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峰 李 娜 張雪杰 (河南省西峽縣森防站 河南 南陽 474500)
●楊洪江(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鎮(zhèn)政府 河南 南陽 474500)
銀杏播種繁育技術(shù)
●李艷峰 李 娜 張雪杰 (河南省西峽縣森防站 河南 南陽 474500)
●楊洪江(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鎮(zhèn)政府 河南 南陽 474500)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屬落葉大喬木。因其葉形秀美,樹干雄偉,壽命較長,病蟲害發(fā)生少,所以在城市和園林綠化中被廣泛應用。銀杏苗木最基本的培育方法是播種繁育,筆者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將播種繁育苗木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選擇品質(zhì)優(yōu)良、生長快、結(jié)果早、豐產(chǎn)性強、抗逆性強、生長健壯、授粉良好、樹形良好的銀杏樹作為采種母樹。當銀杏外種皮出現(xiàn)白霜和軟化、由青綠色變?yōu)槌赛S色或青褐色時,表示種子已達到形態(tài)成熟,可用竹桿擊落拾取或等種實自行脫落到地面時拾取收集。注意,要采集自然授粉的種實。
將采集的銀杏種實鋪在地上,厚度不超過30cm,上覆蓋稻草不使陽光直接曝曬,經(jīng)5~6天待外種皮腐爛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凈,然后在陰涼處晾曬3~5天,使種子含水量達20%~25%時進行沙藏。播種要選擇種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備種。種沙比例為1:3,堆放厚度以30cm為宜,每隔半月翻動一次,保持沙子濕潤。要經(jīng)常進行檢查,防止鼠害和霉爛。
種子催芽后播種可避免苗圃出現(xiàn)缺苗斷行和出苗參差不齊現(xiàn)象,達到出苗齊、出苗快、苗全、苗壯的目的,而不發(fā)芽的種子可以留作他用。
2月底,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深30cm、寬1.2m的坑,長度以種子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鋪一層5cm厚的細沙,然后將貯藏的混沙種子均勻地攤放在坑內(nèi),厚20cm,上面再覆蓋一層5cm厚的細沙,然后蓋拱形塑料棚進行催芽。催芽期間要及時檢查,適時噴水,保持濕度。拱棚內(nèi)溫度以25~30℃為最好,溫度低時要加蓋草苫,超過30℃時要及時放風降溫。每隔2~3天,中午翻動一次,保持受熱均勻,溫度一致,出芽整齊。約20天后就會有部分種子生芽,這時要及時揀出播種。以后每隔5天揀出生芽的種子進行播種。
播種時間以3月底至4月上旬為宜,采用寬窄行進行播種,寬行40cm、窄行20cm、株距15cm,播種溝深3~4cm。先在溝內(nèi)澆透水,待水滲下后再播種,種子要平放,胚根彎度向下,最好把種子的胚根切斷0.1~0.2cm的長度,以促進萌發(fā)側(cè)根和有利于以后挖苗。播后覆細土3~4cm并稍微壓實。每畝播種量為50~75kg。
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土壤透氣性好、排灌條件好的地塊作為苗圃地,土壤pH在6.5~7.5的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為最佳。
秋季全面深翻圃地,深度30~40cm,最低不少于25cm。翌年3月進行淺耕和耙細整平,結(jié)合淺耕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5000kg左右、優(yōu)質(zhì)復合肥30~40kg,同時每畝施入敵百蟲和硫酸亞鐵各3kg,以殺蟲和滅菌。
銀杏幼苗生長比較慢,與雜草競爭的能力較差,根據(jù)圃地生長狀況,全年可適時松土除草6~8次,以保證銀杏苗木正常生長,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
當圃地幼苗大部分出土后,要及時灌透水一次。由于銀杏幼苗根系發(fā)育較差,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因此,遇干旱時要及時灌水,遇到暴雨或連陰雨要及時排水。
苗圃地全年需追肥4次。第1次追肥在6月初,可結(jié)合灌水進行,每畝施用尿素10~20kg,追施草木灰或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沼液效果更好;第2次追肥在7月上旬,畝施復合肥20~30kg;第3次追肥在7月下旬,畝施復合肥25kg加磷酸二氫鉀10kg;第4次追肥在8月上旬,畝施復合肥20kg加磷酸二氫鉀15kg。追肥常用溝施法,施肥溝需距苗木5~10cm,施肥后覆土。
進入高溫干旱季節(jié),苗圃要適當遮陽,避免中午的強光照和氣溫超過25℃以上時苗木受到日灼而死亡??梢圆捎猛腹?0%的陰棚遮陽。
銀杏苗圃常見的病蟲害有苗木莖腐病、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6~8月高溫多雨季節(jié)易發(fā)生莖腐病。防治措施:夏季及時中耕除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降低地表溫度;每隔半月交替噴灑150倍波爾多液和2%~3%的硫酸亞鐵溶液,如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燒毀。發(fā)生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90%的敵百蟲1000倍液拌毒餌誘殺,大面積發(fā)生時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噴灑地面進行防治。
銀杏幼苗前3年生長緩慢,當年生或2年生苗都不適宜進行造林綠化,必須培育出達到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優(yōu)質(zhì)苗木,因此要進行移植培育。移植時間為10月底至11月上旬。要隨挖、隨運、隨栽,保證根系完整,不斷根、不劈裂,保護好頂芽,以免影響生長和干形。移植密度按培養(yǎng)苗木的規(guī)格或培養(yǎng)年限而定。如培育高1.5m、粗2cm的苗木,株、行距為30cm×60cm;培育高3~4m、粗3~4cm的苗木,株、行距可為100cm×60cm、100cm×60cm或120cm×50cm,株距最小50cm。加強移植后的各項管理,如肥水、間作、修剪整形等,確保苗木正常生長,以如期培育出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優(yōu)質(zhì)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