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雨 孔雯雯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淺談科技翻譯的美學思維
李夢雨 孔雯雯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從審美角度探討邏輯性極強的科技翻譯中所能表達的文學性的體系特征,結合在文學翻譯中常被考慮到的文學思維的延展和釋放結合美學觀點,提升科技翻譯在實踐和理論中的審美趣味。
科技翻譯;邏輯;思維延展;美學
科技推動人類社會持久動力發(fā)展的今天,在翻譯領域里,作為科技推廣和傳播的媒介,科技翻譯也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責任,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秉承著古舊的觀點認為科技翻譯忠實順達必然同文學翻譯的文藝美學毫不相干,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機器翻譯的人為產(chǎn)物。但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沙文就曾經(jīng)說過:“因為科學理論的宗旨是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和諧,所以能夠立即看到這些理論必然存在著美學價值。”Alastair Fonier在《文學的種類》一書中說指出,如果科學論文僅以傳播知識和信息為目的,那么當起其內容過時的時候,所有的一切就走向了墳墓。
規(guī)而有責,忠至必要,美至可能,是帶有文藝角度和美學特征的翻譯準則同樣是科技翻譯文體的翻譯標準,為科技翻譯提供了文學性的指導意義。
思維離不開邏輯,作為思維活動豐富的翻譯更不可能離開邏輯。顯而易見的邏輯關系我們在這里不做贅述,這必然是普羅大眾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知識的基礎上就一定能夠理解的邏輯方式。但是在作為體系性和知識性極強的科技文體,其隱性的邏輯關系的表達才是最需要關注和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推敲的。這種隱含的邏輯關系在漢英的科技翻譯中極其重要,因為漢語句子構成之中的邏輯關系往往是隱含表達的,如果不能抽絲剝繭,將其很好的識別和認定,翻譯之后的英文譯本就會顯得孤立干澀,甚至是錯誤的,給讀者造成不必要的閱讀障礙。英國語言學家奈達就曾經(jīng)說過,翻譯就是將各種意思翻譯出來。這種意思的翻譯不僅是語法,字句,結構甚至是語境的翻譯。另一方面是將各種信息的內在聯(lián)系,也就是邏輯關系表達出來。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構成的本質上就與眾不同,英文構成的邏輯嚴謹性是漢語所不能表達的。而漢語意境之美,也讓英文世界的規(guī)律望塵莫及。但是我們在這里討論的科技翻譯,卻是對意境要求微乎其微的文體。所以漢英科技翻譯就顯得更繁重一點兒。在科技翻譯中,邏輯的認知缺失是第一環(huán)失誤,是審題文體,是思維問題??萍嘉恼碌膰乐斝院涂勺x性需要這種邏輯來保證質量,也是評價科技翻譯譯本好壞的重要標準。
“信”指意義不悖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歪曲,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不管是在哪一種文體當中,忠實都是翻譯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文學和科學的研究原則和方法不同。文學翻譯注重文學性和藝術性,科技翻譯注重科學性、客觀性和抽象性。但是,這些錦上添花的翻譯特性也都是要建立在忠實的基礎之上的。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及文化長期影響、涵化下,漢民族從總體而言表現(xiàn)出一種重整體、重悟性、重主體意識的思維模式及認知心理圖式。這一思維模式反映在語言中就是漢語在造句、謀篇上逐漸形成了一種注重內在關系、隱含關系、模糊關系的語言結構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的文學在表達嚴謹科學上存在美學上的行為障礙。我們很難承認這是天生的短板,而是相信這是語言發(fā)展中后天為了適應文化而規(guī)避的風險障礙。為了揚長避短,發(fā)展科技翻譯就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翻譯技巧來幫助我們。比如套詞的翻譯,在科技翻譯中的科技套語:一般是專有名詞,或幾個詞組成的固定短語。轉換原則是“求同”,即盡是在譯入語中用與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達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翻譯的準確性還能提升翻譯的效率。還有就是分合移位法,通過切分、合并與移位的方式重新構成句子的理解方式。切分合并的對象可大可小。有時原句是一個簡單句,但句中的某一個詞或短語很難照原樣處理,有必要將某一個單獨的詞來出來,構成一個單獨的從句,甚至一個單獨的句子。合并則與切分相反。移位常用在一句之內的語言成分間,如把一個詞或短語從前面移動后面,把一個從句從后面移動前面。如果想移動兩個句子,那就要從語段的角度找依據(jù),除非有足夠理由,一般不主張將數(shù)個句子前后位移。當然,在實踐翻譯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翻譯技巧可以使用,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翻譯方式進行積累和運用。
蘇珊·朗格認為在人類的內在生命中,有著某些極為復雜的生命感受,這些感受變化不定,互相交叉和重疊。這種感受不僅存在文學作品或是藝術品的表達上,在自然科學中,在科技中也會存在最完整的表達??萍嘉拇碇祟愖钕冗M的思想和最嚴謹?shù)目茖W思維體系,不是呆板刻薄的產(chǎn)物,是有人情味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美學的發(fā)展空間,就會帶有文學性的思維方向。是不是合適,什么樣的方式最合適,是權衡尺度的問題,不是絕對的否定或是絕對的肯定的問題。理性與情感世界的對話科技美學,是一個必然的命題走向,是符合人們閱讀期望的整體趨勢,絕不是單純的思維構想。當然我們很清楚,文藝的美食存在藝術標準的,絕非歷史的古典主義,是進步的,是發(fā)展的,是普羅大眾的。按句話說,文藝標準是修養(yǎng)出來的純正的趣味。從這個角度去考慮,文學的美學特征是絕對不會同科技美學殊途同歸的。所以我們要接著文學的思維延展,發(fā)現(xiàn)屬于科技翻譯的美學視角。
問題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賦予文本技術術語的表達習慣,在表達概念的過程中不會存在混淆視聽的障礙,這就讓閱讀者有其他文體所不能涉及和給予的閱讀體驗。雖然科技文的詞句選擇性相對單一,但是同樣存在學科滲透和詞句選擇的具體情況。結合上下文,理清邏輯關系對譯者來說是保證精確美的必要。
行文簡潔客觀的科技問題,往往會用最少喝最有效率的詞匯來表達含義避免過多的概念和描述造成讀者不必要的閱讀混亂。這在某種程度上沿襲了詩歌的文學思維,是具有簡約美的。
科技翻譯,帶有科學性。巴甫洛夫曾說過,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沒有事實的理論是虛構的??茖W研究就是要研究事實,研究客觀實際存在的現(xiàn)象。但是終究是人的思維活動的產(chǎn)物,排比,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是能夠被恰當使用的。
[1] 張琪.《科技美學》.[M].新華出版社1997:114-116
[2] 張子林《科技翻譯的邏輯性》.[J]自然科學報2005
H059
A
1672-5832(2017)11-0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