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嫻
摘 要:新課程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主動性學習。對于當前沉悶的農村課堂現(xiàn)狀,教師不僅要及時更新理念,而且要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需求,改變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那么,如何在復習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思考和嘗試,希望能對廣大的農村初中生物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關鍵詞:農村課堂;初中生物;復習課;教學策略
一、現(xiàn)狀分析
筆者所在地區(qū)初中生物不參加中考,只在初二進行一次學業(yè)水平測試,等級為合格即可,所以,從學生和家長方面來看,大部分是不太重視生物學科的。有的學校為了給中考科目留時間,甚至規(guī)定不準生物、地理學科留課后作業(yè)。但新課標明確提出,所有的初中學生都需要學習生物學,其學習成果是公民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1]。無論考試政策如何改變,作為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遵循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生物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在這種形勢下,提高初中生物的課堂效率至關重要。
雖然已有很多教師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但以新課教學方面的探討居多,復習課的探討較少。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資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大部分的農村課堂依然是滿堂灌、滿堂練的現(xiàn)象。而學生從小學開始便漸漸養(yǎng)成了這種被動接受的習慣,到了初中更是不愿開口、不敢開口,課堂氣氛沉悶,缺少互動,效率低下。有的教師不愿改變教法,為了適應學生的沉悶,繼續(xù)“一言堂”。尤其在復習課上,如果還是采用以往單純的“背誦策略”“題海戰(zhàn)術”,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反而會使本來就不重視這門學科的學生更加厭煩。
由于城鄉(xiāng)差異,農村和城市學生的情況不同,有些方法在農村課堂并不能實施。所以,廣大農村教師不僅要有主動改變的意識,還要積極探尋適合農村孩子的教學策略。筆者在農村中學任教七年級生物學期間,對于如何上好復習課做了一些思考和嘗試,現(xiàn)總結如下,希望對廣大農村教師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二、具體對策
(一)知識競賽,增添復習趣味
孩子在學習時有多種多樣的內部心理因素,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內在心理因素可以成為推動孩子積極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力量,即內在學習動機,如興趣、好勝心、求知欲、自我實現(xiàn)等。另外,教師的表揚、獎勵這些外部動機也可以驅使孩子積極進行學習活動[2]。因此,針對學生課后不愿主動復習,課上不愿參與互動的情況,在復習時,筆者采用了知識競賽形式,一是充分調動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二是通過增加外部刺激,如分數(shù)累加、表揚鼓勵等形式,促使部分學困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復習知識。
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1)提前2~3天告知學生游戲規(guī)則、獎勵措施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準備工作。(2)營造逼真的游戲氛圍,例如,用PPT呈現(xiàn)不同字母標記的題卡,每個題卡鏈接到一組題目,每組小組長按抽簽順序依次選擇題卡,每小組4~5人,每組按抽簽順序進行答題。(3)題目難度不能太大,題型為選擇判斷,考查基礎性知識。(4)題目數(shù)量不能太多,每組題目大概4~5題,按每組人數(shù)而定,如果班級大部分都是4人小組,那教師每組題目可準備4題,再準備幾個備選題,供人數(shù)較多的小組答題。(5)全員參與,組員按組長定好的順序依次站起來答題,確保每人都有答題機會;每組可給予一次求助機會,在答錯的情況下,如果該組不動用求助權利,別的組有機會搶答,這樣可以避免其他同學走神、不關注等現(xiàn)象。(6)得分制度要嚴格,否則學生會覺得不公平,失去了比賽的積極性,最好在制定得分規(guī)則后,征求學生的意見。(7)及時公布每組得分情況,當堂表揚獎勵。可選出前三名頒發(fā)獎狀,也可以在下次競賽中表彰進步最大的小組??傊梅指叩囊頁P,得分低的也需要鼓勵和激勵。(8)這種形式建議在單元復習中使用,知識范圍不大,學生容易復習,次數(shù)不能頻繁,否則也會失去興趣。
筆者在本學期嘗試過兩次,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為了給小組贏得分數(shù),在課后主動復習知識。別的同學在答題時,其他同學為了爭取搶答機會,也在認真讀題,思考答案。由于題目難度不大,而且有求助機會,大部分學困生都能夠為小組贏得分數(shù),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在期末總結中有學生寫道:“您的小組競賽,讓我們在玩中不知不覺對生物產生了興趣,激勵我們提高學習成績?!薄斑@學期的小組競賽很有意思,我想下學期還有小組競賽。”“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互動很好。”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對這樣的復習課學生還是很有興趣的。
(二)分層練習,激發(fā)學生熱情
分層教學理論認為:第一,學生是有差異的。第二,包括學習困難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是有很大發(fā)展?jié)撃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形成一種能促使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第三,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推動各層次學生的合作學習[3]。知識的復習離不開習題的鞏固和檢測,但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如果都是統(tǒng)一標準要求,那么對于學困生遲遲看不到自己學業(yè)上的進步,則會打擊他的自信心,而對于學習能力稍強的學生而言,又似乎缺少挑戰(zhàn)性,一直原地踏步,長期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反而會降低他的學習熱情。
