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翰林++李曉婷
摘 要:目的 探討63天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對青年游泳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方法 本實驗挑選了24名青年游泳運動員作為樣本,隨機分為高強度間歇運動組(HIIT組)和未參與高強度間歇運動的對照組(CON組)。HIIT組采用INSANITY 60 DAY TOTAL BODY WORKOUT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訓練方法,而CON組則采用與訓練組同時間的跑步練習。訓練前中后共進行10次生理生化指標檢測,訓練前后分別進行一次身體成分檢測。結(jié)果 HIIT組訓練后的血紅蛋白水平均值相較訓練前有顯著增加[137±5到(151±7),P<0.05],而CON組訓練前后無明顯變化,兩組運動員的肌酸激酶水平(CK)和尿素氮水平(BUN)均未超過正常指標范圍,且兩組運動員的晨起時的安靜心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身體成分方面,HIIT組的體脂百分比下降極其顯著,而CON組體脂百分比出現(xiàn)下降;從瘦體重來說,HIIT可有效增加運動員的肌肉含量。結(jié)論 短期內(nèi)高強度間歇運動對游泳運動的血紅蛋白含量有升高的效果,可高效的降低游泳運動員的體脂含量和增加運動員的瘦體重,且不會增加運動員的肌體疲勞。
關(guān)鍵詞:63天高強度間歇運動 青年游泳運動員 生理生化指標 身體成分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9(c)-0205-03
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可稱作HIIT,是間歇訓練的一種形式。其通過短時間內(nèi)劇烈無氧運動與不太劇烈的恢復運動交替進行,同時恢復時間較短,從而達到訓練心肺功能的功效。從1970年開始,這個訓練手段被運用在各個領(lǐng)域,該方法基礎(chǔ)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名叫Arthur Jones的學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HIIT相較中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血管張力,提高被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和心血管功能,并對降低身體脂肪率有顯著效果。在我國,游泳項目的力量訓練分配一直是困擾教練員多年的問題。對于游泳項目來說,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在技術(shù)水平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游泳運動員力量越大將在其前進時產(chǎn)生越大的阻力。本實驗將結(jié)合國外先進的HIIT課程,來探討高強度間歇訓練對游泳運動員的機能狀態(tài)影響,為將高強度間歇運動帶入游泳項目力量訓練提供更多科學依據(jù)。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游泳運動隊中,隨機選擇24名16~25周歲的青年男性運動員,且被試者需滿足如下兩個要求:無吸煙和飲酒的嗜好,同時,近一個月身體機能狀態(tài)穩(wěn)定且未服用任何藥物。
1.2 研究方法
符合如上條件的24名被試者將以抽簽的形式,隨機分配到高強度間歇運動組(HIIT組)和未參與高強度間歇運動的對照組(CON組),每組分別12人。該實驗持續(xù)時間為64d,6次/周,30~40min/次。24名被試者除去常規(guī)的游泳課程訓練外,每周將加訓40min左右的實驗訓練,并且有規(guī)律性的休息1d。24名被試者在開始實驗當天,每次休息后的第一個訓練天和實驗完畢休息后的第一個訓練天共進行10次生理生化指標檢測,開始實驗當天和實驗完畢休息后的第一個訓練天共進行兩次身體成分監(jiān)控。
1.2.1 訓練方法
HIIT組采用INSANITY 60 DAY TOTAL BODY WORKOUT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訓練方法。CON組采用每天與訓練組相同時間的跑步訓練方法,且跑步時的心率需達到75%HRmax(最大年齡心率)。
1.2.2 生理生化指標檢測
(1)晨起心率。對于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來說,安靜晨起時的心率一般為40~50次/min,且少數(shù)優(yōu)秀游泳員動員的晨起心率可達到35次/min。對于游泳這一耐力項目來說,運動員的晨起心率降低,可作為機能水平提高的參考指標。該指標在早晨運動員剛醒但未起床時,通過指脈夾進行測量。
(2)血紅蛋白水平。血紅蛋白含量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可反映出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對于游泳運動員,其血紅蛋白水平一般處于140~180g/L,血紅蛋白水平升高可側(cè)面反映出運動員有氧能力增強。該指標在清晨安靜時,通過采集未進食游泳運動員的靜脈血,用全血分析儀測定。
(3)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K)水平可用作評定運動員訓練強度,恢復狀態(tài)和肌肉損傷情況。機體恢復情況良好的運動員CK水平<300IU/L。該指標在清晨安靜時,通過采集未進食游泳運動員的靜脈血,用化學法測定。
(4)血尿素。正常狀態(tài)下,游泳運動員的血尿素(BUN)水平是穩(wěn)定的,且相較常人來說,該指標會有一定偏高,運動會影響運動員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水平提高會影響機體相關(guān)器官的功能,如肝和腎。因此為確保游泳運動員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需保持其BUN水平在3~7mmol/L之間。該指標在清晨安靜時,通過采集未進食游泳運動員的靜脈血,用化學法測定。
2.2.3 身體成分監(jiān)控
游泳項目的運動員體脂含量通常比其他項目的運動員略高。有研究表明,人體體脂與最大攝氧量呈負相關(guān),因此控制體脂含量在適當?shù)乃绞怯绊懹斡具\動員水平發(fā)揮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通常情況下,優(yōu)秀男子和女子游泳運動員體脂含量分別為9%和15%左右。并且,運動員的瘦體重/體重百分比也是衡量運動員肌肉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作為檢測訓練方法的實用有效性。該指標在清晨安靜時,通過身體成分測量儀對被試者的體成分進行測量。
