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月
摘要:《我們家》是川籍作家顏歌的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取材于父祖輩并加以表現(xiàn)的故事。小說以不在場的敘述者“我”的口吻圍繞給奶奶八十歲慶生講述了爸爸、媽媽、姑姑、大伯和奶奶爺爺?shù)摹拔覀兗摇钡墓适?。本文著重從口語方言的運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典型場景的描繪來品味小說中濃郁的川味,分析方言寫作中的度量把握。
關(guān)鍵詞:顏歌;方言寫作;川味小說
蘇姍·朗格曾說:“方言是很有價值的文學工具?!蓖ㄟ^方言的研究可以透視方言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心理等。顏歌作品《我們家》不僅取材于四川民風民俗,語言上也別有川味的麻辣勁兒。而也正是這一川味風格,某種程度上使得顏歌成功擺脫“青春成長”主題的束縛,使作品走向成熟。
一、生動的四川方言
在《我們家》里,語言好像一下子就沸騰得掀起了鍋蓋,直直地沖上讀者面龐。書中用大量四川方言豐富著川西小鎮(zhèn)“平樂”的世俗生活圖景?!八沐稀薄ⅰ按撩摗钡荣嫡Z,“瓜婆娘”、“怕個錘子”等“怪話”,“錢嘛,紙嘛,肉包子打狗嘛”等俗語在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好比說這些乖巧的疊詞——“細聲細氣”、“心欠欠”、“輕輕巧巧”。再好比說這些動詞——“尖起手指頭”、“冒毛毛汗”,還有這些意象——“兩顆上頓剩下的悶豌豆”、“過了夜的鍋盔”、“爽辣辣的抄手湯”,它們齊刷刷地看著你,就是在等你用四川話來讀,哪怕你不會。但只要你笑了,你就懂了。
正如顏歌所說,“普通話是一種虛假的發(fā)明語言,現(xiàn)實中人們講的都是各自的方言。對我以及川西小鎮(zhèn)平樂而言,這種土語是四川話。歸根結(jié)底,平樂鎮(zhèn)上的男男女女要說著四川話才能行走和活動起來?!?/p>
二、鮮活的川人形象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性格為中心任務(wù)的,而方言中浸潤著豐富的人性、人情的內(nèi)容,表現(xiàn)著某一區(qū)域人群特有的心理蘊含。因而在顏歌用方言的描寫下,書中的人物也具有了典型的川人氣息。
如鐘師忠與薛勝強喝酒時那段描寫。鐘師忠摟著女服務(wù)員就要把臉往服務(wù)員的心口埋,薛提醒鐘注意點影響,不要做得過于粗俗。鐘一下就生氣了:“注意! 要注意哪個嘛! 有哪個要注意的嘛! ”鐘師忠從桌上抬起頭來看著爸爸,眼睛紅彤彤的,‘薛勝強,你好意思說老子,你娃才不落教,把陳安琴放在屋頭是一個,外頭又包了一個,我還沒喊你注意到,你好意思喊我注意到,我有哪個要注意嘛! 他肯定是喝多了,噴著口水罵到爸爸臉上?!?/p>
這段話能顯出鐘師忠那氣勢洶洶和強詞奪理的架式,令人感覺到他在說話時的眼神、動作、表情,甚至聲音的高低、語氣的起承轉(zhuǎn)合都如響在耳邊。使一個粗野、直率的川人形象躍然紙上。這些川人似乎沒有太多的曲折委婉,常常以大嗓門呼三喝四,吐粗樸率直。也是因粗野,川人的談吐似乎也不避淫穢、邪惡的比喻和陳述常常不擇而出。
三、典型的川景描繪
就像她的川籍文學前輩李劼人一樣,顏歌在小說中充分發(fā)揮她對幽默、活潑的四川方言的掌握能力,用活色生香的小說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川西小鎮(zhèn)市民的日常生活圖景。
如對平樂鎮(zhèn)東南西北四條街巷的描寫。南街是條豆瓣廠林立的長街,終年飄蕩著強人的辣椒味和出售各種花椒、紅油。北街是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人們常常在漫天的煙塵里“支溜溜”地吸著肥腸粉,然后用軍囤鍋盔吸干碗力的湯汁。西街是條花市街,花前樹下,白發(fā)老頭們常常為爭論誰的鳥兒更好而爭的臉紅脖子粗,不得已時便喝口蓋碗茶消消火。這些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描寫,能讓讀者一下子進入川蜀空間,感受到四川的風韻。
四、方言拿捏有度
方言固有的口語性,決定了方言進入文學語言的困難:“單有口音,沒有文字”;而方言的地域局限性,導致了方言文學接受面的窄小,“懂得的人太少”。要知道,用方言寫作,一不心就容易寫得很土。把握好方言的使用度顯得尤為重要。
在方言的選擇和運用上,既要充分發(fā)揮四川方言的特色,同時又得讓非四川地區(qū)的普通話讀者看懂。在這方面顏歌十分謹慎,把方言運用得干凈而美。她會選擇美感較強的四川方言詞,比如形容一個地方很寂靜,四川話說“清風啞靜”;說一個女孩子溫柔,說她‘志雅。這些詞寫出來都非常美,有古典美,富有文學性。但是比如像說一個東西便宜、劃算,四川話說‘相因,她就會謹慎,因為普通話讀者看這兩個字,會完全沒法理解。正是由于這種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使顏歌用方言將四川人言語中的嬉笑怒罵,生動幽默,表現(xiàn)得很好。這是一種突出的能力。
《我們家》是顏歌用喜劇手法寫平樂鎮(zhèn)的通俗故事,完全用方言寫作的初次嘗試,極具四川特色。這是顏歌的優(yōu)勢之所在,她筆下的人物和故事由此活色生香,就好像四川火鍋一樣讓人遠遠地就垂涎三尺。她在寫作中對方言適度的把握,謹慎的選擇也十分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顏歌.我們家[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
[2]江冰.后青春期:再論“80后”文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43-52.
[3]曹元勇.中國后現(xiàn)代先鋒小說的基本特征[J].文藝理論研究,1996(01):52-59.
[4]崔劍劍.《我們家》:80后文學的第四個方向[J].學術(shù)交流,2014(03):175-180.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