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輝
她是一名80后女孩,畢業(yè)后卻毅然選擇到農村的天地扎根,懷著服務基層黨員群眾的赤子之情,在默默奉獻中追求事業(yè)的價值。她是意志堅定的青年,當身邊的同齡人更多地把城市白領當作職業(yè)追求時,她卻執(zhí)著地堅守在遠程教育管理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繼續(xù)唱響著青春之歌。她——就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qū)金源社區(qū)龍泉村遠教專干張家慧。
選擇了就不放棄
2005年9月,張家慧開始擔任龍泉村遠教管理員,至今已有12個年頭。剛到村里工作時,有一天,村委統(tǒng)計員顧許榮拎著一袋光盤找到她問:“你會放碟子不?”張家慧回答:“會!”然后顧許榮就把光盤放到桌子上說:“以后你就負責遠程教育工作吧,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放碟子給村民看?!碑敃r張家慧的心里甚至還有一絲竊喜:放碟子誰不會啊,沒想到世上還有如此輕松的工作。她不會想到,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是一場場考驗。
當年的龍泉村是一個傳統(tǒng)農村,村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張家慧接手遠教工作后不久正值春耕,她便跟著村委同事來到田間地頭,了解溫室育苗的栽種情況。到了田里,同事們都拿起農具下田幫忙去了,她卻愣在田坎上無所適從。不是怕臟也不是怕累,而是她根本就不會干農活。村民們叉腰看著她,笑道:“這姑娘秧子都不會插,吃不了苦,在村里呆不長的?!币慌缘念櫾S榮偷偷把她拉到一邊說:“你以后管遠教,基本的農業(yè)常識還是要懂點的,免得村民笑話你。”果然,很快張家慧就嘗到了被笑話的滋味。一次,她組織村民學習水貂、梅花鹿的養(yǎng)殖。開始播放課件后,她就坐在教室里和村民一起觀看,可發(fā)現大家對節(jié)目沒啥興趣,都在下面竊竊私語。當時張家慧感覺很委屈,站起來說:“請大家認真觀看,這可都是致富的好項目啊。”話音剛落,村民們就哄地笑了起來:“小張,你放的這個不對路啊。一頭梅花鹿多少錢你知道嗎,咱村這收入,有幾家能養(yǎng)得起???”一番話說得張家慧臉上一陣陣發(fā)燙:的確,自己在組織學習時考慮得不夠周到,忽視了村里的實際情況。
有了這次“鬧笑話”的經歷,張家慧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補齊知識短板。從那以后,她積極參加市、區(qū)遠程辦組織的遠教管理員培訓,學習開展遠教活動的方法;她經常走家入戶了解村民的需求,把大家的建議詳細記錄下來,因需施教。當時龍泉村有一塊大田壩,有幾個村民組的農田都集中在這一區(qū)域,貴州天齊公司看中了這片集中的農田,就向村民租賃下來,準備栽培食用菌。得知這一信息后,張家慧立即向區(qū)遠程辦申請了一些食用菌栽培的圖書和課件。由于選準了教學內容,一時間村民的學習熱情高漲,遠教站點熱鬧非凡。在天齊公司與村民的租地協議中有一條:只要栽培的食用菌符合收購標準,就由公司統(tǒng)一收購。為了抓住這一銷售渠道,張家慧組織村民成立了凍菌協會,把零散栽培食用菌的種植戶集中起來,請?zhí)忑R公司的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培訓,這樣種出來的食用菌自然就能符合公司要求,一舉解決了食用菌銷路問題。嘗到遠教甜頭的村民紛紛稱贊:“小張這姑娘還真有兩下子!”
