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絢
萬青有一首歌唱道:“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p>
與食結(jié)緣已久,鄉(xiāng)下的廚房獨具格調(diào),是我兒時的天堂。那口用年幼的雙臂環(huán)抱不住的鍋,像是群山環(huán)繞間的湖,湖水深碧,愈到底,愈呈現(xiàn)出黑曜石般的神秘。鍋底下是燒柴的土灶頭,饕餮般吞吐著佳肴。燒柴的聲響最是有趣,劈好的柴火是一聲悶哼,樹枝和松針是噼啪的喘氣,干枯的樹葉是沙啞的呼喚,而一顆顆小松果是如鳥雀般的啼鳴。
隨著我年歲漸長,廚房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家家戶戶的廚房里似乎都配備了煎鍋、炒鍋、電飯煲、電磁爐,不一而足。憶及家鄉(xiāng),我常常想,那口年邁而忠誠的老鍋,是怎樣的神奇,讓平凡的蔬果魚肉在它的懷里摸爬滾打兩三圈,便成了人間美味。
說到廚房,就不能不說烹飪。蒸炸燉煮煲,各具特色。蒸是《洛神賦》里的洛水女神,娉娉婷婷,醇香四溢;炸是十里洋場上的周璇,一顰一笑,皆是風(fēng)情;燉是晚唐的魚玄機,氣度芳華,如玉似瑾;煮是《紅樓夢》里的妙玉,清雅溫婉,韻味悠長。
弱水三千,我獨愛煲的質(zhì)樸醇厚,純粹自然。
煲湯的瓷鍋溫潤厚重,不似玻璃易碎,也不似鋼鐵冰冷。瓷冷而湯熱,幽香渺渺間,霧氣自然升起,心情隨之寧靜。熱度由柴至火,由火至瓷,由瓷至水,再于纏綿繾綣的溫柔中將食材包裹,把溫暖相傳。煲湯最是急切不得,鄉(xiāng)下的老人們煲湯,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最后,一天的心血凝成一碗湯,或是盛給勞碌一天的老伴,或是盛給遠(yuǎn)道而來的兒孫。湯汁逐漸見底,縱然一口未沾,心里定是蜜一般甜。
老人們常說,人生如煲湯,是熬出來的。
廚房如同一臺離心分離器,把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從混沌中分離出來,漂浮在生活的上層清液中,讓人跳上跳下。有人忙碌于生活的重?fù)?dān),將飲食視作維持人形的任務(wù),卻丟失了食物存在的意義。一草一木、萬物生靈,烹飪上桌時,也是生命終結(jié)的一刻,而它們將生命虔誠供奉,是為了我們繼續(xù)前行。
食有心,食者更應(yīng)有心。廚房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擁有烏托邦式的孤獨、率性而又灑脫的自我,又有溫馨動人的情感、纏綿悱惻的溫存。我們帶著赤子之心,帶著原始的沖動來到這世上。我們選擇感謝生命的恩賜,追求純潔的可愛。這不是動力,是生命給我們的恒力。
當(dāng)我再聽到那首歌,宇宙洪荒間似是有人輕輕訴說: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這既是拷問,又是情懷的釋放。這一刻,我來自未知之境,向往山川湖海,我一生追求所愛,愿為你丟棄千百種不羈的浪漫,帶上溫柔平和的笑。廚房似是一個隱喻——幸福正如同這一方小小的廚房,它將人困在一個圓圈里,叫人一生明知有天,卻甘愿坐井。
愿你我這一生,擁有甘愿囿于廚房的愛與羈絆,亦有行走于山川湖海的勇敢的心。endprint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