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
有些專家提出限制雜糧比例,主要是怕孩子年幼,咀嚼能力不及成年人,消化能力也比較弱,而雜糧消化速度比白米白面食品要慢,如果消化不良,就會影響營養(yǎng)供應(yīng),特別是擔心難以從食物中充分吸收鐵和鋅。按照實際消化能力,對主食進行粗細搭配,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不過,具體雜糧和白米白面什么比例,就要因人而異、因食材而異了。比如說,在糧食中,小米和大黃米并不比大米難以消化,但整粒的玉米、燕麥、大麥和蕎麥就相對難消化些。又比如說,在薯類中,山藥和土豆比較好消化,但紅薯和紫薯消化起來就略難一些。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小朋友不能吃玉米和麥類。成年人吃雜糧要控制血糖反應(yīng),不一定煮得很爛;但孩子在牙齒沒有長全之前,要煮得軟一些,可以用壓力鍋煮,也可以打成糊糊。比如說,燕麥粒和栗子都不太好消化,但把一小把燕麥和幾個栗子放進豆?jié){機,加等量的糙米和小米,一起打成糊糊,即便是幼兒喝了也比較好消化,可以用來替代日常喝的白米粥。這樣孩子既能得到雜糧、薯類、堅果等食物中的營養(yǎng),又能消除它們影響消化吸收的擔心。
判斷孩子吃了雜糧之后是否健康很簡單。如果孩子食欲正常、排泄正常,臉色紅潤、歡蹦亂跳、眼睛有神、不愛生病,身高體重也都在正常范圍中,而且全身各處看不出有贅肉和松弛,就說明吃雜糧沒有帶來不良影響,孩子還變得更結(jié)實更健康了。北歐等國家的實踐證明,孩子從小開始吃部分全谷雜糧,能夠有效預防肥胖,體能也更好。古代沒有精磨機器,幼兒斷了奶就吃煮到軟爛的五谷雜糧為主食,也是能夠正常成長的,并不存在不全部吃白米白面孩子就長不好的問題。
如果確實有營養(yǎng)不良現(xiàn)象,那么會看到孩子面色萎黃、精神萎靡、眼睛無神、體力下降、脹氣或腹瀉。如果出現(xiàn)這些情況,確認是飲食造成的,就要考慮降低雜糧比例,特別是要調(diào)換品種,并選擇容易消化的烹調(diào)加工方法。當然,這些問題并不一定是因為雜糧造成的,最好考慮看看醫(yī)生,采取一些改善消化的醫(yī)療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