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鋒:
他鄉(xiāng)成故鄉(xiāng)
任劍鋒:
春風吹拂,大地涌動著希冀。田野上莊稼正沖破泥土的重壓,向上萌芽。
村頭石橋下緩緩流淌的溪水,照亮了一張張淳樸的臉龐。
我們的行囊裝滿母親的叮嚀和自己的夢想,踏著露水,向著城市的方向進發(fā)……
如果不是為了謀生,誰愿意選擇背井離鄉(xiāng)?
鱗次櫛比的高樓林立,我們在他人異樣的目光中感知懸殊,放低身段從事城市人不愿意干的活,但脊梁挺直,我們秉持著鄉(xiāng)村人特有的誠實勤勞;交叉縱橫的街道,我們時常迷茫地站立在十字路口,一雙敏銳的眼睛捕捉著一切可能的機會;霓虹閃爍,我們時常在深夜用酒的純度去溫潤人際關系,也讓自己醉意矇眬。翌日早晨,我們忙碌的身影又奔波在熙熙攘攘的街頭。
城市很大,卻安放不下屬于我們自己的床鋪,我們只能如同候鳥般四處遷徙;機會很多,卻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代價,用熱度融化這座由水泥與鋼筋構筑的城市。勤快是我們唯一的資本,披星戴月、風塵仆仆,我們成為這個城市腳手架上的風景。
流水線上,我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出標注“中國制造”的產(chǎn)品,讓自己的一日三餐有了保證。腳手架上,我們?nèi)缤镒影忝艚荩尭叨扰c廣闊在城市延伸。
當我們脫下工裝,涌入街上的人流,我們卻什么都不是。很多時候,我們在由體力勞動向著腦力思維轉變,用勤勞改變著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高樓聳立,讓我們讀懂“山高人為峰”的哲理。路燈閃爍,猶如母親祈盼的目光,讓我們有了出發(fā)和歸程的勇氣。
夜深人靜時,我們站在城市的門口,眺望家園的方向……
歲月斑駁,在我們臉龐上刻滿滄桑。
在城市的一隅,終于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城市在施政者的號令下,舊城墻被推翻了,古建筑永遠停留在照片中。城市很大,卻是千篇一律的抄襲。街道很多,卻時常不知自己是在哪座城市。
可是,城市的夜晚充滿了誘惑,街道那一輛輛汽車的大燈猶如欲望之眼,閃爍著我們?nèi)找贡疾ǖ膲粝搿N覀兩钪约簥^斗旅程的責任,小心翼翼地越過一個又一個路口,向往故鄉(xiāng)那溫暖的燈光。
城市日夜車水馬龍,我們的故鄉(xiāng)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時才有人來車往。
故鄉(xiāng)的村頭聳立起了一棟棟凝聚著我們成就的樓房,樓里卻常年空無一人;門口停放一部部閃耀實力的轎車,卻是小泊幾天就消失在開往城市的路上。
別墅式的房子卻坐落在偏僻的村莊。走出去的、涌進來的,讓故鄉(xiāng)猶如暴富者渾身散發(fā)著土氣。故鄉(xiāng)不再是以前的故鄉(xiāng)了。有人以為擁有了潮流就擁有文明,豈不知卻是丟失了我們最寶貴的傳統(tǒng)。
故鄉(xiāng)的石橋消失了,水泥橋梁橫跨溪岸,渾濁的溪水照不出我們疲憊的身影。我們的名字被刻在捐資的芳名匾上,自己卻不能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久留。
聳立在村頭的樓房,猶如我們借宿的旅館。我們的孩子偶爾跟著回來小住幾天,故鄉(xiāng)對于他們,只是城市之外的他鄉(xiāng)。
逢年過節(jié)回家,與老母親圍爐而坐,鍋里升騰著久別重逢的喜悅,燈光下老母親的雙鬢愈發(fā)斑白,淚水連同汗水咽進,一夜無語。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又猶如煙囪上那裊裊的炊煙朝著城市飄去……
城市不是我們的故鄉(xiāng),卻是我們必須生活的地方。
母親用她那被生活的重擔壓彎的脊背,不斷地背來故鄉(xiāng)的特產(chǎn),為了讓我不要忘記故鄉(xiāng)。
可是,城市漸漸成了我們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得不疏遠在白發(fā)叢中。
無論城市的燈光如何閃爍,車流怎樣的喧囂,城市的高樓依然拔長,城市的版圖不斷地擴張,我們奔忙的步伐依然不能稍歇。
在城市高樓的辦公室,我們更多的時候在思考,如何站得高些,看得遠些。燈光讓我們站立的影子拉得更長,更長。為了更上一層樓,我們?nèi)找共幌⒌卦谝蛔忠蛔某鞘兄g飛翔。映入我們眼簾的總是,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還沒有走出房間,已是汗水淋淋……
故鄉(xiāng)在城市化的狂熱進程中被吞蝕了。推土機在大功率投光燈的照耀下勇往直前。祖屋和先輩的靈位在挖掘機下不知魂歸何處?我們自己辛苦一輩子建造的樓房,一夜之間成為廢墟,也成為碩大工廠的一部分;高聳的煙囪代替了裊裊升騰的炊煙,日夜蒸發(fā)著工業(yè)新區(qū)的夢想;溪流成為了工業(yè)區(qū)的內(nèi)溝河,成為城市污水管道的一部分。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被洶涌的工業(yè)化沖擊得體無完膚,變成了一批又一批記載在書本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故鄉(xiāng)鄰里間親切的問候、醉人的稻草香、熟悉的犬吠聲,祖屋殘墻斷壁上的青苔、村中央那清甜的井水,都成了記憶。
在城市,我們眺望故鄉(xiāng)。而回到故鄉(xiāng),我們卻無家可歸,不得不在城市的角落穿行,你看,又一撥的“我們”涌向城市……
你又來了,微亮的黑背承載著溫暖的向往,頂著狂風暴雨,越過千山萬水,從飄寒的北方一路風塵仆仆。你光滑的白腹在高空翱翔,就如一道道閃電,告訴我們:春天到了!
