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亞宋打番鬼” 的故事
在南寧市及中越邊境老百姓中,一直流傳著“陸亞宋打番鬼”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生動傳奇,出神入化,有些情節(jié)甚至夸張得讓人不可思議,但它卻歷久彌新,經(jīng)久不衰,人們聽完后,拍手稱快。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帝國主義侵占了越南全境,繼而覬覦我國的領土與主權,妄圖把廣西納入其勢力范圍。于是,侵略者不斷地派小股軍隊侵犯我國邊境,騷擾我國邊民的正常生產(chǎn)和生活,邊境上
的老百姓對此恨之入骨,把法國侵略者稱之為“番鬼佬”。
有血性的邊境各族群眾,在劉永福、馮子材、陸榮廷等人領導下,拿起武器和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斗爭,上演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反侵略華章,在歷史上刻下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詩篇。
“陸亞宋打番鬼”的“陸亞宋”,指的是近代廣西的杰出人物陸榮廷。陸榮廷(1859年—1928年),字干卿,乳名“特宋”“亞宋”。他出生在武鳴區(qū)寧武鎮(zhèn)雄孟村壘雄屯
一個貧苦的壯族農(nóng)民家庭,他幼時漂泊異鄉(xiāng),年輕時落草綠林,成為一方游勇首領。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法國侵略軍從越南北部向廣西進攻,在北京吏部任職的灌陽人唐景崧,奮起請纓抗擊,以四品京官之銜,奉旨出關御敵。為抗擊侵略者,唐景崧建了一支隊伍,號稱“景字營”。時年陸榮廷26歲,血氣方剛,忠義報國,他投
軍投到唐景崧部下,被編入先鋒營(敢死隊)當兵。陸榮廷體格健壯,作戰(zhàn)勇敢,自幼“熟
諳步兵章法”,深受唐景崧的賞識。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陸榮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隨后,“景字營”收復了鎮(zhèn)南關,攻克了越南重鎮(zhèn)文淵和諒山,擊斃法軍統(tǒng)帥尼格里,引起了法國政壇極大的震動,當時的法國茹費里內(nèi)閣因此倒臺。
正在戰(zhàn)事進入到關鍵時刻,4月7日,腐敗的清朝政府卻下達停戰(zhàn)令。正要全線追擊、徹底擊敗法軍,收復全部越南領土的“景字營”,接到了停戰(zhàn)撤軍的命令,撤回國內(nèi)。“景字營”有功,不得行賞,卻遭遣散,血氣方剛的陸榮廷帶著眾弟兄,集體跪在主帥唐景崧面前,懇求繼續(xù)留在軍中。唐景崧知道陸榮廷有帶兵才干,特地留給了陸榮廷500人不予遣散。從此,陸榮廷率領這支“義勇樂從者”,以龍州水口關的八角山一帶為大本營,以西至桂、滇、黔邊境,南至越南北部的三宣、北寧等地為活動范圍,他們不騷擾中越老百姓,專門把法國人在越南邊境設立的平而、同登、峙馬、巴撒、馱隆、平欲、茶嶺、塑江、保樂等戰(zhàn)略要地,作為攻擊的目標。
陸榮廷本人勇猛彪悍,武藝高強,每次打“番鬼佬”,總是沖鋒在前,退卻在后,人氣極旺,極受弟兄們的擁戴;而“義勇樂從者”,“遇大敵即斂兵避。其小敵也。即乘間掩擊,必盡殲乃止”,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有一次有20多個法國兵,在中國邊境燒殺搶掠之后,經(jīng)過水口返回越南,陸榮廷得到消息以后,率隊到越南“潰科”(地名)埋伏。當法國兵走到“潰科”時,陸榮廷的伏兵四起,法國兵中埋伏,進退不得,有22個人當場被打死,1人被俘帶回水口,事后法國駐越南總督在越南邊境“哪蘭”處立碑記仇,上以法文紀事:“紀念陸亞宋突然殺害23位多威大衛(wèi)部隊。1892.8.23。”其碑至今尚存,這是陸榮廷的“義勇樂從者”抗擊外來侵略者的鐵證。(據(jù)《南寧晚報》,文/饒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