì)疑爭論、合作交流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用技巧拔高交流質(zhì)量,助小組學習形成合力——學會
合作
小組是船,完成任務是目的地,合作技能就是船槳。為避免學生間的無效交流,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船槳的使用技巧,避免合作學習的小船偏離目的地。為了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合作互助意識和合作技能,我從日常指導學生合作技巧。
1.培養(yǎng)學生傾聽品質(zhì)。指導學生專心聽別人發(fā)言,要邊聽邊想,把握他人的發(fā)言重點。
2.培養(yǎng)“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發(fā)言前認真思考,能夠圍繞中心有條理地表述。
3.學會“求助”和“幫助”。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善于向別人請教;敢于回答別人不懂的問題,向別人提供熱情、耐心、有價值的幫助。
4.克服“從眾心理”,培養(yǎng)批判意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摒棄從眾心理,避免人云亦云或者游離于活動之外。
“差異交流,小組合作學習”讓部分學生從課堂上的局外人變成了自主學習的主人,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也讓我樂在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苯逃飞?,“差異交流,小組合作學習”將燦爛如朝陽,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