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
【摘 要】中國“新教育實驗”的發(fā)起人朱永新教授從學理層面界定了新教育,并且提出新教育就是一個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作為起點,以教師的六大行動作為途徑,最終以幫助師生過上一種完整且幸福的教育生活為目標的教育實驗。本文以筆者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的身份作為出發(fā)點,在詳細解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相關書目基礎之上,淺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教育實驗
朱永新老師提倡的“新教育實驗”可謂是近幾年在教育改革領域僅次于“新課改”的第二熱門話題了。他從學理層面界定新教育,并提出了新教育實驗是以教師專業(yè)成長作為起點,借助六大途徑,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gòu)筑理想課堂、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等,各校又以此為基礎,在以上六大行動的基礎之上,新教育實驗又被具體開發(fā)為“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與幼兒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項目,并逐漸形成“專業(yè)閱讀+專業(yè)寫作+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和針對學生的“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教育本身就是一場筑夢、追夢的運動。有人說,“新教育實驗”提出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一場烏托邦運動。筆者認為,即便是烏托邦,教育活動也應該是一個相當必要的烏托邦。因為作為教育者,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者,我們本身就應該是一群理想主義者,應當有自己的追求和境界,只有當我們想得遠才能走得遠,只有我們敢想才能敢做。“新教育實驗”就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明確的可通過努力實現(xiàn)的層層遞進的目標: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改變教師的行為方式,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范式。而這四個目標的落地就要依靠新教育實驗所提倡的六大行動。
通過大量的閱讀、思考以及相關的培訓,筆者從自己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對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實驗”又有了一些新的體驗。
一、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得是一個很有“精神氣”的人
“人與人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沒有精神,正如死人與活人的差別在于有沒有一口‘氣。因此,怎樣振作精神,活得精彩,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p>
想當年,剛大學畢業(yè),對教育事業(yè)抱著一腔熱忱,以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個優(yōu)秀卓越的教育家作為自己的終身奮斗目標。我們意氣奮發(fā),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氣萬丈。然而,大膽的理想很快就被簡單重復的日常教學工作磨平,當激情退去之時,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離自己當初預設的教育家目標已經(jīng)越來越遠,我們已經(jīng)或者正走在變成“教書匠”的路上!失去了理想的人生就如無頭蒼蠅一般,胡亂碰撞,迷茫又找不到出口,痛苦卻又找不到解決方案,只能繼續(xù)著痛苦和迷茫,并隨時麻痹著自己的思想,終于變成了“教書匠”。而從教育家的理想到教書匠的現(xiàn)實,最關鍵的標準就是有沒有“精神氣”了。我知道,我自己正在逐漸喪失“精神氣”。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實驗”正在我“墮落”的關鍵時刻提醒了我,給了我時刻銘記理想,永遠充滿激情的理由。而高中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剛剛形成,他需要一個“模板”,或者說是榜樣來校對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否合適,教師作為學生除了家長以外接觸最多的群體,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師,直接影響他的行為方式。所以,如何做一個有“精神氣”的高中語文教師,是惠及自己和學生的一大好事,“新教育實驗”給了我重新塑造自己和發(fā)展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二、我們要做的是有個性的教師,培養(yǎng)有個性的學生
“歷史不會記住苦勞,但記住功勞。歷史不會記住共性,但會記住個性?!?/p>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起點和基礎,也是個人性格定性的關鍵時候。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思想,對很多學生往后的人生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前途,另一種則是為了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和完善。前者的具體做法是為了能讓學生打好基礎,考上好成績,教師不惜一切代價“下苦”,早自習晚自習一節(jié)不落,早讀晚讀爭分奪秒,只要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犧牲和付出再多也是在所不惜。教師儼然變成了一個忠實的分數(shù)“教徒”。為了能讓自己心理平衡一些,我們美其名日,“我們即便是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然而,筆者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工作者,進行一定的“下苦”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將它作為一種榮耀。因為我們是作為腦力勞動者出現(xiàn)在學生和家長面前的,腦力勞動之所以受到推崇就是因為它在不斷解放人的體力勞動,用思想性代替部分體力性。我們通過自己“下苦”,給學生造成的錯覺是努力就等于吃苦耐勞,不斷重復勞動。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它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人的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長此以往,學生極有可能將失去自己的個性,變成“一撥一轉(zhuǎn),不撥不轉(zhuǎn)”的機器人。
三、做一個用心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成功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2003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分階段推廣開來的新課改,對全國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而根據(jù)三維目標書寫教案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就我自己來說,第一次使用三維目標寫教案,感覺很是新鮮,因此也是格外認真。然而,不久以后,我們就開始了“復制粘貼”式的應付?;驈臅旧?,或從網(wǎng)絡上、或從教參上,我們總是急于求成,在要求學生認真負責的同時,自己在不負責任地應付著工作,甚至有教師將一本教案用幾年,看似“環(huán)保”,省時省力,實則是懶惰,是不用心。因此,有些年輕教師很快就能超越一些老教師成為自己學科組的佼佼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大概也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空白頭”了。總之,作為一個負責人的教師,尤其是高中語文這樣的學科教師,用心真的是太重要了!
筆者曾經(jīng)接觸過一個單親的孩子,敏感保守,不愿意和人交流,更不愿提起家里的任何事,封閉的內(nèi)心苦苦地與這個世界做著無聲的抗衡。怎么辦呢?看著這個孩子內(nèi)心孤獨的樣子,我先借著學校組織的教師精準幫扶學困生的機會和他結(jié)成了幫扶對子,然后建議他每天堅持寫日記,每周固定時間進行寫作交流。這個一舉多措的辦法使得我完全走進了孩子的內(nèi)心,我們談理想、談生活、談家庭、談學習,成了無所不談的忘年交。通過一年多的接觸,現(xiàn)在,這個孩子已成長為一個陽光快樂的少年,有思想、有個性、有追求。所以,做一個用心的教師,用心培育每一個孩子,用心教書、用心育人,其樂無窮矣。
四、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從總體上說,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已經(jīng)不是學以致用,而在于學習知識的過程本身,在于通過學習而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p>
記得有人曾經(jīng)說過,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學好自己的母語,更是為了能成為一個會好好說話的人,讓人舒服的人。筆者認為,一個會好好說話的人,讓人舒服的人必然是一個聰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總之,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通過閱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實驗”相關書目,使我的精神境界又煥發(fā)了新生,為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原動力,也進一步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漓江出版社,2007年.
[2]吳恒山.《朱永新的學術研究成就與新教育實驗》.《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3]朱永新.《濫觴與輝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