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瑪
60多歲的鄭女士已絕經5年,最近卻出現不明原因陰道流血,而且量還不少。因為沒有什么不舒服,她拖了20天才到醫(yī)院就診。宮腔鏡檢查發(fā)現,鄭女士是患上了子宮內膜癌。
什么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指發(fā)生在子宮內膜上皮的一組惡性腫瘤,多數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所以有時又稱作子宮內膜腺癌,是婦科第二大腫瘤。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以及不孕、絕經延遲、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患者、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等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另外有10%左右的患者與遺傳有關,其中關系最密切的是遺傳性非息肉結直腸癌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與年輕女性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相關。
絕經后出現陰道流血不正常
絕經后出血原因很多,老年性陰道炎、宮頸炎癥疾病、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炎、卵巢腫瘤、輸卵管腫瘤、子宮內膜癌等均有可能引起出血。但是,絕經后陰道流血不是一種正?,F象,所以絕經女性有出血情況,切忌不要在家呆著讓出血自行停止,或者在疾病沒有查明時吃點中藥,而是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婦科就診。
一般情況下,醫(yī)生會給病人做個常規(guī)??茩z查,看看血是來自哪里。如果出血是來自子宮腔,那么就需要做個婦科超聲檢查,了解子宮附件是否長瘤,關鍵看看子宮內膜厚度,絕經女性正常子宮內膜多小于4毫米。
對子宮內膜4毫米以上的絕經女性,醫(yī)生一般會建議做宮腔鏡檢查或診斷性刮宮或子宮內膜取樣。宮腔鏡檢查是首選的檢查方法,可以對宮腔有全面的了解,不易漏診。宮腔內取出的標本送病理科檢查,如果是炎癥或息肉通常不需做太大的治療,如果是子宮內膜惡性腫瘤,就必須進一步治療。
子宮內膜癌不能拖
子宮內膜癌近年發(fā)病率的升高,可能與人均壽命延長,肥胖代謝性疾病增多等有關。平均發(fā)病年齡在55歲左右。主要臨床表現為異常子宮出血,有近70%患者發(fā)病于絕經后。絕經后出血是患者最重要的癥狀之一,也有一些女性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晚期侵犯神經可能出現下肢腰骶疼痛等。
子宮內膜腫瘤一經病理診斷確診,需盡早治療。少數年輕未生育的一期患者可以大劑量孕激素治療,但須嚴密隨訪,并定期宮腔鏡下或刮宮取子宮內膜作病理化驗。
絕大部分子宮內膜癌需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可以通過腹腔鏡或開腹手術,一般需切除子宮雙附件及盆腔淋巴結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活檢術。根據手術病理分期結果考慮是否進行手術后的放化療。
由于腫瘤疾病的特殊性,惡性腫瘤醫(yī)生會建議終生隨訪,一旦復發(fā),可以盡早治療。子宮內膜癌術后3年內2~3月隨訪一次,3年后6個月隨訪一次,5年后一年隨訪一次。
提醒讀者,要避免高熱量飲食,適當的體育運動、積極治療糖尿病、控制體重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會有裨益。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可在全面評估后選擇是否激素替代治療。對已經在進行激素治療的女性,需定期進行子宮內膜超聲及女性腫瘤標記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