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 天津 300204)
對比分析表示對象的“に”與“向”
羅夢頔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300204)
日語中的格助詞“に”具有多種用法,在表示動作的對象時常常被譯為“向”,但并非所有句子都能與中文的“向”相對應。本文將分析表示動作對象的“に”和“向”的異同,指出在何種情況下“に”能翻譯成“向”并剖析其原因。
“に”;“向”;中日對比
根據(jù)語義,格助詞“に”在表示對象時可以分為“表示讓渡的對象”、“表示說話的對象”和“表示態(tài)度的對象”,本文不采取語義基準的劃分方式,而是根據(jù)謂語部分的動作流向,將其分為“a.動作由內向外”和“b.動作由外向內”兩種情況討論。例如,“母は先生にお禮を言った”這句話中的“お禮を言う”的動作流向是“母”→“先生”,是由內向外的,因此屬于a類,與此相對,“私は父に意見を求めた”中的“意見を求める”有得到之意,“意見”的流動方向是“父”→“私”,是由外向內的,因而屬于b類。
a.(1)この場面ではどうしても校長にお禮を言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
——「現(xiàn)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納言』)(以下簡稱『中納言』)
(2)來てくださった方には感謝したいが。——(『中納言』)
(3)子犬にミルクをやった。
——(『中納言』)
(4)神に誓う。
——(『中納言』)
b.(5)中國は日本に負けたに拘らず、日本に文明を習おうと思った。
——(『中納言』)
(6)四方の大家に、一般道徳の意見を懲していたのである。
——(『中納言』)
(7)私は彼に意見を求めた。
——(『中納言』)
(8)先生にピアノを學ぶ。
——(『中納言』)
筆者使用“現(xiàn)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納言』)語料庫收集了“に”表示對象的100個例句,從例句的使用分布可以看出,在表示對象時,“に”的使用范圍較廣泛,限制也較少。
將上述例句翻譯成中文后如下:
(1’)在這個場合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向校長致謝。
(2’)向蒞臨的各位嘉賓表示感謝。
(3’)給小狗喝牛奶。/(3’’)向小狗喂牛奶。*
(4’)向上帝發(fā)誓。
(5’)盡管中國輸給了日本,但仍然想向日本學習其文化。
(6’)向各方征集了一般道德上的意見。
(7’)我向他征求了意見。
(8’)我跟老師學習鋼琴。/(8’’)我向老師學習鋼琴。*
被譯成帶“向”的中文后,(1’)~(8’)中(3’’)和(8’’)稍顯不自然。
據(jù)何薇(2004)《漢語常用對象類介詞的分析與教學》,表示對象的介詞“向”有兩種用法,其一“表示面向,引進動作面向的對象,一般是人或機構組織等”,其二是“引入動作所涉及的事物的來源,表示從……那里(得到)之意”。與之搭配使用的謂語動詞都具有取得義,如“索取、購買、學習、要、取”等。
a.(9)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僧侶及為宗教育服務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向群眾宣傳宗教,以便使群眾信仰宗教。
——漢語CLL語料庫
(10)如見之于文字的文化,無法向一個文盲傳播。
——漢語CLL語料庫
(11)既然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內部動力是社會和教育向兒童提出的新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與已有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那么……
——漢語CLL語料庫
(12)他們的內心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和將這些秘密向同齡人傾吐的需要
——漢語CLL語料庫
(9)~(12)均表示從內向外的動作流向,不難看出“宣傳宗教”、“傳播文化”、“提出要求”、“傾吐秘密”這些搭配都是與說話、交流相關的動作,與幾乎不受限制的“に”相比,“向”被用于a類句中時,多與“說話”相關動詞搭配使用。因此(3’’)“向小狗喂牛奶”這句話稍顯不通順。
b.(14)不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和排放廢棄物。
——漢語CLL語料庫
(15)可向國外借鑒先進經驗。
——漢語CLL語料庫
(16)與其說是采訪,不如說你向他學習。
——漢語CLL語料庫
(17)中間走進一個來自王忠林家鄉(xiāng)的衣衫襤褸的鄉(xiāng)親,因生計艱難向他借錢。
——漢語CLL語料庫
在表示“從他人那里得到…”之意時,“向”的使用頻率較高,但在表示“得到”之意時,所得之物與對象之間應為所屬關系,例如,“索取”的“資源”與”大自然“之間為所屬關系,可以改寫為“大自然的資源”,而(8’’)中“鋼琴”和“老師”并非所屬關系,“學習”的是彈鋼琴的技術,而不是“老師的鋼琴”,因此(8’’)欠缺文法性。
綜上所述,在表示對象時,“に”的使用范圍較廣,限制較少;而“向”在用于a類時,多和表示說話相關的動詞搭配使用,在用于b類時,所得之物與對象之間多為所屬關系,因此在翻譯表示對象的“に”時,盡量避免在這兩種情況下使用中文“向”與其對應。
[1] 何薇《漢語常用對象類介詞的分析與教學》[D] 2004
[2] 張俐《介詞“向、往、朝”功能比較》[J] 河南大學學報 2001(5) :87-89
[3] 許慈惠《試析格助詞“に”的點性本質意義》[J]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06(4) :7-10
[4] 石綿敏雄「助詞『に』を含む動詞句の構造」秀英出版 1972
羅夢頔(1993-),女,湖北荊門人,天津外國語大學2016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 :日語語言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