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煒
(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岷縣 748400)
對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分析
楊 煒
(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岷縣 748400)
目的:探討對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65例/組)。對對比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研究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結(jié)果: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更高,接受護理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頻次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降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心絞痛;常規(guī)護理;預見性護理
心絞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痙攣、管腔狹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絞痛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胸部不適或胸痛[1]。有研究指出,心絞痛發(fā)作的常見誘因包括情緒激動、勞累、寒冷和飽食等[2]。為了探討對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心絞痛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經(jīng)臨床診斷被確診患有心絞痛。2)了解本次研究的實施方案,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2)患有免疫性疾病。3)患有精神障礙或語言障礙。
從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間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中隨機選取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65例/組)。對比組患者中有男35例,女30例;其年齡為42~72歲,平均年齡(54.31±6.57)歲;其病程為6個月~9年,平均病程(3.89±1.46)年。研究組患者中有男34例,女31例;其年齡為41~75歲,平均年齡(55.09±6.48)歲;其病程為7個月~10年,平均病程(3.90±1.4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比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密切監(jiān)測其呼吸頻率、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遵醫(yī)囑采用鼻導管對其進行吸氧治療、為其應用擴張冠狀動脈、營養(yǎng)心肌的藥物進行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等。對研究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護理人員向其講解心絞痛的發(fā)病機制、此病發(fā)作的常見誘因(體位突然改變、睡眠障礙、情緒刺激、天氣變化、飲食刺激等),以提升其對自身病情的認識程度,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2)護理人員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囑咐患者及時增減衣物,保持作息規(guī)律。對于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3)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遵醫(yī)囑采用合理的用藥方案來緩解其心絞痛癥狀。指導患者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囑咐其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導致其病情加重。4)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養(yǎng)成細嚼慢咽、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囑咐其不要暴飲暴食或在夜間大量進食,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和新鮮的蔬果,保持大便暢通和心情愉悅。5)護理人員定時對患者進行按摩,并指導其進行深呼吸訓練。6)如患者出現(xiàn)血壓驟降、大量出汗、面色蒼白等癥狀,護理人員應遵醫(yī)囑將硝酸甘油置于其舌下,并及時向醫(yī)生匯報。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
顯效: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次降低>80%。有效: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次降低50%~80%。無效: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次降低<50%。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45例(占69.23%),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23.08%),為無效的患者有5例(占7.69%)。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2.31%(60/65)。對比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9例(占60.00%),為有效的患者有9例(占13.85%),為無效的患者有17例(占26.15%)。對比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73.85%(48/65)。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n(%)]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5.38%,對比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81.54%。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護理后,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表3 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對比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餐后2 h血糖(mmol/L)9.31±1.244.19±0.639.26±1.146.32±0.38收縮壓(mmHg)160.87±10.32126.24±5.47161.08±10.17138.26±2.47舒張壓(mmHg)95.16±6.5480.31±3.4195.20±6.4786.34±1.46甘油三酯(mmol/L)2.21±0.461.21±0.352.24±0.511.98±0.17心絞痛發(fā)作頻次(次/周)11.23±2.453.14±1.4611.31±2.616.78±1.65項目 研究組
心絞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痙攣、管腔狹窄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絞痛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前胸壓榨性、陣發(fā)性疼痛、咽喉部有緊縮感。其每次病情發(fā)作持續(xù)約4 min左右,可數(shù)日發(fā)作一次,也可一日發(fā)作數(shù)次,在休息或服用硝酸酯類制劑后其 癥狀消失[3]。在本次研究中,甘肅省岷縣人民醫(yī)院采用預見性護理方案對65例心絞痛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與對比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更高,接受護理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頻次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降低其收縮壓、舒張壓、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和心絞痛發(fā)作的頻次,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張青葉,武丹丹,徐靜.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5,34(10):151-152,155.
[2] 姚來明.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3):401-402.
[3] 魏亞.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0):1056-1057,1066.
R473
B
2095-7629-(2017)16-0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