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文
西邊的太陽真的落山了
□王麗文
一
彤云繚繞中,夕陽無語西斜,她那溫柔從容的笑靨由金黃而橘紅而殷紅,紆徐地向地平線下隱去。
沐浴著晚霞余暉,我的老母親在倚閭遠(yuǎn)望,遠(yuǎn)望那西天的落日。突然,她臉色青紫,汗如雨下,她想努力抓住門,自主地站立著,但是沒有如愿;她很想再做一次努力,倚著門框站立著,還是沒能如愿。她不由自主地倒下了柔弱的身軀……
夕陽由遠(yuǎn)而近,籠罩了寂靜的山巒城郭,遠(yuǎn)村近樹,朦朧留下了母親在落日完美謝幕之時,竭盡全力的最后一搏。母親度過了她漫長辛勞的一生,在日光與夜色交接之時,在春暉與夏華接替的旺季,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夕陽伴隨著母親,在親人毫無心理準(zhǔn)備的情況下,走了。她走的是那樣匆忙,匆忙得連一句話也沒能留下。她給憶念中的我留下了無法彌補(bǔ)的懺悔,也留下了對母愛的頓悟,更催生了我內(nèi)心中“如果有來生,該有多么好”的揮之不去的永久期盼。
從此,夕暉晚照的景色,成為我追憶母親的永遠(yuǎn)定格,成為我深深依戀的情結(jié);夕陽落山的地方,成為我心版上永遠(yuǎn)銘刻的地方。
那是一個春夏之間的節(jié)日,我照例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雙親。分別時,母親的眼神依然流露著眷戀和期待,她平靜而淡定地問我:“啥時候再回家?”我笑著說:“媽,不論啥時候,只要你想我,打個電話我就會‘飛’回來?!蹦赣H也笑了,她重復(fù)著多年以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不想你,你的工作要緊。”母親的話讓我心定神安地離開了。
第二天晚上,我剛到辦公室,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是兒子急促的聲音:“媽,快回來,有急事!”我三步并作兩步,兒子已在敞開的家門口等候著我。
“媽,快回姥姥家!”
“為啥?”
“姥姥有病了!”
“你聽錯了吧?”
“沒錯,是姥爺來的電話。”
我感到意外,感到震驚。昨天分手時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了?我離家三十多年來,母親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破例打來的電話,給我?guī)砹藷o法抵御的憂懼。我意識到母親的病一定很重很險。
六神無主的我,恨不能如光速般飛跑,搭上出租車,向老家疾馳。黑夜不見五指,周遭萬籟寂靜,寂靜得能聽到我的心跳。夜長路更長,從來沒有感覺到歸家的途程是這樣漫長,從來沒有感覺到獨行的車速是這樣滯緩。趕到家中已是子夜時分。
但是,迎接我的卻是永別——母親與我已是天上人間,陰陽界隔。她靜臥在清冷孤寂的靈床上,緊閉的雙眼鎖住了往日慈愛的目光。
母親因為突發(fā)性大面積心肌梗塞,溘然長逝。
跪在母親的遺體前,魂斷神無的我猶如身臨天塌地陷之境地。我絲毫沒有想到,昨天的母親距離天國已近在咫尺。僅僅一天的時間,我就再也看不到母親的笑容,聽不到母親的話語,五十多年的母女親情,結(jié)束的竟是這樣突兀。悲咽中,我悔恨萬般:痛悔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太少;痛悔在母親的生命即將終結(jié)時,卻絲毫沒有察覺;痛悔回報母親的腳步啟程的太晚;痛悔沒有實踐對母親的承諾……
其實,我們分手時,母親已經(jīng)顯出與往日不同的衰老,原本干凈利落的她,動作有些遲緩,食欲有所減退。同行時,總是默默無語地執(zhí)手與我相牽。冥冥中母親似乎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將燃盡,盼我回家的心情也戛然而止。只是,她不肯說。
二
母親是我生命中的太陽。當(dāng)太陽真的落山的時候,我的一部分生命似乎也一道追隨了去。
與母親的永久離散,使我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了從沒有過的無依無靠,無奈無助,就像一葉輕舟,漂浮在無岸無港、無垠無際的汪洋大海之中;又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在空中隨風(fēng)任意飄蕩,不知身心將歸向何處。夜深人靜之時,我獨對陰晴圓缺變幻無窮的清月,思念天遙地遠(yuǎn)的母親。母親的形象像電影中的“蒙太奇”一樣,動感、重疊、不停地再現(xiàn)在我的眼前:母愛化作的珍饈佳肴,母愛成就的美麗衣裳,母愛賦予的溫馨堅強(qiáng)……
小時候,我家里兄弟姊妹五個,只靠爸爸一個人的工資生活。為了貼補(bǔ)家用,母親養(yǎng)雞、養(yǎng)豬、種菜,糊紙盒,帶小孩……三餐飲食,四季衣衫,安排得井井有條。我記憶中的家,永遠(yuǎn)是窗明幾凈,溫暖舒適;我記憶中的母親,永遠(yuǎn)是起得比太陽早,睡得比星星晚。
為了能讓兒女健康成長,母親把一日三餐家常飯菜,調(diào)劑得有滋有味兒。記得母親的手搟面總是清湯清水硬整整的,放上時新的蔬菜,再撒上香菜段兒,百吃不膩;母親包的餃子,餡大皮薄水靈清淡;母親做的油餅糖餅餡餅,柔軟香甜;母親做的五花咸菜,紅白綠黃,諸色相間,既好看又好吃。母親熟悉每個兒孫的口味和偏愛,每逢年節(jié),總是能做上花樣繁多的美滋美味。到了飯桌上,每個人都能大飽口福。我兒子常常如數(shù)家珍地說,我姥姥做的紅燒魚;我姥姥做的栗子雞;我姥姥烙的糖酥餅;我姥姥做的溜三樣兒……OK!