認定了就不怕苦
每次走家串戶調研居民的實際需求時,迎著鄉(xiāng)親們那一束束充滿熱切和期盼的目光,張家慧都會感到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在召喚。她用遠程教育手段為這些淳樸的農民排憂解難,也在這服務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和溫暖。
2008年開始 ,隨著金陽新區(qū)(2012年年底更名為觀山湖區(qū))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龍泉村成了一個城中村。征地拆遷給村民帶來了經濟利益,但也引發(fā)了一些矛盾糾紛。那段時間,張家慧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著村“兩委”的同事四處上門調解。她回憶說,就像消防員一樣,哪個村民組的村民有了矛盾的火苗,我們就往哪跑。為了向失地村民普及法律知識,教會他們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張家慧從遠教平臺找到了《土地法》《林業(yè)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課件放給村民看。而且在每個涉及到龍泉村的項目開始征拆前,她都會積極與國土、拆遷安置等相關部門協調,邀請他們的工作人員前來宣傳征拆相關政策。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春風化雨的思想動員,后來再到村民家里量地時,大家就都井然有序了;拆遷補償談不攏,大家也愿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協商。在張家慧的努力下,小小的遠教站點為龍泉村注入了一股和諧文明的新風。
作為新型農村社區(qū),失地農民面臨著謀生技能不足、理財意識不強、生活方式單一等問題。為了幫助失去土地的村民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盡快掌握一技之長,張家慧琢磨要利用遠程教育做一番文章。她組織了一系列家政培訓、創(chuàng)業(yè)培訓,經過培訓的村民依托世紀城的良好市場環(huán)境當起了小老板、干上了新行當。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組織村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組建了由78名村民組成的文化宣傳隊,多次舉辦“講文明·樹新風”大型文藝匯演活動,還利用遠教平臺開展“每周電影日”等主題播放活動。為了讓村里的黨員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她利用七一、重陽節(jié)等重要節(jié)慶日,在遠教站點舉辦慶祝黨的生日座談會、關愛老人座談會,還邀請轄區(qū)衛(wèi)生院為村民開展義務體檢服務。如今的龍泉村,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已經從“落后村”變成了“幸福村”。
付出了就不言悔
“遠教專干不能坐等工作找上門,要學會‘沒事找事,善于‘多管閑事,認真做好每件事?!边@是張家慧多年來總結出的工作心得。
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遠教站點的工作也面臨著轉型和調整。經過調研思考,張家慧向村委提出“要致富、先修路”,但這個“路”不是公路,而是信息高速路。她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上級的支持。 2013年,區(qū)遠程辦和金源社區(qū)分別向龍泉村派發(fā)了五臺電腦,村委出資安裝了百兆光纖,上網室就這樣建起來了。硬件條件的升級讓張家慧喜出望外,她積極行動起來開設網絡課堂,定期組織黨員在線觀看共產黨員網、全國遠程教育網、貴州希望網等網站上的視頻課件,在線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政策法規(guī),幫助黨員群眾了解時事、開闊眼界。針對村民上網自學的需求,她在每臺電腦上都下載了一些實用課件,分類存儲在桌面上,方便了村民按需點播。隨著站點管理日益規(guī)范化、制度化,龍泉村遠教站點被評為貴陽市五星級遠教站點,而張家慧也先后獲得貴陽市優(yōu)秀站點管理員、貴陽市遠程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小張非常熱情,我們需要什么技術課件和信息資料,都可以直接到站點找她,讓她幫忙查找?!碧岬綇埣一郏埲宓拇迕褓澆唤^口。面對龍泉村失地村民和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的現狀,張家慧把推進黨員創(chuàng)業(yè)帶富工程作為遠教工作的核心內容,強化“遠教+N”服務機制。她采取“站點+協會(運輸協會)、站點+公司(貴州龍騰實業(yè)有限公司)、站點+基地(貴州藍天駕校、貴陽龍泉汽車美容服務中心)”的發(fā)展模式,著力提高遠程教育學用轉化水平;建立龍泉村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號、微信群等,搭建網上便民服務大廳,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民服務;成立龍泉村電商服務站,探索“站點+項目(龍泉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樓)、站點+電商(淘汽云修)”的發(fā)展模式,不斷帶領村民在新的起點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帶富一方。
扎根遠教十二載,張家慧不只是一名站點管理員,她其實還擔當著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民生服務員、黨建指導員、致富領航員等等不同的角色。青春無悔,她揮灑青春,服務農村;奉獻無悔,她默默奉獻,溫暖鄉(xiāng)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