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凱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眼科,江蘇 漣水 223400)
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實施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其術后視力的影響
陳 凱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眼科,江蘇 漣水 223400)
目的:分析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實施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其術后視力的影響。方法:選取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58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60歲)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該院收治的58例非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60歲)作為對照組。為這兩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情況,并分析導致其術后視力恢復不佳的原因。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總低視力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發(fā)生了術后低視力。與手術原因相比,這11例患者中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fā)生了術后低視力。與手術原因相比,這6例患者中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術后低視力的發(fā)生率更高。導致接受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老年白內障患者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原因多為非手術原因。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治療白內障安全可靠,術后患者視力的恢復情況較好。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老年白內障患者;視力
臨床調查發(fā)現(xiàn),接受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老年白內障患者在術后常會出現(xiàn)視力恢復不佳的情況。為了分析對老年白內障患者實施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其術后視力的影響,筆者對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8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和58例非老年白內障患者進行了分組比較研究。
選取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58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60歲)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該院收治的58例非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60歲)作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占55.2%),女性26例(占44.8%);其年齡在60歲至89歲之間,平均年齡(76.2±4.7)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占51.7%),女性28例(占48.3%);其年齡在24歲至54歲之間,平均年齡(48.2±5.4)歲。除年齡之外,兩組患者的其他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這兩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1)術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尿常規(guī)檢查和生化檢驗。2)在術前30 min,為患者滴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進行散瞳。3)對患者進行眼球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輕輕壓迫其眼球8~10 min,用開瞼器對其進行開瞼。4)在眼瞼穹窿部12點鐘至2點鐘方向做一個約6 mm長的反眉形切口,于角膜緣內2 mm處進行穿刺。5)向前房內注射粘彈劑,用撕囊鑷對眼球進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處理。6)用切核刀將晶狀體核劈成2塊,然后將晶狀體核取出。7)再次向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并向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狀體。8)在結膜瓣處涂抹典必舒眼膏,并用紗布對患眼進行包扎[1]。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情況,并分析導致其術后視力恢復不佳的原因。
Ⅰ級低視力:矯正視力≥0.1,且<0.3。Ⅱ級低視力:矯正視力≥0.05,且<0.1。非低視力:矯正視力≥0.3。
本文中的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術后7 d,研究組患者的總低視力率為19.0%,對照組患者的總低視力率為10.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總低視力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的情況[n(%)]
研究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發(fā)生了術后低視力。在這11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27.3%)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手術原因,有8例患者(占72.7%)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與手術原因相比,這11例患者中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fā)生了術后低視力。在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33.3%)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手術原因,有4例患者(占66.7%)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與手術原因相比,這6例患者中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導致兩組患者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原因[n(%)]
白內障是眼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白內障主要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晶狀體代謝失衡引起的。白內障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晶狀體蛋白質變性、渾濁、視力低下等,嚴重者可發(fā)生失明[2]。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的常用手段。此術式具有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廣受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3]。但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接受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后,視力恢復情況都不甚樂觀[4-5]。有研究指出,導致接受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老年白內障患者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原因如下:老年人的眼球壁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變薄,進而可出現(xiàn)玻璃體液化、脈絡膜萎縮等現(xiàn)象[6]。存在上述病變的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后視力不易恢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術后7 d,研究組患者的總低視力率為19.0%,對照組患者的總低視力率為10.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總低視力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手術原因相比,這兩組患者中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非手術原因患者的占比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術后低視力的發(fā)生率更高。導致接受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老年白內障患者發(fā)生術后低視力的原因多為非手術原因。用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治療白內障安全可靠,術后患者視力的恢復情況較好。
[1] 許振.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16):74-75.
[2] 王兆堰. 老年患者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對視力的影響及低視力原因分析[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6):18-19.
[3] 嚴中明. 改良小切口白內障手術150例臨床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14(2):159-160.
[4] 李勇,岳章顯,徐海龍,等. 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除術對老年白內障療效的比較[J]. 國際眼科雜志,2014(4):673-676.
[5] 王雪燕. 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后角膜水腫的臨床分析[J]. 重慶醫(yī)學,2014(13):1564-1565,1567.
[6] 張玉香,黃麗華,曹長陽. 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后散光狀態(tài)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3):372-374.
R779.66
B
2095-7629-(2017)16-0069-02
陳凱,男,1974年11月出生,漢族,江蘇漣水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眼科臨床診療工作,郵箱:7326753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