為了滿足兒女愛美的心愿,母親用她睿智的靈心巧手,把我們兄弟姐妹打扮得整潔漂亮。母親在我的花衣服上滾上圓勻的本色花邊,打上漂亮的蝴蝶紐襻;在毛衣上織出墨綠與金黃色相間的鳳尾圖案;在格裙子上熨燙的百褶,就像孔雀開屏那樣大氣的飄逸……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中期,我由農(nóng)村調(diào)到縣委機(jī)關(guān)工作。當(dāng)時物質(zhì)匱乏,母親買不到可心的布為我縫制棉衣,竟忍痛割愛,將姥姥陪嫁的錦緞旗袍剪斷,給我做了棉襖,穿在身上是那樣的可體精致,引來無數(shù)羨慕的目光。
日子過得艱辛而勞累,但母親總是以樂觀從容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生活。她和父親帶領(lǐng)我們,在院子里栽滿了槐樹、櫻桃和葡萄。白的槐花,紅的櫻桃,紫的葡萄,釋放著四季芳香。母親的手長年勞累,得了腱鞘炎,右手腕部的骨突疼痛難忍,可她從來不肯歇一歇。晚飯后,是母親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唱民歌的快樂時光。《搖籃曲》《茉莉花》《小河淌水》《敖包相會》等民歌經(jīng)典,到現(xiàn)在仍是我的最愛。歌聲不但帶來歡樂的家庭氣氛,還培養(yǎng)了我們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品格和情操。
“有媽的地方就有愛,有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媽媽天不會塌下,有媽媽心不會害怕?!蹦赣H,是我失敗時最可信賴的朋友,是我生命中的第一親;母愛,是我無助時最可依靠的力量,是我人間的第一愛。這是我記憶中最深切的體會。十二年前,母親意外聽到我家庭裂變的信息,年近七十的她一股急火兒,連掉了六顆牙,兩鬢染滿了皚皚白發(fā)。母親知道我是心里流淚、眼睛含笑的性格,她理解女兒的痛楚和委屈,相信女兒的抉擇自有道理。她不忍在我受傷的心靈上撒鹽,這件事直到去世,母親也沒給我說過。當(dāng)我宛若無事回家面對母親的時候,她只是平靜地囑咐我“一定要把兒子好好帶大,有困難告訴媽媽?!彼脑捵屛也话驳男挠辛送2吹母蹫?。母親用點點滴滴的呵護(hù),壘起了世間最細(xì)致的母愛;母愛似潺潺涓涓的清泉,在母親的心里永無休止地流淌。在日出日落的輪回中,我歡愉地承納了五十多年奢侈的母愛,做了五十多年快樂的女兒。
三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母愛是人類最純美的情感,這種情感沒有任何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女養(yǎng)育成人,可是從來不對兒女有任何的回報要求。本來,要求兒女回家看看的事情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因為怕影響我的工作,即使再思念我,再需要我,不到節(jié)假日她從來不要求我回家,甚至生了重病都不肯告訴我。
五年前的春天,母親突然得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的她,就是不讓父親告訴我。她擔(dān)心我身在異鄉(xiāng),徒勞想望而力不從心,女兒的工作是她心里最重要的事。幾次打電話都聽不到母親的聲音,我感覺不對勁兒,硬是從妹妹那里追問了出來。當(dāng)天,我刻不容緩地到省血栓病研究中心買了藥,倉惶回到母親身邊。看到母親衰老憔悴的病容,我緊緊握住她蒼老的雙手,輕輕拭去她眼角的淚水,天天守候在她的身邊。也許是治療的對癥及時,也許女兒本身就是一劑良藥,也許是母親對兒女的深深依戀使然,她的身體很快恢復(fù)了常態(tài),腦血栓竟然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醫(yī)生檢查時也覺得是個奇跡。
因此,我對母親的生命力之強(qiáng)充滿了信心。我曾想,以母親意志力的堅強(qiáng),以家族人長壽的遺傳,以“仁者壽”的哲理,母親至少活過“米壽”是沒有問題的。而這主觀上的盲目樂觀,使我忽略了母親年事已高的客觀實際,釀成了我無涯的悔恨。
我安慰母親一定要快樂、健康地生活,并許愿說,等我退了休,天天在家陪著她。這是我對母親真誠、莊重的承諾,也是留給母親的盼望和寄托。我知道,母親一定相信我的承諾,愿意等到我退休時陪她頤養(yǎng)天年。母親爽快地答應(yīng)了。