2.3 統(tǒng)計學分析
該實驗結(jié)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比對,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mean±SD的表示方法。
3 研究結(jié)果
3.1 晨起心率
分別比較HIIT組和CON組的實驗前后晨起心率變化情況,未發(fā)現(xiàn)有顯著變化(P>0.05),且分析HIIT組和CON組變化情況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得出具有顯著變化的結(jié)論(P>0.05),見表1。endprint
3.2 血紅蛋白水平
通過分析比對HIIT組和CON組的實驗結(jié)果,HIIT組的血紅蛋白水平與訓練前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CON組指標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3 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水平
測量肌酸激酶和尿素氮水平這兩項血清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游泳運動員的機體疲勞狀態(tài)。結(jié)果顯示,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CK和BUN水平均未超過正常指標范圍,因兩指標存在顯著個體差異性,故不進行分析對比。
3.4 身體成分
3.4.1 體脂含量變化
對HIIT組和CON組的實驗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兩組中的體脂百分比均存在下降。CON組呈顯著下降(P<0.05),而HIIT組則呈極其顯著下降(P<0.01)。
3.4.2 瘦體重變化
對HIIT組和CON組的瘦體重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兩組中的瘦體重均增加。CON組未出現(xiàn)明顯上升(P>0.05),而HIIT組則呈顯著增加(P<0.05)。
4 討論分析
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連續(xù)2到16周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且保持每周的訓練量達到14次以上,可以有效的提高被試者的最大攝氧量。根據(jù)科學依據(jù)來說,持續(xù)兩周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導致被試者的線粒體合成能力增強,同時,該訓練手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骨骼肌的糖代謝,增加人體本身肌肉的有氧能力,從而增加訓練者的有氧耐力。本實驗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對于游泳這一有氧耐力項目來說,高強度間歇訓練不僅能高效的提高游泳運動員的血紅蛋白水平,從而提高游泳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從身體成分方面考慮,有相關(guān)研究顯示,游泳運動員的體脂含量情況跟運動員本身的運動水平無太大關(guān)系。但是,考慮到游泳運動員的比賽時長不會超過18min左右,而一般情況下,劇烈運動15~20min機體才會開始消耗脂肪,因此,過多的脂肪對于游泳運動員來說,會使其做更多的功,這樣在比賽的過程中,體脂率高的運動員往往更容易感覺到疲勞,影響其運動水平的發(fā)揮。對于運動員的瘦體重情況,選擇高強度間歇運動作為有效的控制游泳運動員體脂率的手段是極其科學的。同時,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中提到的,瘦體重的增加和保持是人們保持機體運動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手段,本實驗中,HIIT對于運動員增加瘦體重比例有很大的意義,在保持運動員的正常訓練,適當增加HIIT訓練,可高效的提升運動員的機能狀態(tài)。
本實驗的不足之處在于,因時間及條件的限制,游泳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未進行測定,本實驗主要還是從生理生化常規(guī)指標方面探討了高強度間歇運動對游泳運動員的影響,從側(cè)面討論了其有氧能力的變化。另外,本實驗未對游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變化進行測試,因此對于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是否能提高游泳專項能力仍需通過后續(xù)實驗進行探究。
5 結(jié)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的體能課程開始借助了高強度間歇運動這一訓練手法。本實驗證實了短期內(nèi)高強度間歇運動對游泳運動的血紅蛋白含量有升高的效果,可高效的降低游泳運動員的體脂含量,且不會增加運動員的肌體疲勞。那么,如何更好地將這一訓練手段與游泳專項成績的提高進行有效結(jié)合,將是未來游泳運動項目科研人員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 Philbin,John.High-Intensity Training: more strength and power in less time. Human Kinetics[Z].2004.
[2] 中國游泳協(xié)會科研委員會.游泳信息[Z].北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2003.
[3] Shaun T.Insanity 60 Day Total Body Workout [Z].2009.
[4] 洪平.游泳運動員機能的生理生化評定[Z].2002.
[5] Spodary K.Iron metabolism in boys involved in intense physical training[J].PHysiol Behav 2002,75(1-2):201-206.
[6] 洪平.游泳訓練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196-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