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升
(寧波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 浙江寧波 315000)
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和專項力量訓練分析①
韓紅升
(寧波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 浙江寧波 315000)
體育運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陽光向上的發(fā)展,體育教育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中所要求的,學生不僅需要有健康的心智,還需要健康的體魄。賽艇運動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種運用,在青少年中的熱度比較高。對此,為了不斷提高賽艇訓練質(zhì)量,該文詳細分析了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和專項力量訓練。
青少年 賽艇運動員 選材 專項力量訓練
賽艇是一項比拼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的項目,對于一名賽艇運動員而言,在劃船的運動過程中需要每一塊肌肉都能夠具備最強的肌肉力量,不允許任何一部分的肌肉存在異常,否則便會導致整體運動能力遭受影響。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一名賽艇運動員就需要參與各種力量訓練,同時也不代表著力量大就有較強的賽艇運動能力。對此,探討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和專項力量訓練具備顯著的研究意義。
1.1 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最佳年齡
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年齡主要劃分為3個年齡階段,分別為13歲左右的初級選材年齡階段,15歲左右的中級選材年齡階段以及18歲之后的高級選材年齡階段[1]。
初級選材年齡階段:在基礎訓練之前進行基本的篩選,將對于一些有參與賽艇訓練意愿以及有一定經(jīng)濟條件的學生招收到少體校當中,并根據(jù)相應的專項訓練方向進行基礎性的階段訓練;中級選材年齡階段:通過3年左右的基礎訓練之后,可以從素質(zhì)、機能、技術以及形態(tài)等多方面進行基本的訓練篩選,同時可以對于一些有賽艇運動天賦的青少年進行選擇,挑選出具備較強發(fā)展?jié)摿Φ倪\動員,并推薦到每一個省級青少年隊伍中,接受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的賽艇訓練[2];高級選材年齡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于一些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3~4年的基本賽艇能力訓練之后,將一些在專項素質(zhì)、專項技術、專項心理特征等具備競技能力以及達到最經(jīng)濟狀態(tài)指標方面的優(yōu)秀賽艇運動人員選擇出來,并選送到一線的隊伍當中,參與專業(yè)性的賽艇訓練以及賽艇比賽,從而達到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
1.2 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指標
就當前而言,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選材指標主要有6個大類(形態(tài)類、機能類、素質(zhì)類、心理類、技術類以及戰(zhàn)術類),其中具體指標總共有23項。
1.2.1 形態(tài)類
形態(tài)類主要有5項選材指標:(1)身高。身高是展現(xiàn)人體骨骼發(fā)育狀況以及生長發(fā)育水平的主要指標。賽艇運動本身對于運動員就有一定的身高要求,相關研究顯示,優(yōu)秀的賽艇運動員必然需要具備相應的身高標本,也就是男子(191.1±2.9)cm、女子(178.3±2.2)cm的身高標準;(2)克托萊指標[3]??送腥R的指標為體重×1 000/身高,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體現(xiàn)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也就是體現(xiàn)身體的充實程度,賽艇項目要求運動員的身材高大且勻稱;(3)肩寬。肩寬是展現(xiàn)人體發(fā)展橫向的寬度指標以及肩部肌肉的發(fā)展程度,肩部較寬的賽艇運動員也是基本的形態(tài)要求之一;(4)指距和身高。指距減去身高是上肢相對長度的直接體現(xiàn),上肢比較長的人在劃槳的過程中工作距離也相對比較長。所以優(yōu)秀的劃槳運動員在這一方面的指標最大能夠達到10 cm,因為少年運動員的發(fā)育特點,一般肩部比較窄,所以這一項數(shù)值并不會非常大;(5)下肢長度×100/身高,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體現(xiàn)上下肢的比例,下肢相對比較長的運動員在劃槳時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下肢相對比較長的運動員能夠更好地參與賽艇競賽,所以這一項指標尤為重要。
