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
譚延闿是位名副其實(shí)的“吃棍”,在北伐戰(zhàn)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因?yàn)樘貏e講究吃,身體胖得似肥豬,行軍需四人才能抬得動他。即使行軍打仗,轎子后面也備有兩副伙食擔(dān)子,其中半擔(dān)是南雄花菇,另有好幾擔(dān)酒菜挑子都隨侍聽候吩咐。李六如在長篇小說《六十年的變遷》中對譚延闿的嗜吃作過精彩的描述,說譚延闿即使于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兩名專做海味和湖南菜的廚師,猶如左丞右相不離身邊。有一次他在廣東南雄吃了敗仗,回到餐桌旁,要海參魚翅消火,恰巧當(dāng)時沒有,廚師只好將一盆“清蒸鴨掌燉南菇”端上來。香菇是南雄的特產(chǎn),還合他的口味,大嚼一頓,消了些火氣。
清末民初的官府菜中,以南北兩大“譚家菜”為翹楚?!氨弊T”指譚宗浚家的私家菜,“南譚”就是譚延闿的私家菜。其中又以祖庵魚翅、祖庵麻辣子雞、祖庵湯泡肚、祖庵剁椒蒸魚頭、祖庵牛蹄筋、祖庵白菜心、祖庵紅煨熊掌、祖庵透汁鹿筋、祖庵雞汁魚唇、“畏公豆腐”等最負(fù)盛名,菜名因譚延闿字祖庵、號無畏而來。
譚延闿做官有一套,對吃喝的研究也另有一套,特別精通。譚家菜在選料、烹制方面都是非常講究的,可以說是一種豪華型的文人菜。例如,“神仙魚”做法較特別,先用砂鍋燉土雞湯,然后在雞湯上懸掛一條鯽魚,用錫紙把砂鍋和鯽魚密封好,用文火燉三至四小時,讓雞湯的蒸汽把魚肉全部蒸熟,并且一點(diǎn)點(diǎn)掉入雞湯中,直到鯽魚變成了一副空骨架,這樣的魚羹無刺,入口即化,味道異常鮮美??上ВF(xiàn)在幾乎沒有人會做這道菜。
“祖庵豆腐”則選用長沙白沙街一個不大的豆腐作坊的產(chǎn)品,這個小作坊主姓劉,夫妻兩人不外賣,專供公館。黃豆用湖南攸縣“六月爆”、“十粒五雙”,大小一致,水用長沙沙井水,以湘潭石膏點(diǎn)鹵,看上去不過是一方普普通通的豆腐而已,但是食之柔嫩,味美無比。
譚廚做工極其繁復(fù)精細(xì),開銷甚大。人家炒一個麻辣雞只用一只雞、半斤辣椒,而譚廚則要用子雞3只(只用雞脯肉)、辣椒10斤(專選尖紅者)。難怪譚延闿逝世后,譚府“以曹廚伙食太貴,無力留之,次年遣之還湘”。
譚廚精巧的烹調(diào)技術(shù),創(chuàng)新獨(dú)特的食譜使當(dāng)時好多人以能品嘗到譚家的菜為榮。湖南許多地主遭到了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的清算,紛紛跑到譚延闿那里,邊大吃大喝,邊造謠誹謗,一時譚家成了地主階級的大本營。“四一二”慘案后,汪精衛(wèi)也住進(jìn)譚家,不僅品嘗了許多美味湘菜,同時也喝了許多地主的迷魂湯,于是就顯出了他的反革命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