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旭
淺談高職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史 旭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關系到學生個體、家庭、社會、國家的發(fā)展。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進取的。但在當今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指導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高職院校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馬克思主義理論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重點在于引導當代大學生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我們國家的未來,堅定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崇高理想。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把自身利益與黨和國家的利益統(tǒng)一起來,把個人的成長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對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體來說,大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基本的了解,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對黨和國家充滿信心,并積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但也有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信仰危機,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對社會主義必將勝利,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等內(nèi)容有著模糊的認識。
大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道德行為水平不斷提高,并能由身體力行而在社會中得以廣泛傳播。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擁有豐富的知識、較強的能力技術、健康的體魄就夠了,在道德修養(yǎng)上對自身的要求不高,只要能遵守法律就足以,不注重社會公德、思想品質(zhì)的修養(yǎng)。
大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都有較強的主人翁意識,關心祖國的未來,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但也有一大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更加關注個人理想、學習、幸福、前途等,對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關注不足。
大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受務實化價值觀念影響,更加注重實干、追求時效。但是功利化、注重物質(zhì)利益的矛盾又凸顯在大學生身上。在全社會崇尚個人奮斗和個人利益的影響下,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講求實惠的思想,這就導致了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盛行。一些大學生開始追求物質(zhì)的極端利益,甚至把“金錢至上”、“當官發(fā)財”作為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標。
因此,當代青年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問題上產(chǎn)生的各種錯誤觀點,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極高的警惕性來避免,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基于這種現(xiàn)狀而提出來的。
江澤民指出:“對我們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管總的東西,不學習理論,勢必思想空虛,精神貧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一些干部出問題,同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密切相關的?!币虼耍择R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將使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來觀察社會現(xiàn)象,增強鑒別是非的能力。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都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基礎。其中鄧小平理論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奮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黨和社會主義關系的認識;科學發(fā)展觀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對中國國情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更清晰的理解。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是高職院校大學生信念引導者
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的成長成才問題,更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問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基礎,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經(jīng)過實踐檢驗過的科學理論,它是被廣大青年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所接受,視其為改造社會現(xiàn)實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用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指導大學生,可以促進他們政治思想健康成長,引導他們樹立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價值實現(xiàn)與共同理想的關系。幫助青年大學生既堅定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心,同時也擁有對個人價值的不懈追求。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保證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觀點、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觀點,有助于指引高職院校大學生形成科學的理性思維,能站在宏觀的角度,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維模式來看待問題、解決存在的矛盾,可以對人與社會等各種事物之間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有形成一個全面的理性認識。幫助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前途、人民命運、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進行理性思考,從而堅定其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積極的人生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終歸是一個實踐問題,應該引導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解答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1]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2]柴紅偉.東北師范大學,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作者單位:廣東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史旭(1986-),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法學碩士,廣東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