1.2.2 機能類
機能類主要是運動員身體運動能力方面的指標,其重要的指標主要有3項:(1)肺活量。肺活量是體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機能的主要指標,這一指標基本上是所有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材指標;(2)心功能指標分別是安靜狀態(tài)下的心率、30 s下蹲30次之后的心率,通過計算獲得指標之后評定運動員的心功能,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心臟功能評價方式[4];(3)最大吸氧量指標。這一項指標是先天影響最大的一項,也是遺傳程度最大的一項,同樣也是影響賽艇運動員的重要指標之一。
1.2.3 素質(zhì)類
素質(zhì)類的指標有以下8項:(1)下蹲伸臀距。這一項指標是測試運動員柔韌性的主要指標;(2)3 min俯臥撐。這一項指標是體現(xiàn)運動員協(xié)調(diào)能力、腰腹力量、耐力素質(zhì)等指標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最為常用的身體訓練方法;(3)2 000 m單人艇[5]??梢圆捎觅愅y功儀讓運動員進行2 000 m測功的方式評價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同時也可以在不采用測功儀的情況下測試2 500 m的單人艇成績;(4)4 000 m單人艇。對于通過一定的賽艇訓練的運動員,便可以進行4 000 m的單人艇測試訓練,其能夠更好地反映運動員的耐力以及專項運動能力;(5)500 m單人艇。這一項指標是體現(xiàn)運動員專項運動速度水平的直接指標;(6)負重深蹲。負重深蹲是測試運動員下肢、腰部力量的主要指標,同時也是在后續(xù)訓練當中的常用力量訓練手段;(7)杠鈴俯臥拉伸。這一項指標主要是測試運動員上肢、肩部以及背部肌肉的最大力量,同時也是后續(xù)賽艇運動員訓練中會應用到的力量訓練方法;(8)3 000 m跑。這一項測試指標是體現(xiàn)運動員一般耐力水平的常規(guī)性指標。
1.2.4 心理類
心理類主要是評判青少年是否適合充當賽艇運動員的主要項目,其主要有2個指標:(1)意志精神。賽艇運動員必然需要具備頑強、能吃苦、堅持以及耐勞等心理特點,這一項目可以借助“WT”運動員性格量表的方式進行評測,同時還可以借助教練員在平常訓練當中的觀察進行評價;(2)神經(jīng)類型[6]??梢越柚?08表對神經(jīng)類型進行評測,賽艇運動員必須具備穩(wěn)定的神經(jīng)能力,對于接受能力較差、反應較為遲鈍以及協(xié)調(diào)性較差的人員不應當選擇為賽艇運動員。
1.2.5 技術類
技術類主要是評判賽艇運動員在今后是否具備獲獎潛力的主要指標,其指標主要有4項:(1)劃槳效果。采用4×500 m的單人艇槳數(shù)差值的方式進行評測,優(yōu)秀運動員應當是能夠以相同或近似相同的速度劃4個500 m,其槳數(shù)的差值應當相當小;(2)基本技術能力。掌握基本的賽艇運動的技術,掌握規(guī)范化、良好的基礎技術是運動員長遠發(fā)展的基本條件[7]。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應當仔細觀察運動員的身體動作、槳葉運動以及推拉槳的節(jié)奏等,優(yōu)秀運動員在劃槳的過程中應當是有規(guī)律和勻稱的;(3)水感。水感是運動員掌握賽艇基礎技術的基本條件,也是借助教練在訓練過程中觀察學生學習賽艇技術的效率,動作是否連貫,人和槳、水、船等是否能夠達到協(xié)調(diào)運動,賽艇的運行是否均勻和漂浮;(4)平衡性。可以采用縱向踩木的方式進行評價。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賽艇訓練的青少年而言,可以讓其縱向踩木進行評測,這一項指標能夠直接反映運動員的平衡能力以及協(xié)調(diào)能力,協(xié)調(diào)性較好的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當中必然具備更高的可塑性。
1.2.6 戰(zhàn)術類
戰(zhàn)術類指標主要是指速度控制感方面的能力。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4×500 m的單人艇成績差值進行評測。在比賽的過程中,合理控制賽艇的運動速度以及合理分配體力是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的重要戰(zhàn)術能力之一[8]。以相同的速度反復進行多次500 m劃行,其成績差值越低,說明整體控制效果越理想。
2.1 賽艇運動員專項力量的肌肉生理學特征