然而,辯證法早就告訴了我,萬物的方生方死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花開與花謝一體,潮來與潮往交替,寒冬與暖春相繼,日出與日落相隨,生命與死亡相依……可我的內(nèi)心深處卻因為母親的健在,還是孩子般的心態(tài)。竟自以為母親一定會等到我退休回家的那一天,真是荒唐的不問天上人間!當(dāng)夕陽真的落山的時候,只能是抱恨終天,悔之晚矣!
四
母愛深深深幾許?我是在自己有了兒子之后,才逐漸地有了深刻的體會和理解。懷孕期間那嘔心噦膽的苦,生育之時那撕肝裂肺的痛,使我領(lǐng)略了做母親有多么艱難,有多么遭罪。兒女的誕生日,原來竟是母親的受難日。之后,每日里喂奶、洗澡,擦屎裹尿……繁瑣而又具體的操勞,無盡無休。但是,本能的母愛使我忘卻了苦痛和疲勞,兒子的每一聲呼喚都如詩如歌般美妙,兒子的每一點進(jìn)步都令我如癡如醉般欣喜??粗鴥鹤又赡劭蓯鄣哪橗?,我把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傾注到兒子身上,每天唱兒歌,誦詩詞,講故事,說童話,讓兒子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地徜徉。兒子的每一張圖畫,每一篇作文,每一個獎狀,我都精心收藏。從每日接送兒子去托兒所到幼兒園,再小學(xué)中學(xué)……日日夜夜地掛肚牽腸,更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兒女成長的道路有多遠(yuǎn)多長,母愛的腳步就有多遠(yuǎn)有多長。
春雨秋霜,草青草黃,兒子要去上海讀大學(xué)了。想到母子就要遠(yuǎn)隔千山萬水,從給兒子打點行裝開始,我的眼淚就禁不住地流。臨別時,無語凝噎的我不忍讓兒子看到淚眼,壓根兒就不敢回頭。回到家里,人像丟了魂兒,食不甘,神不定,只盼學(xué)??旆藕?,快放暑假,兒子好快快地回到我的身邊……
人們對世間一切事物的認(rèn)識皆源于實踐?!安火B(yǎng)兒不知父母恩”這句俗語的真理性,年少時節(jié)無從認(rèn)知,我是在做了母親之后才逐步體驗到的。也正是從此刻開始,我方悟出母愛的天高地闊,山長水遠(yuǎn)。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我以自己愛兒、思兒、盼兒的心情去復(fù)制、再現(xiàn)母親的心情,將自身對生命的體驗化做了心靈感悟和人生根蒂。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人生憾事。我告誡自己“百善孝為先”,百孝早為先。從此,我每逢五一、十一、春節(jié)長假都一定回老家,和父母親一起過節(jié)。每次臨行前,我都給母親打電話,詢問她和父親需要帶啥,母親總是一句話:“啥都不需要,只要你回家?!币淮危竺脫屵^電話說:“媽就是想你,你人回來她就滿足了?!蹦赣H笑著說:“別聽你妹妹胡說。有空兒就回來看看,沒空兒就不用回來。”盡管母親的話聽起來總是這樣簡潔平淡,但她卻一直在克制著想念女兒的愿望,心中想我、盼我回家的愿望是那樣強(qiáng)烈:新年伊始,她就把我每一次要回家的日歷折上;我在家的日子里,母親哪里都不去。她有最充足的理由:我女兒回家了!母親珍惜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寸光陰。
五
母親從小生活在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我的外祖父是縣城里有名望的中醫(yī),他崇尚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等傳統(tǒng)信念在母親的心靈里深深扎下了根。她奉行“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做人準(zhǔn)則,從來不在言語上施愛,而是將愛藏于心,蓄于情。她對愛的表達(dá)永遠(yuǎn)是做的比說的要多得多、好得多。她不僅用愛心呵護(hù)憐惜兒女,而且把太陽般的溫暖撒播到她身邊的人。
母親是外祖母唯一的女兒。外祖母體弱多病,母親從小一邊上學(xué)讀書,一邊承擔(dān)了照顧三個弟弟的家務(wù);出嫁后,母親是長房長孫媳婦,上有爺爺公公、奶奶婆婆和叔公,下有四個小叔子、一個小姑子。母親和父親一起承擔(dān)了這一大家人的生活重?fù)?dān)。我的三個叔叔、一個姑姑都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讀到中學(xué)或高中畢業(yè)進(jìn)城找到工作,而后一個個成了家。
