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雯 胡左英
江西民間圖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王倩雯 胡左英
城市景觀設計是傳承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江西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應將其民間圖案融入城市景觀設計之中,為當地民間傳統(tǒng)文化提供生存成長的有機環(huán)境,并且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產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
民間圖案 城市景觀設計 運用
圖1 、圖形解構流程
江西城市建設目前正處于急速發(fā)展的階段,在大興土木建設之后,整個江西城區(qū)風貌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魅力。以江西省會城市南昌為例,南昌的城市風貌是整個江西地域文化和形象的縮影。立足江西民間傳統(tǒng)文化根基,審視南昌城市景觀設計現狀,就會發(fā)現南昌城區(qū)景觀表達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憾,比如景觀設計思想缺乏南昌人文特色,南昌城市風貌的可讀性不強,傳統(tǒng)美學元素沒有在景觀設計的藝術形式中得到體現,景觀設計手法一味盲從,形成“千城一面”的城市風貌,引發(fā)了南昌城市形象的特色危機[1]。
景觀設計被認為是反映地方特色、增強地域形象和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針對江西的景觀設計規(guī)劃時,應該集結江西各地區(qū)民間特色文化的看點賦予其設計的表達。江西豐富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是先民留給后代子孫珍貴的遺產。在對這座城市進行規(guī)劃和景觀建設時,應該繼承歷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2]。將江西各地的民間圖案元素提煉出來,與江西城市景觀設計進行結合,塑造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景觀風貌,重新拾回歷史的感染力與民間的親和性,滿足江西人民本土民間文化的歸屬感,這對增強江西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提升城市美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江西民間圖案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各地呈現著鮮明的地方文化是區(qū)別于其它城市的獨有藝術設計語言。尤能凸顯特色的有:江西婺源、安義的古建筑木刻、石刻、磚刻圖案;景德鎮(zhèn)的青花陶瓷圖案;南豐、樂安、萍鄉(xiāng)的儺面圖案;瑞昌民間剪紙圖案等。這些獨具江西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間傳統(tǒng)圖案構思精巧,內涵豐富,風格古樸,是無可替代的傳統(tǒng)藝術奇珍,最大程度地沉淀了江西人民的精神情感和傳統(tǒng)文化精髓。
將江西民間圖案運用于現代景觀設計中,并不僅僅是將民間圖案“過時、守舊”的造型形式簡單重復的照抄到景觀設計元素中。設計師在整理民間圖案時,應以現代設計相關理念和后現代符號學理論為指導,在充分了解圖案符號所具有的象征及表意內涵的基礎上,提煉并優(yōu)化圖案元素,既要延續(xù)民間圖案里所蘊含的江西歷史文化,又要適應當前的時代特征和審美趨勢,展示在江西城市景觀設計中,以彰顯江西歷史文化的可讀性。
圖2 、壁畫作品《天長地久》(圖片來源:筆者制作)
傳統(tǒng)江西民間圖案形式有俗麗之感,可以用現代人的眼光將其解構,通過圖式概念對其重新設計,提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例如在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江西石雕景觀墻中的卷草紋圖案和石柱上如意云紋圖案進行重構,利用混搭拼貼、打散重組、正負交替等現代表現手法,進行抽象概括處理,拼合成簡潔明快的現代美的新樣式(圖1)。同時,對江西城市設施景觀藝術表達,在用材方面亦可提出創(chuàng)新思路。充分利用現代材料多元化屬性,結合現代材料技術,用現代特殊材料傳達傳統(tǒng)意味,喚起傳統(tǒng)與現代的雙重認同感[3]。傳統(tǒng)的圖案形式只有賦予創(chuàng)新的設計手法進行轉換,才能激起受眾的興趣。通過對江西傳統(tǒng)民間圖案思路的轉換,賦予江西民間圖案以新視覺感染力,使其易于融入現代生活,為江西景觀設計提供新的表達方式。
(一)江西石刻、木刻、磚刻圖案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江西民間傳統(tǒng)藝術中的石刻、木刻、磚刻圖案,以婺源、安義一帶的最為著名。江西傳統(tǒng)雕刻藝術的形式以柔靡纖巧、繁縟細致為特點,這與北方的雕刻手法區(qū)別很大,例如陜北石刻大多呈現粗獷、厚重、簡潔的特征,強調造型的厚重感與空間的張力,而江西雕刻上的圖案則通常不留大面積空白,其內容充實、面面俱到、盡顯華麗。裝飾題材大都貼近生活,寓意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兒孫滿堂等。材料通常為本地的石材、木材和紅土,手法多用陽文,風貌古樸,是現代設計傳承文化的良好素材。
在城市景觀環(huán)境中,石刻、木刻壁畫可以看做室外景觀陳列的藝術品,裝飾性強且具功能性。但傳統(tǒng)的民間石刻、木刻通常圖案繁瑣,似乎無法滿足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需求,這便對設計師提出了挑戰(zhàn)。圖2所示的壁畫作品《天長地久》,以不易損壞的江西本地紅砂巖為材質,兼用傳統(tǒng)江西磚雕的細膩、精致的手法和現代平面設計的構成手法,以民間傳統(tǒng)圖案龍、鳳、囍字、如意等為創(chuàng)作元素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表現,其紅色代表喜慶,既飽含傳統(tǒng)寓意,又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鋪裝是公共空間景觀布置中利用率很高的景觀元素,我們慣用的鋪裝方法多以卵石、方磚構成抽象難懂的幾何圖案,傾向于程式化,再將塵封多日的傳統(tǒng)磚雕鋪裝其中,有益于表達地域特色,烘托出城市文化氛圍。在城市景觀中,磚雕裝飾不適合用于主路,但可以用于人行道、道牙、護欄等處。如圖3所示,質樸的磚雕形式可以豐富城市景觀,為其境增添深沉而厚重的文化內涵,提升民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4]。