正確認識賽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技巧非常重要,直接決定著專項力量訓練的成果。肌肉生理學特征是專項力量訓練的基本前提也是基本原則,對于訓練方式、手段的選擇合理性,專項力量檢測和評定方式的選擇合理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9]。首先,需要從賽艇運動經(jīng)濟過程中的能量代謝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在8 min左右的2 000 m正式比賽當中,有氧供能比例占比為70%~75%,這也間接的指出了賽艇運動是一項需要高強度耐力的經(jīng)濟項目。戈爾曼、杜忠林等人的研究便是針對國際級的賽艇選手的最大吸氧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結論證明了賽艇運動員的耐力水平相當高。其次,從賽艇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賽艇運動主要劃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起航、途中以及沖刺3個階段,起航階段一般是由運動員為船艇提供一個強大的加速度力量,一般在6 s左右的時間中,5個槳的最大功能能夠達到900 W;沖刺階段則是為了加大賽艇運行速度從而更快地到達終點,肌肉會在12.9 mmol/L的高酸性條件之下,在40 s左右的競賽時段當中,這一階段中劃槳的功率約為780 W。途中階段是為了確保船艇的運行速度,其劃槳的功率約為550 W。對此,賽艇運動對于賽艇運動員的要求比較苛刻,需要較高的力量水平。這一種需求高水平力量以及耐力的競賽運動將會直接決定運動員的肌肉必須具備長時間的動力性工作能力,并且在運動過程中保持肌肉緊張的同時還不會降低工作效率的專項力量特征。
2.2 賽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基本原則
賽艇運動員的訓練基本原則便是根據(jù)相應的規(guī)律進行訓練,訓練本身應當具備較高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性。對此,按照賽艇運動員的競賽規(guī)律以及力量訓練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科學、準確地介紹訓練的基本原則,并推動賽艇運動員更好地開展專項力量訓練[10]。就目前而言,賽艇運動的專項力量訓練基本原則有:(1)整體性原則。賽艇的劃槳動作會涉及四肢、軀干大多數(shù)肌肉群。國外相關研究者研究結果顯示,人體當中約有70%的肌肉群會參與到做功當中,下肢的爆發(fā)力是賽艇的最主要動力,同時上肢、軀干能夠起到傳導以及支撐的功能。對此,賽艇的力量訓練需要兼顧全面和整體。簡單而言,就是在訓練的過程中盡可能確保訓練的整體性,而不能僅僅是下體肌肉群或四肢肌肉群;(2)科學的訓練原則。專項力量訓練必須是采用訓練手段的動作結構以及參與工作的肌肉群、用力方向以及完成動作的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各種原動肌、協(xié)同肌、對抗肌的工作方式保持較高的一致性,促使專項力量得到發(fā)展以及技術動作更為熟練,并且確保運動技術能夠獲得鞏固,促使專項力量、肌肉工作能力、賽艇專項技術動作之間達到協(xié)同發(fā)展;(3)階段性原則。專項力量訓練并不是一種簡單的肌肉訓練,而是一種系統(tǒng)性、階段性的訓練任務。專項力量訓練一般情況下階段性的體現(xiàn)是以年作為單位,也就是在每年的專項力量訓練是一個周期,每一個周期當中相應的訓練應當具備較高的階段性。簡單而言,專項力量訓練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打基礎,也就是基本的運動訓練,訓練內(nèi)容普遍較為簡單和單一。第二個階段是提升最大的肌肉力量,這一階段時間一般為4~12周。第三個階段是發(fā)展肌肉的耐力階段,這一階段時間一般為4~16周。第四個階段是保持階段,也就是保持之前的肌肉訓練強度以及耐力,這一階段是在比賽之前的2~3周。第五個階段是結束階段,這一階段一般是比賽之前的一周;(4)系統(tǒng)性的原則。專項力量訓練的訓練在實踐當中的應用結果顯示,通過系統(tǒng)訓練之后,肌肉的力量會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但是停止訓練之后力量的消退也非???。對此,無論是專業(yè)運動員還是青少年賽艇運動員,都需要盡可能保持專項力量訓練。當前我國許多教育機構所執(zhí)行的專項力量訓練計劃并不統(tǒng)一,但是注重年度力量訓練系統(tǒng)性、周期性較為普遍。對此,在確保恢復以及不出現(xiàn)肌肉損傷的基本前提之下,應當盡可能確保專項力量訓練的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
2.3 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
按照賽艇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發(fā)展需求進行針對性訓練,專項力量的訓練方式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
2.3.1 陸上訓練
