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金麗
摘 要: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青少年運動員是我國競技體育的主要后備力量。在青少年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通過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了解和掌握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訓練特點,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對訓練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旨在為提高我國足球運動提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青少年 足球 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10(a)-0236-03
Abstract:Football is the world's largest sport, young athletes are the main reserve force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The level of physical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youth football match.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of young football players, combined with his own knowledg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football suggestions.
Key Words:Adolescence; Football; Physical training
1 選題依據(jù)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穩(wěn)固提升,體育事業(yè)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較大程度地發(fā)展。我國雖然是體育大國,舉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都有很好的成績,但足球項目一直處于亞洲二流水平。在全面開展“校園足球”的高潮之后,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并重點推進《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成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政治文化事件,不僅是中國足球史上的重大文件,放眼世界也實屬罕見[1]。
隨著足球運動的不斷發(fā)展,構成足球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也不斷變化,現(xiàn)代足球的致勝主導因素包括體能、技能和戰(zhàn)術等的復合因素[2]。青少年時期是運動員打基礎的時期,而近幾年全國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顯示目前青少年的體能狀況呈現(xiàn)下降趨勢。如何循序漸進并有效的訓練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是現(xiàn)代足球體能訓練急需解決的問題。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是我國足球的后備力量,本文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前人的研究,在掌握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理論和具體的訓練方法體系,進一步研究其評價指標和標準,為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科學化體能訓練提供建設性的參考意見,希望我國足球早日重返亞洲一流的行列。
3 研究方法
3.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檢索關鍵詞“青少年、足球、體能”查找到相關文獻資料,并在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翻閱相關書籍和專業(yè)文獻資料,了解和掌握青少年足球體能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
3.2 理論分析法
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進行全面研究,運用邏輯方法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構成因素、體能訓練的理論進行分析。
4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4.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Fohrenbach[3]研究證明有氧代謝是足球比賽中的關鍵,而且最大攝氧量并不是唯一衡量足球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有效指標。德國訓練學Hartmann博士[4]指出體能是以能量代謝為基礎,通過神經、肌肉等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自身的運動能力,并指出運動員競技能力提升速度最快是在22歲前后,之后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速度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4.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我國足球發(fā)展起步晚,直至1994年才走向聯(lián)賽職業(yè)化的道路。2007年,由國家體育總局推動,一批高水平體能教練員去國外對體能訓練進行理論學習,為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體系的成立建立根本。
5 文獻綜述
5.1 體能訓練的定義
第七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5]對“體能”一詞的解釋為身體的運動能力,包括耐力和在單位時間內運動的速度等;對“訓練”一詞的解釋為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和輔導掌握某種技能?!哆\動訓練學》[6]對體能的定義為運動員機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技戰(zhàn)術水平和各種身體能力的綜合。
體能分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一般體能是為后期開展專項體能訓練打下的基礎,專項體能是結合所從事的專項為獲得更好的成績而進行的體能訓練,具有高度的局限性、客觀性、動態(tài)性和水平非衡性與互補性等特點[7]。
5.2 足球運動特點
足球比賽常規(guī)時間為90min,分上下兩個半時各45min進行,部分比賽還設有30min加時賽和點球大戰(zhàn),屬于對體能要求很高的長時間對抗性項目。
從運動生理學能量供應角度看,在比賽中進行低強度運動的時候,例如:走動、慢跑,這階段以有氧代謝供能為主,當進行沖刺跑、射門、起跳和對抗等動作時,以磷酸元和糖酵解供能為主。
5.3 青少年階段的重要性
姜瑞華[8]在《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中提出重視運動員各項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在敏感期階段,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速度較快,機體對外界因素的影響最敏感。
6 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及訓練原則endprint
6.1 有氧訓練
有氧訓練分為低強度、中強度和高強度訓練,在很多資料中低強度有氧訓練又被稱作恢復性訓練。
6.1.1 恢復性訓練
恢復性訓練通常是進行慢跑或低負荷器械運動等心率控制在120~130次/min,可以讓身體更好地恢復到正常,減輕疲勞。
6.1.2 中高強度有氧訓練
中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耐力水平。足球比賽節(jié)奏轉換快,因此需要長時間的心率維持在160~180次/min的中等強度有氧訓練來達到比賽要求。訓練中可采取交替沖刺跑的方式達到上述目的。
6.2 無氧訓練
