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磊
摘 要:教師的教態(tài)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教師的身體姿勢和手勢、面部表情、與學生的眼神交流、服飾打扮四個方面闡述了教態(tài)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并針對如何形成良好的教態(tài)進行了說明。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教態(tài);教學效果
教師講課主要是語言、表情、體態(tài)、心態(tài)等的表現(xiàn)。而教師的教態(tài),就是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身體形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要包括教師的站姿、走姿、坐姿、手勢以及表情等,它是對語言、板書等的積極配合,在教學上有著豐富的表情達意的作用[1, 2]。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積極的“察言觀色”更能體會到教師所要表達的內(nèi)心的信息,加深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互動,因此,教態(tài)對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然教態(tài)能夠傳達出教師所要闡釋的深層次含義,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教師應(yīng)該具備何種得體的教態(tài)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1 教師的身體姿勢和手勢
正如古人所云:“情動于中而形于外”。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外部的姿勢流露出來,一定的身體姿勢往往表達了一定的信息。根據(jù)教師站或坐的姿勢、手勢和動作,學生可以判斷教師對這堂課的態(tài)度、情感和興趣[3]。在講課過程中,當教師面對學生時,如果身體前傾,就表明教師重視學生,給人一種親切感;如果采用后仰態(tài)勢則會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如果教師姿態(tài)自然,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輕松,心情愉悅地學習。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如再輔有合理的手勢,則會起到肯定、加深印象的作用。由此可見,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合理的手勢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第一,采取開放式姿勢。這是相對于封閉式姿勢而言的,開放式姿勢需要兩手和兩腳不交叉,這樣教師給學生的感覺是坦誠可信的,表明他很樂意給學生上課,很樂意跟學生交流互動,愿意接受學生的提問并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如果取封閉式姿勢,即兩手交叉抱于胸前,則表明教師對學生持懷疑、保守態(tài)度,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顯然,這是不可取的。
第二,適當?shù)卮蚴謩?。因為打手勢往往反映教師具有積極的情緒和心態(tài),是重視課堂教學和樂意給學生上課的象征,也有可能是講到了重點或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時的表現(xiàn)。但是,手勢如果太多、太頻繁,會給學生留下浮躁、夸張的印象。因此,在打手勢時,應(yīng)注意時機,同時還要注意手勢的幅度。當讓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時,千萬不要用手指去指著學生,這樣會讓學生感覺教師態(tài)度很強硬,不利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所以,讓學生站起來或到黑板前做題,以及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最好采取掌心向上的姿勢示意。
第三,在課堂上適當走動。在除去板書或需要在講臺上講的時間,在課堂上的走動可以轉(zhuǎn)換授課中的狀態(tài),還可以提醒個別開小差的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但在課堂上的走動一定要注意適當,因為過多的或幅度過大的走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說,走動的范圍以圍繞著講臺為宜,除非在自由討論時,可以走下講臺查看學生的實際情況。
第四,保持與學生的距離。當走下講臺或課堂提問時,跟學生之間要優(yōu)質(zhì)適當?shù)木嚯x,尤其不要距離過近,這容易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對那些羞怯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多加以肯定,適時地點點頭鼓勵他們,這樣能有效地讓學生闡述他真正的想法,不至于怯場,此時的教師要做一個合格的聽眾。
第五,注意細節(jié)。在課堂上,教師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注意自己的每一個細小動作。一些不合時宜的孤僻動作及不良習慣都不應(yīng)出現(xiàn)在課堂上,譬如,摸鼻子、皺眉頭等都應(yīng)加以克服。
2 教師的面部表情
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列斯總結(jié)了人接受情感信息的效果公式:情感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十38%音調(diào)十55%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中最能表情達意的是微笑,微笑能表達友好態(tài)度,微笑能使學生的心理感到輕松。借助微笑可以表達出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教師一個會心的微笑,如春風化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但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承認錯誤,避免師生之間產(chǎn)生對立情緒,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fā)學生微笑著面對困難,養(yǎng)成學生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
微笑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教育藝術(shù),不能濫用,否則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不能隨時隨地都微笑,也不能把微笑淪為一種形式,更不能把微笑變成一種僵化的表情或強顏歡笑[4]。
教師的微笑必須真誠,不能假情假意。只有自然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微笑,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心。教師的微笑必須“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教師的微笑必須恰如其分,也就是說教師要懂得在什么時候微笑,讓微笑在最佳的時機發(fā)揮最大的效果。
當然,一味地微笑并不能組織好課堂教學,需要嚴肅的時候,一定要采取嚴肅的態(tài)度,教師的微笑是與嚴肅、批評等相輔相成的。
3 與學生的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目光反映著他的心理活動,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目光這種無聲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目光藝術(shù),常常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目光的作用是單獨而平淡的語言符號所不及的。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總是不由自主地通過目光接觸表達各種思想感情的。運用“目光語言”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采用“目光教學”時,教師站在學生面前要精神飽滿,目光有神,透露出智慧和聰穎,給學生一種信賴感;如果教師兩眼無光,會使學生情緒低落;滯呆的眼神,會使學生產(chǎn)生智力欠缺,難以承擔教書育人重任的印象;而焦躁的目光,則使人感到此人缺乏自控能力,不太沉著老練。所以教師要通過目光,贏得學生的信任。在講課時,教師的眼睛不能只盯著幾個最得意的學生,這難免會讓其他學生覺得老師不關(guān)注他們,甚至會使有的學生搞小動作、開小差。
事實證明,把視線放在每個學生身上是教師控制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4 教師的服飾打扮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他的服飾打扮給學生傳遞著很重要的信號,教師的服飾可以用來交流思想、傳達信息。通過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教師的穿著打扮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文明修養(yǎng)、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一般說來,教師的課堂服飾要整齊、莊重、大方。如果一個教師不修邊幅、衣著不整,那么,學生就會對這位教師產(chǎn)生自由散漫、事業(yè)心不強的印象。
整潔、樸實是教師服飾打扮的首要準則。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象征,是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切包括穿著打扮都會成為他們仿效的榜樣。試想一個衣冠不整、邋遢的老師在課堂上會給人以怎樣的感受。做好干凈整潔的同時還要做到樸素,不能穿著奢華,不能穿金戴銀,珠光寶氣,給人一副“大款”、“貴夫人”的派頭,這只會給學生帶來俗氣,甚至是攀比的心理影響。
教師在學生面前扮演著多重的角色,亦師亦友,應(yīng)該體現(xiàn)出一定的權(quán)威性、正統(tǒng)性、引導(dǎo)性,不能在穿著打扮上引領(lǐng)時代潮流,而是要保持大方莊重的特點。通過合適得體的打扮體現(xiàn)出一種內(nèi)在的美感,充分體現(xiàn)穿著所帶來的教育的功能。
總之,教師的教態(tài)包涵著豐富的內(nèi)容,對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每一位教師都要規(guī)范自己的教態(tài),發(fā)揮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
5 結(jié)束語
教學是一個綜合、多方因素起作用的過程,而教態(tài)則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方學習,多加練習,注意把握適度的原則,才能養(yǎng)成一些屬于自己的好的習慣與做法,形成具有個人風格和魅力的臺風,通過自己的言傳,尤其是身教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歐小松.教師職業(yè)與教態(tài)修養(yǎng)[J].零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1(1):77-79.
[2]馬樹芳.談青年教師教態(tài)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9(5):72-73.
[3]陳叢耘.教態(tài)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學研究,2006(3):89-90.
[4]匿名.教師的面部表情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EB/OL].[2017-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