母親孝敬老人。在外祖父母生命的最后幾年,她每天穿梭往返于兩個家庭,手不釋閑地買菜、做飯、洗洗涮涮,精心照料外祖父母的飲食起居。奶奶是以九十九歲的高壽無疾而終的,時已七十八歲的母親多年如一定期給奶奶送贍養(yǎng)金,不定期地送時新的食品和換季衣裳。外孫捎來的飛蟹是她的最愛,她接到后首先要給奶奶送去。八十年代初,我們姐妹四個相繼結(jié)婚。母親逐一地囑咐我們:結(jié)婚的人都是雙重父母,一輩留一輩,孝敬公婆是天經(jīng)地義。母親的言傳身教,幫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婚姻觀和家庭觀,使我們懂得了孝敬公婆的道理,增長了處理家政的能力。
母親對自己克勤克儉,但家里來了客人,總是把最好的食品端上桌;親屬有了困難,她總是盡力相助。有一年,二叔和二嬸分別重病住院,母親在連續(xù)六個月的時間里準(zhǔn)時為他們送餐。
母親的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地滋潤我健康地成長,耳濡目染地給了我平實的理想。高爾基說出了我對母親的贊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绷_曼羅蘭道出了我對母愛的贊歌:“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蹦赣H永遠(yuǎn)是我心中的太陽,即使在真的落山的剎那間,也依然在積蓄力量,為了下一個明天而釋放光芒。
六
一位哲人說過,身處幸福之中的人是不會做夢的。只有愿望得不到滿足的缺憾之人,才把生活中的向往與追求化作癡夢,希望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能在夢境獲得補(bǔ)償。這樣一來,與母親的永久離散,帶給我的便只能是“夢里尋她千百度”了。
在極度悲痛的日子里,我在夢里和母親相見的情景亦真亦幻:母親為小時候的我洗頭扎辮;母親送別稚氣未脫的我下鄉(xiāng)插隊;母親給風(fēng)華正茂的我準(zhǔn)備嫁妝;母親因外祖父母的故去而傷心哭泣;母親在八十歲的生日宴會上與家人合唱“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母親在呼喚我的乳名,而我卻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在夢里,我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女兒,母親還是一個永遠(yuǎn)不老的母親。
如今,讓我唯一能聊以自慰的是,母親雖然走得步履匆匆,但上帝給了她一個少有痛苦的人生旅途終點,了卻的是她不愿拖累親人的心愿。母親的軀體化作了縷縷青煙,但超越時空的母愛之光并沒有離開我,她生長在我的人格里,扎根在我的生命里。
如今,失去母親的我只期盼著:借助星月的柔光,再見母親熟悉的身影;借助江河的清風(fēng),再聽母親的叮嚀;借助神仙的魔力,再牽母親的雙手;借助夢境的微妙,再和母親相守……
晨曦中的日出月落,黃昏時的日落月明,周而復(fù)始,猶如人類生息繁衍的軌跡。
我知道,日落還能再次升起,長眠的母親卻不能復(fù)生。我不信有來生,可我更希望有來生。如果有來生,我要學(xué)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早日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情。
我常常異想天開地默念:母親,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和您做母女,讓我來做您的母親,讓您享受母愛的溫馨!
夕煙繚繞中,我靜靜地凝望著夕陽落山的壯美與輝煌,猶如依偎在母親的身旁,唱出發(fā)自我內(nèi)心的歌聲 :
我的心版上,
銘刻著夕陽落山的地方。
那里有母親的歸宿,
那里有母愛的神往。
我的心版上,
銘刻著夕陽落山的地方。
那里有母親的期盼,
那里有母愛的陽光!
我的心版上,
銘刻著夕陽落山的地方。
那里有母親的笑容,
那里有母愛的脊梁。
我的心版上,
銘刻著夕陽落山的地方。
那里有母親的身影,
那里有母愛的輝煌!
責(zé)任編輯 劉佩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