間歇訓練法是當今最常見的無氧耐力訓練方法,用于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特別對于青少年運動員而言,對于提高乳酸耐受能力有明顯作用。但要注意的一點是,無氧耐力訓練運動強度較大,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并且做好防護工作以免發(fā)生暈厥等現(xiàn)象。
6.3 專項體能訓練
6.3.1 專項有氧訓練
足球的專項有氧訓練應結合球進行[9],Helgerud J、Engen LC、Wisioff U等[10]認為進行180~480s,90%~95%
HRmax負荷強度的訓練能夠明顯改善心臟泵血能力。Helgerud J的研究[11]還提出進行30min左右85%~90%HRmax負荷強度的訓練可以提高無氧閾水平。
對于青少年而言,機體的生長發(fā)育速度很快,對外界因素的影響尤為敏感,特別是協(xié)調性、敏捷性和平衡穩(wěn)定性,一旦錯過了發(fā)育的敏感期,將會對其造成巨大的影響。本文前半部分已經提到了體能訓練應結合球進行訓練,作為正處于敏感期的青少年來說,三性訓練與球結合訓練是最好的選擇。
6.3.2 專項無氧訓練
Andrzejewski[12]研究表明,出色的速度能力對于足球運動員非常重要,頂尖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30m及以上沖刺的次數(shù)比一般的運動員高出很多。進行30m沖刺跑、6×5m折返跑、Illinois跑等形式的訓練,可以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爆發(fā)力以及敏捷性。
6.4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
目前核心區(qū)的研究非常熱門,但是對人體核心部位的概念及其界定還存在很大爭議。Ian Hasegawa[12]認為,核心區(qū)是指人體的軀干部位,包括骨盆和脊柱及其周圍的豎脊肌、腹直肌、背肌、臀肌等均屬于人體的核心肌群。
運動員的核心穩(wěn)定性主要作用是在運動中協(xié)調上下肢的發(fā)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理想狀況。常見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有傳統(tǒng)的腰腹訓練仰臥起坐、仰臥兩頭起等,以及利用SET懸吊系統(tǒng)進行上下肢懸吊練習。
6.5 青少年體能訓練原則
6.5.1 全面性原則
人體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雖然各項身體機能特點不同,但在青少年階段進行全面的體能訓練,身體的各項素質、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并促進身體的生長發(fā)育[13]。
6.5.2 適宜性原則
從生理學角度講,刺激的負荷越大,機體的反應會越明顯,隨之而來的適應也就越快。體能訓練中,在生理適應的范圍內采用較大負荷,可以引起機體產生良好的生理適應[14]。
7 目前我國體能青訓中存在的問題
7.1 體能訓練缺乏創(chuàng)新和趣味性
目前,國內一些中學校隊或足校所聘請的體能教練都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在臨場指揮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還會有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輔佐,但是訓練的方式缺乏突破創(chuàng)新?;蛟S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中,被盲目增加或減少的訓練量。
7.2 缺乏對青少年的系統(tǒng)針對性
中國有句古話叫因材施教,在對青少年進行體能訓練的時候,要尊重青少年的生理發(fā)育規(guī)律,根據(jù)其生長發(fā)育情況進行體能訓練。但實際中卻不盡如意,訓練體系過于簡單,加上教練員過于注重競賽成績,過早地進行成人化訓練也是不利于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成長的。
8 結論與建議
8.1 結論
(1)目前缺乏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身體發(fā)展的敏感期的針對性研究分析,體能訓練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和手段。(2)有氧耐力是無氧耐力的基礎,日常訓練中應嚴格把握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這對于發(fā)展青少年運動員的速度耐力素質方面有明顯作用。(3)體能訓練過程中應穿插進行結合球的練習,不僅可以發(fā)展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還可以提升其技術能力。(4)目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較差,青少年比賽中抽筋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8.2 建議
(1)在加強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同時,也應注重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進行德育教育和文化課的輔導,既有利于其日后發(fā)展,也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教練員在場上的技戰(zhàn)術要求。(2)應當根據(j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安排具有針對性的身體訓練,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訓練和結合球的訓練,提高其對足球運動所需要的專項體能要求。(3)在日常的訓練中應針對足球運動的特點,制定完整的專項體能訓練體系,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根據(jù)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進行訓練,并注重體能在比賽中的分配。(4)遵循運動生理學的“超量恢復”原則,在青少年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與其相對應的身體素質,并組織系統(tǒng)的體能和體質測試。
參考文獻
[1] 茅鵬.努力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J].體育與科學,2015,36(3):1-3.
[2] 國家體委.1997年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 Fohrenbach Retal.Speed and endurance in soccer players of various sport classes[J].Schweitz Z Sportmed,1986(9):113-119.
[4] 陳小平.對馬特維耶夫“訓練周期”理論的審視[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4):6-9.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6]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61,184.
[7] 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9):48-51.
[8] 姜瑞華.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7(1):42-48.
[9] Bangsbo J.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ining in soccer[M].Fitness Training in Soccer I,Cpoenhagen,Denmark,2007:90.
[10] Helgerud J,Engen LC,Wisioff U.Aerobic endurance training improves soccer 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rc,2001(11):1925-1931.
[11] Helgerud J.Central and peripheral limitations of aerobic endurance in distance runners[D].Trondheim: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s,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
[12] 胡亦海.競技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3] 孫學川.現(xiàn)代軍事體能探索[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1(1):1-6.
[14] 王瑞元,任建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