(二)江西青花圖案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圖3 、磚雕裝飾(圖片來源:筆者制作)
青花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明,如今已是重要的中華文化遺產。江西景德鎮(zhèn)曾把青花瓷藝術推向最高境界,備受世界青睞。青白相間的青花紋樣在繪畫技法上汲取了中國畫的表現手法,筆觸有剛柔、虛實、濃淡、輕重之變化。景德鎮(zhèn)青花瓷分為民間青花和官窯青花,兩者并行發(fā)展且相互影響。民間青花多以植物、動物、山水和人物作為紋飾題材,反映了民眾的社會生活及美好期盼,充滿了生活氣息。
圖4所示是南昌萬達茂旅游文化綜合體的一幢建筑,其造型宛如一組巨型青花瓷雕塑群,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江西瓷都的文化底蘊。建筑形體由20余個交錯相融的瓷罐組成,瓷碟、瓷片元素揉入各個公共區(qū)域景觀設計中,最終呈現為一幅氣勢磅礴的青花瓷長卷。整座建筑物如同文物珍寶一般呈現在街道上,既可以作為商業(yè)建筑綜合體服務于大眾,又是一件頗具江西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景觀藝術作品。目前南昌萬達茂已經成為江西特色地標建筑,是當地最優(yōu)雅的旅游文化名片之一。
(三)江西儺面圖案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儺文化是江西民間藝術中頗具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古時的江西就有“十家九儺”之說,江西的萍鄉(xiāng)、萬載一帶的儺面稱為“贛西儺”,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儺文化的寶庫。儺文化有著不同的源流,供奉著不同神靈,各具特色?!摆M西儺”雕法較為精細,注重鏤空,且綜合了圓雕、浮雕、透雕、線刻等技法,既追求夸張、威猛的儺神形態(tài),又講究對稱均衡的構圖。贛儺面具大多喜用視覺感較強烈的色彩,用紅、黃、綠、白、黑五行來代表正邪善惡。熱烈的顏色和夸張的造型相配,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也是江西人審美意識的表達。在江西景觀建設中,只有尋找體現儺文化的景觀設計載體,創(chuàng)造出贛西儺文化景觀,才能有效的保護并傳承贛西儺文化精神,塑造獨特的江西城市景觀亮點。
在南昌市紅谷灘紅角洲臥龍山上的儺立柱廣場,立柱上的圖騰會讓人在視覺上感到一種讓民間文化傳承的力量,起到對贛文化的推廣作用[5]。這種裝飾手法,可以用于城市景觀中的立柱,比如橋梁立柱或橋墩部分。圖5所示的橋梁立柱,儺面圖案采用雕刻或彩繪的裝飾手法,讓原本灰色的水泥柱也成為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的載體。
(四)江西剪紙圖案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江西瑞昌作為中國剪紙的代表地區(qū),有“無戶不剪紙”的說法。瑞昌剪紙小巧玲瓏,多用于穿戴或其他日常生活,剪工細致剔透,造型生動逼真,紋樣空靈俊氣。將其元素運用在景觀設計中,可以創(chuàng)作出玲瓏剔透的雅致作品[6]。比如剪紙圖案的鏤空形式更適合運用在城市較小的環(huán)境立面。圖6所示的公交站臺立面,即采用了江西傳統(tǒng)的剪紙元素,它顯然為現代城市景觀注入了傳統(tǒng)的藝術魅力。
圖4 、南昌萬達茂(圖片來源:萬達商業(yè)規(guī)劃院)
圖5 、儺面包裝橋梁立柱(圖片來源:筆者制作)
圖6 剪紙形式公交站臺立面(圖片來源:筆者制作)
一座城市的景觀風貌就像一件美麗的衣裳,它不僅裝扮著城市中人們每天的生活氣氛,還展示著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脫離文化的景觀設計,是沒有生命力的。當代人其實需要的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象,江西城市景觀的建設顯然應該植根于江西豐富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景觀設計師須牢記這點。
[1]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guī)劃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 張振文.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世界建筑,2003(11).
[3] 孫晶維.城市設施景觀與民間藝術轉換.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4] 劉顯波,郭慧玲.傳統(tǒng)磚雕藝術的歷史價值及其發(fā)展前景展望.科教文匯,2011(02).
[5] 潘魯生.民俗學論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6] 陳竟.中國民間剪紙研究.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2012年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階段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2YS06]
(王倩雯,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講師;
胡左英,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