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子
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著儀式。非洲原始部落里,人們圍著篝火有節(jié)奏地跳躍,彼此的感情越來越深。每年新生入校,大學里都要舉行一次“迎新晚會”,仿佛只有這樣才算真正獲得了大學生的身份認可。還有一些宗教活動,時間、地點、形式等儀式內容更加精細。在社交場合,商業(yè)公司,事業(yè)單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儀式。
那么,儀式到底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儀式的凝聚力
一項心理學實驗表明,儀式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強群體成員之間的聯系,使彼此的情感更加緊密,認同感更加強烈。實驗共募集了幾十名志愿者,隨機將他們分成紅、藍兩組。分組之后,紅組的志愿者被要求每天練習一套儀式感十足的動作,即身體一連串的“動作姿勢”,要堅持一周時間;而藍組則沒有任何練習動作,也沒任何儀式。
一周后,研究人員又安排志愿者玩了一場“信任游戲”。規(guī)則要求,研究人員提供10美元,一個人拿到錢后要送給另一個人,后一個人收到錢后要把它再送出去,但送出錢的總額必須是收到錢的3倍,可以送給不同的人,可以送出其中一部分,也可以送出全部。
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一個人把10美元給另一個人,這個人再把30美元分成兩等份,然后他們兩人都將得到15美元。那么,收到錢的有多少人會選擇回報,并繼續(xù)傳遞下去,使錢一直處在流動狀態(tài)呢?
結果發(fā)現,紅組參加過“動作姿勢”的人,常常把10美元給同一組的人,而對沒有共同參加儀式的人則送出很少一點錢,甚至有的一分錢都不送;而藍組則沒有這種差異。這表明,紅組的志愿者們更相信彼此,比較排斥外組的人。
儀式給群體成員帶來的連結非常強大,甚至即使參與相同儀式的人們已經分開,但儀式的力量仍然能緊緊把他們連結在一起。紅組志愿者對他們的“動作姿勢”印象深刻,實驗后一周他們對彼此仍有強烈的認同感,并且覺得這套動作很有意義。
儀式的力量也會起反作用
當今很多公司都有所謂的公司文化、辦公室文化,像開會、晨操、工作餐等,都可能以自己公司獨有的一種形式進行。但是公司的儀式還有另一面,它會起反作用,引起人際關系緊張,這在大公司里比較明顯。
大公司往往有多個不同部門,有的部門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如同上述實驗里的紅藍兩組,當參加“動作姿勢”的志愿者之間信任度增加,他們對未參加儀式者的不信任度也隨之增加(從紅組對藍組表現可以看出來)。因此,若部門內成員的儀式感增強,同時假如公司上層又沒有恰當地疏導,很可能導致部門之間的矛盾加深。
再比如,假若一個團隊為加強團結,增設了一些新的儀式,而其他團隊無法接受。這時,或許會很少、很微妙,但至少會產生一種“內外有別”的心理傾向。如果團隊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定的緊張關系,這反而可能使關系更加惡化。
心理學家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既然儀式已經滲透進文化、生活里,富含某種神圣意義,并形成了不同團體,那么,假如未來產生一種新儀式,它為所有人接受,并能彌合不同團體之間的偏見,人類社會將變成什么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