于是,筆者在復習反饋環(huán)節(jié)嘗試了分層練習,即設計兩套不同層次的題目,a層為基礎題,b層為提高題。全班先統(tǒng)一完成基礎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做完了,這時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做提高題。待完成后一并上交批改,基礎題全班統(tǒng)一評講,提高題批改后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有疑惑的可單獨詢問教師。
經過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開始喜歡做反饋練習了。經過自己的復習后,他們非??释ㄟ^分層練習來檢測自己的復習成果。幾位學困生看見自己在基礎題上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數(shù)后,漸漸有了信心。提高題中有疑惑的部分先由學生自行討論解決,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endprint
(三)邊聽邊記,緊跟課堂節(jié)奏
筆者任教的農村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不高,課堂沒有記筆記的習慣。在進行習題講評時,學生大多數(shù)都只記答案,對于答案的解釋也只是聽一聽,幾乎沒有人想起來用筆記錄。學生只聽不記,很容易走神,而且不及時把錯題的原因記錄下來,及時理解復習,很容易遺忘。
本學期筆者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課堂記錄的習慣,在講評習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記,至少在錯題旁邊一定要做好記錄。起初,只有少部分學生會按要求做記錄,而其他學生沒有這種意識,甚至不知道該記什么。于是,筆者將記錄很好的試卷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學生學習,漸漸地,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在錯題旁邊記下一些便于自己理解的筆記,這就說明,他在聽講時經過了一番思考。而在后續(xù)的幾次測試中也發(fā)現(xiàn),往常“一錯再錯”的現(xiàn)象有所緩解,說明學生及時糾正了對概念的錯誤認識。這樣隨時思考,隨時記錄,才能緊跟課堂節(jié)奏,提高聽課效率。
(四)多感官參與,提高復習效率
生物學科有很多識記類的知識,所以,很多人認為學這門科目主要靠背誦,很多學生確實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有些生物教師在復習時甚至也是這么“引導”學生的,在書上劃出知識點,或者直接發(fā)“知識點集錦”讓學生背誦。這樣的復習方式看似節(jié)省了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但其實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不
僅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而且單純地死記硬背對概念的理解也不透徹,反而會加重教師日后的教學負擔。
多感官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耳朵聽,用自己的嘴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學生親身體驗的直接經驗才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4]。
對于復習的知識,學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礎,由于筆者從教的班級中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所以,我提前整理好填空式的知識框架,復習時讓學生通過看書、討論自行填寫完成,在這過程中也是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脈絡圖。對于一些結構類的知識,比如花、種子、根等結構,可以讓學生邊畫圖邊標出結構名稱;血液循環(huán)知識的復習,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血液循環(huán)圖;復習呼吸運動時肌肉、胸廓的變化,可以讓學生對照自己做的呼吸模型向同伴講解吸氣、呼氣時膈肌、肺等結構的變化,同伴負責指出其中的錯誤。通過讀、寫、看、畫、說、展示等形式交叉進行知識的整理復習,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提高了復習效率。
(五)當堂完成,節(jié)約復習時間
筆者所任教班級近一半學生是留守兒童,課后學習缺乏家長的監(jiān)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普遍不高,課后主動復習的學生寥寥無幾。再加上有些學校不允許非中考科目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所以,幫助學生規(guī)劃好課堂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要制訂詳細的復習計劃,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要完成哪些復習任務。其次,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復習課上教師要精講,留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梳理知識,充分利用小組內合作學習,例如互相提問、互相討論的形式,當堂完成規(guī)定的復習任務。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任務,這種適度的緊迫感會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復習效率。而且課堂上一般都是小組合作完成指定的復習任務,在同伴的互相促進下,個人的拖拉現(xiàn)象也會有所緩解。
對于農村課堂沉悶、學生不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現(xiàn)狀,廣大農村教師要冷靜分析,是學生不愿參與課堂,還是我們沒有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教師要想做好課堂的組織者,首先得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需求,改良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只有教師的理念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發(fā)生改變,課堂才會更加高效。對于如何在復習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勤于動手、積極思考的習慣,還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邊玉芳.讀懂孩子(12-18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48-149.
[2]姬忠彬.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J].中小學教育,2011(10):85.
[3]趙瑞芬.多感官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準則[J].中學生物教學,2015(5):30-31.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