這一種訓練方式主要是以下蹲、臥拉、臥推以及高翻等負重訓練為主。其目的在于發(fā)展最大的力量、動力性次極限以及極限負重的練習。一般情況下,100%的重量承受訓練次數(shù)為1次,1組。95%的最大重量為2次,3組。90%的最大重量為4次,3組。85%的最大重量為6次,3組。每一種重量組之間需要間隔4 min再進行訓練。其次便是速度耐力的訓練。一般30%~60%的最大重量,60~120次,8組,動作速度不能夠低于18次/min,間歇時間為40 s。力量耐力的訓練劃分為有氧力量耐力訓練以及無氧耐力訓練兩種。有氧耐力訓練方式為30%~40%的最大重量,50次,4組,間歇時間為2 min,整體重復次數(shù)約為1 000次。對于無氧力量訓練而言,則受60%的最大重量,20次,4組,間歇2 min,重復總次數(shù)約為600次。
2.3.2 水上訓練
首先是計算劃槳數(shù)的訓練。每組100槳,訓練6~8組,休息4 min左右再進行訓練,耐力訓練長度為12~15 km,單人艇拖罐阻力滑4 000 m,發(fā)展槳手力量的訓練。其次,時間計數(shù)的訓練。6 min一組,每次6~8組,劃槳的頻率控制在20槳左右,發(fā)展槳手的有氧劃槳運動能力。劃槳頻率控制在22~26時,劃槳的訓練轉(zhuǎn)變?yōu)闊o氧劃槳能力訓練,每一組訓練之間的見習時間為5 min。30 s起航高劃槳頻率的訓練,以250 m的起航劃槳距離為限,先進行2次練習,然后逐漸實行阻力劃,并逐漸發(fā)展成為無氧劃槳能力訓練。最后是動態(tài)阻力變化的劃槳訓練。單槳的運動員可以采用4人單槳艇或者是8人單槳艇,而雙槳選手可以應用4人雙槳艇,在起航之后,全體槳手需要全力劃槳15次,緊接著每一個槳手輪流劃槳10次,一個輪回完成之后每個劃手添加10次。
2.3.3 測功訓練
以10次最大負荷的拉槳作為訓練方式,并將測功儀的阻力調(diào)整到最大值,同時每分鐘男子槳10槳,女子槳8槳,間歇時間為70~80 s,6~10組。拉槳分解練習。將測功儀調(diào)整到最大阻力,并且在運動的過程中,手臂需要充分伸展,肩膀需要時刻保持在臀部之前,背部保持相應角度,拉槳的過程中腿部用力,并且應用背部肌肉維持和槳的運動關系。劃槳運動頻率控制在18槳/min,一次性練習1 min,間歇時間1 min。之后再進行10次最大負荷的拉槳訓練以及拉槳分解練習的組合訓練,執(zhí)行槳頻為20槳/min的全力劃1 min,每次3~4組。
綜上所述,對于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而言,科學的選材、科學的專項力量訓練、行之有效的管理是推動當代賽艇體育競技運動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基本因素。選材對于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而言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確保選材的合理性才可以確保成員的成材率,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資源培養(yǎng)出最強的運動員。與此同時,在專項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運動的基本原則,結合力量素質(zhì)訓練以及專項技術訓練,在生物力量學、運動訓練學等原理和原則的指導之下開展力量訓練,達到培養(yǎng)高能力、高素質(zhì)青少年賽艇運動員的最終目的。
[1] 李鐸,鄭偉濤,趙丹.我國青少年賽艇運動員選材指標體系的構建[C].2015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2] 郭煒,高炳宏.青少年賽艇運動員CKMM基因(A/G)多態(tài)性分布特征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23(3):359-363.
[3] 馬歡歡.業(yè)余青少年賽艇運動員體能評定指標的選擇與運用[J].才智,2015,31(26):51-52.
[4] 劉曉春.青少年賽艇運動員常見賽前心理問題的致因分析與調(diào)節(jié)方法[J].體育時空,2016,20(21):414-415.
[5] 鄧東波,朱亞賢.淺談開展青少年賽艇運動員訓練工作的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5):41.
[6] 聶晶,俸燁,李斌斌.過氧化氫酶基因多態(tài)性在運動員選材中應用的實證研究[C].2015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7] 馮麗濱.淺談青少年兒童賽艇運動員基礎力量訓練[J].大科技,2016,51(13):414-415.
[8] 王成.南陽市體校賽艇項目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6,25(1):42-44.
[9] 錢英豪.運用FMS測試提升青少年賽艇運動員功能動作質(zhì)量[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6,24(1):34-36.
[10]朱葉鳴,孫偉.青少年賽艇運動員個體化訓練探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6,24(4):45-46.
G861.4
A
2095-2813(2017)07(a)-0057-03
韓紅升(1973,8—),男,漢,浙江慈溪人,本科,國家級教練,研究方向:賽艇運動訓練。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