你睜著明亮的眼睛,展著矯健的雙翅,抖落風雨兼程的疲憊,在這四季如春的大地上,尋覓著屬于飄泊心靈的歸宿。
你銜來泥巴、稻草、樹枝,一點點,一趟趟,千百次來回不息地奔波,用自己的唾液粘合著日子。一個又一個皺壁重疊在巢窩上,記載著你的艱辛和細膩。故鄉(xiāng)的屋檐為你遮風擋雨,你給寧靜的農(nóng)屋帶來生氣,給寂寞的日子帶來歡笑。
你與我的母親一樣,忙碌的腳步永不停息。你在半圓形的巢窩里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繁殖生息。雛兒那嘰嘰喳喳的鳴囀聲,是鄉(xiāng)村的交響樂。默默地注視你,是我成長歲月里生活的一部分。在你嘴含蟲子,輕輕地喂進雛兒小嘴里,細弱的鳴囀聲戛然停止的那一瞬,母親那忙里忙外操勞的背影從我身旁穿梭而過,她那開始發(fā)白的雙鬂映進了我的眼簾。我的心頭一熱,我不也是像你的雛兒一樣,在母親的庇蔭下成長嗎?
不久,我背著灑過老屋燈光和裝滿母親叮囑的行囊,朝城市的方向去。我同你一樣,開始了季節(jié)的遷徙……
雄偉壯觀的建筑一片寧靜,連朝圣的腳步邁進這門檻都顯得喧囂。這門檻,與寧靜一步之遙,與塵世也一步之遙。
而我,卻徘徊在塵世里。
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座廟宇,一座廟宇就是一個大千世界。
你看,她們淡定的臉龐,從容的步伐,在石板上,行走著遁入空門的勇氣。在搖曳的燭光中,在單調(diào)的木魚聲里,歲月在無聲地流逝,青絲間飄起白發(fā)。她們輕輕的腳步,繞著佛像轉來轉去;經(jīng)書,一頁又一頁在她們的手中翻過。
這也許是人生的另一種入海口吧?
佛在她們的心中。我是凡人,看不透她們內(nèi)心深處的佛心。我忙碌的時光,在她們深邃的目光中慢慢地消逝。
她們在經(jīng)書中找到人生的極美。那木魚聲聲對我而言,是一種誘惑和切膚之痛。但我必須繼續(xù)在塵世中忙碌,以我的奮斗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而她們的修煉,讓眾生在苦難中得以解脫。
燈光下,佛安詳端坐,金光閃閃。信眾在下面跪拜,默念著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我跪下,三拜。要佛祖保佑什么呢?人生,本有歡欣也有苦難。該來的,會來的。
我好想脫下這身象征身份的服裝,放下沉重的行囊,同你一起,在木魚聲中與佛相伴,在誦經(jīng)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知道,當我的腳步邁出這門檻,重新奔波忙碌在塵世,每一天,那一地雞毛的繁瑣仍會讓我不堪其累。轉頭看去,廟宇莊嚴肅穆,木魚聲聲,讓我回家的路,逐漸變得安寧……
爐火正旺,一批又一批信眾蜂擁而來;
香火不斷,一疊又一疊金紙化塵飄去。
佛祖高坐,金身披掛著一層又一層綢緞,華麗無比;在大人調(diào)教下,小孩磕頭如小雞啄米;對面戲臺不停上演著據(jù)說五爺愛看的大戲;現(xiàn)代科技LED顯示屏不停地滾動著信眾的捐資,如考驗虔誠的競賽,又像炫耀佛力的收成。原來吉祥安康,首先要“舍”,然后才能夠“得”;原來佛祖也會得意,并非不煩不憂不怒不喜。
心誠則靈一代代的人都這么說,一個個跪拜的人都這么做,做給佛祖看,做給菩薩看,做給自己看,為了超脫生死苦海,跳出六道輪回,胸膛里原有的那顆心,在跪拜的一級級臺階上丟了,再也撿不回來。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他們不知道,千年前的六祖慧能早已做如是說;他們?nèi)韵耱\的孩子,在不停地用誠心和佛菩薩做著交易:上供品、點香、燒金箔、金紙,小筆添油,大筆捐款,不分男女老幼……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成了牢不可破的傳統(tǒng)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那昨日在香爐前打坐念佛的是奶奶,今日在廟宇里一板一眼叩拜的是我,孩子啊,你別捂嘴竊笑,明日在菩薩前小雞啄米般磕頭的,或許就是你……
不信,你就問一問正在看戲的五爺,命運,是否就是重蹈覆轍?
