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英慧
摘 要:陶行知作為我國的教育大師,有很多一直沿用至今的著名教育思想。其中“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以及“社會即學校”思想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目前我國語文教學的現狀,并結合相關的教學經驗,本文將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進行分析和解讀。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學語文;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他的教育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提出的重要的教育理論和生活有密切的關系,語文可以說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在新課標全面推廣和不斷深入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面臨著諸多的改革要求。陶行知教育思想作為一種影響深遠、內涵豐富、體系完備的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著重強調了生活和教育的關系,教育也要與生活相互聯系才能發(fā)揮它原有的魅力。素質教育要求以人為本,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應該以兒童的成長出發(fā),讓他們來感受這個多彩的世界。知識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本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作為一位語文老師,要掌握這種教育思想,并將其滲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用中,通過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小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低,而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導致學生在自己的知識基礎上難以理解,學習起來比較吃力[1]。如在進行《觸摸春天》這一課的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已經有了三四年的學習經驗,有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根據教科書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暢談一下自己對于春天的感受,并在課堂上帶領他們收集一下關于春天的詩詞成語,看看這些詩詞到底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春天。然后,根據課堂內容的進行,設計一些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校園里觀察春天的景象,比如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剛開始發(fā)芽的柳樹枝條,忙著采花蜜的蜜蜂等。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在課堂上進行總結,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觀察到的春天。這樣就把一個課本中的知識點潛移默化的融入到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感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自然生活中學習知識。
二、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廣泛的應用于閱讀以及寫作的教學中,通俗的講,就是指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小學階段,閱讀和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它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應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就缺乏興趣教學這一因素,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減弱。隨著“翻轉課堂”模式的引進,也為“教學做合一”這一理論成果提供了實施的依據。例如:我們在小小說閱讀《我的弟弟小蘿卜頭》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或者可以把自己假想為小說中的主人公。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反應提出一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比如:“怎么才能讓小蘿卜頭避免被殺害”,用探究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討論,以此達到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另外,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文訓練可以對學生語文水平掌握程度進行衡量,同時也是一種綜合性的訓練[2]。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教師根據已有的經驗講授,而學生則是根據寫作的要求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文只能是千篇一律的符合“規(guī)矩”,卻忽略了作文本身的“創(chuàng)新”。寫作,必須是先親身經歷,而后才能有感而發(fā)。所以,在作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課堂活動的方式,比如:題目為《記一次難忘的課堂游戲》,教師可以先賣個關子,帶領學生做一個“貼鼻子”的游戲,把學生帶入一個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按照設定的課堂目標,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并真切的感受到游戲所帶來的快樂,這樣一來,游戲參與者和觀看者的感受肯定是不相同的,所以寫出多角度的文章也就不是難題了。所以,課堂上,我們應該以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學生作文。
三、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這一理論來源于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是在對杜威的理論進行仔細推敲后得出的?!吧鐣磳W?!睆娬{了社會的重要性,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需要去學習的東西十分富足,是“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承接。這個思想反對將學生禁錮起來,在學校這個閉塞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限的知識,而是主張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創(chuàng)辦人民所需要的學校,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把學校放到社會里邊去辦,使學校與社會息息相關,讓學校成為社會生活所必需。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不一定非要拘泥于課本中的故事來啟迪他們,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讓他們參與社區(qū)服務,為小區(qū)建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為社區(qū)貢獻自己的力量,用這種方法喚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親身實踐,可以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和“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的語文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新課標的推進,語文老師要認識到這些思想的先進性,繼承發(fā)揚這些教育思想,并將它們結合實際運用到教學中,促進語文教學朝著一個科學的方向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立平.“教學做合一”思想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11(1):5-13.
[2]阮蘭妮.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啟示[J].法制與經濟,2010(9):1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