風找到了樹與樹之間的縫隙,蜿蜒而行,樹木安然無恙。
水找到了堤與堤之間的縫隙,傾瀉而出,堤岸依舊堅挺。
光找到了巖與巖之間的縫隙,“一線天”照亮著探險者的路,也給自己一個最美的詮釋。
小草在城市鋼筋與水泥的縫隙,裝扮剛性與冷漠的街巷,讓城市少一些燥熱,人與人之間多一些溫暖。
樹籽在石與石之間找到了縫隙,只要一丁點兒土、一丁點兒水就活著,快樂地活著,在懸崖處綻放它最美的生命。
新生一代的民眾在網(wǎng)絡空間找到了發(fā)泄的通道,信息在瞬間的傳遞中釋放情緒,讓坑坑洼洼在消逝的時光中成為通途。
我的父老鄉(xiāng)親蝸居在鄉(xiāng)野的一隅,面對種種的不公與困惑,虔誠地跪拜于高高在上的菩薩面前,透過密布的柵欄,佛身那鎏金的光線抵達他們內(nèi)心的柔軟,心靈也會有片刻的安寧……
我在浩繁的書卷中研讀,于新與舊書籍之間的縫隙尋找,終于從無字處讀出人間百態(tài)。
在這紛爭浮躁的社會,我堅信,文學是我們希望航船的出海口,以這樣一種方式定能找回失去的尊嚴和理想,抵達水天一線的彼岸。
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生活的夾縫中撫慰自己,頑強地活著,不停地前行。
我們能不能像樹一樣挺拔、有尊嚴?
堅韌,站立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忍耐,堅持千百年。
樹倒了,狂風就刮來。樹沒了,鳥兒也沒了。樹倒了,蔭翳沒了。
人啊人,總是在名與利之間勾心斗角,傷痕累累。而最終呢?如同樹的落葉,在寂寞中反思飄零。
看護一棵樹干、枝葉我們目力可及,而成千上萬的根須呢?
樹是真正的勇者。你看,無論狂風暴雨如何的猛烈,即使刮去其葉,折斷其枝,甚至腰斬其軀干,但是傷不及其蘊藏在土地深層的根須。
有的樹倒了,但它的根沒有爛,經(jīng)過時間的療傷,再度發(fā)芽蓬勃生長。有的樹悍然地挺立,卻不知不覺地被滲透腐蝕,慢慢地枯死。滲透腐蝕,讓樹死亡,比砍伐或燃燒更可怕??撤セ蚍贌臉鋾俅沃厣鴿B透腐蝕會被滅絕其根。
單棵的樹經(jīng)不起狂風暴雨,成排成林的可抵抗到最后。
落葉凋謝的一刻,依依不舍地與樹告別,跳著最美的舞蹈。因為它知道,凋謝不是死亡,而是為了新生,也讓自己走向更有意義的歸宿——大地。
樹木點燃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直立行走的第一步。我們的祖先在樹木的庇護下,有了棲身的地方,穿著樹葉穿起的衣服,用樹棍作為捕獲野獸的工具,燃燒樹葉樹枝取暖和煮熟食物,爬上樹摘其果子充饑。樹,是我們祖先的衣食父母、衣食來源。
我不敢想象,沒有樹木,世界會怎么樣?也許人類的歷史會被改寫。樹木已經(jīng)衍生了這個世界的一部分?,F(xiàn)在,樹木制成的筷子、桌、椅、床板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死了,也是裝進木棺材。條條的紋理,讓我們看到了溫暖、樸素、敦厚、寧靜的樹木的真實。讓我們對沉重的鋼鐵和輕輕的塑料產(chǎn)生一種冰冷和冷漠的感覺。對樹木有一種觸覺的柔和及內(nèi)心的溫情。
樹能千萬年地聳立,要么在深山原始森林里,要么在千年古剎中,要么長在懸崖峭壁上。要么散落在道路邊、鄉(xiāng)野里,都逃脫不了被砍伐的命運。
懸崖上的樹是風光的,卻很孤獨。浩瀚森林中的樹要突出是很難的。
在歷史的河流中,古建筑是最真實的見證者。而木頭是古建筑的大部分??梢哉f,樹木就是歷史的見證者。
樹木是偉大的,挺拔蒼翠時為保護大自然水土平衡而默默奉獻,倒下成為建筑、家具或工藝品的一部分。即使成為廢品時,也要作為炭灰,營養(yǎng)著曾經(jīng)撫養(yǎng)它的土地。
樹變成神像、官印,成為權威的符號,時常忘記了它是由樹木轉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