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華
“看著這個佩章,我好想回到童真無瑕,放飛夢想的歲月?!备=ㄊ|山島老歸僑、曲藝家謝溪添先生告訴筆者,時值盛夏與珍愛的東西重相見,感到特別親切。筆者接過端詳,但見佩章赫然醒目印著兩行紅字:“中國少年先鋒隊/廈門夏令營”,背面填寫著謝先生姓名以及他擔任第一大隊五中隊中隊長等信息,可見他少兒時代參加過福建省夏令營活動。時隔63年,這個長10厘米、高5.2厘米的佩章依然清晰如新。
見筆者左看右瞧一副好奇樣兒,76歲的先生打開一個小鐵盒,取出一張黑白老照片,“這是當年東山島5名夏令營小營員和帶隊老師、空軍輔導(dǎo)員的合影?!闭掌厦鎸懼皷|山少年與廈門空軍合影于廈門夏令營”。5個少先隊員臉上蕩漾著春風(fēng),謝先生手指照片介紹,當時我們都是小學(xué)四五年級的“三好學(xué)生”,“坐中間這位叫陳小全,是1953年7月16日東山保衛(wèi)戰(zhàn)‘英雄八少年之一?!睆恼掌锌煽闯觯x先生個子最小,他說那年12周歲,能百里挑一被選中可能與他是校園的文藝骨干和歸國僑生有關(guān)。所以,一到夏令營他就被委以“中隊長”。福建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夏令營活動紀錄片,就有謝先生當小號手、唱歌跳舞等多個鏡頭,“至今影片的鏡頭常浮現(xiàn)在我眼前”。
美好回憶,也是撫今追昔的過程?!澳菚r候從東山島出一趟門很辛苦”,謝先生清楚地記得,那天上午九點從東山縣城坐上每天開往漳州的唯一班車,因當時未建海堤,還要搭渡船過八尺門海峽,沿途路況又很差,汽車常會“拋錨”,直到下午5點多才到漳州。當晚只好在漳州過夜,翌日再乘車到廈門。當時廈門海堤尚未竣工,只能勉強通車,汽車在坎坷不平的堤路上“氣喘吁吁”開了好長時間,小營員們一路顛簸感到渾身骨頭像散了架似的,領(lǐng)隊的陳老師借題發(fā)揮:“人生歷程不會永遠一帆風(fēng)順,前進的道路也不可能都是平平坦坦的?!薄袄蠋煾挥姓芾淼脑捵屛矣涀×艘惠呑印?,謝先生如是說。
謝先生他們一行抵達夏令營宿地———廈門鼓浪嶼女中,才得知近70名營員分別來自福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而他們東山島的5名少先隊員之所以被“單列”,正是得益于1953年東山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當時毛主席曾總結(jié)道:“東山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而是全國的勝利。”
1954年四市一縣的廈門夏令營活動共兩個星期,有交流讀書學(xué)習(xí)經(jīng)驗、體驗軍旅生活、了解國防知識、文藝聯(lián)歡活動等充滿奮發(fā)向上的活動內(nèi)容?!霸谙牧顮I,我第一次看到、摸到解放軍的戰(zhàn)斗機?!闭f到此,謝先生顯得十分激動,仿佛又回到當年的夏令營。他說,那時廈門和東山島都是東海最前線,火藥味非常濃。夏令營期間,不時聽到臺灣軍機掠過廈門上空的聲音,解放軍叔叔還向我們講述抓特務(wù)等驚心動魄的故事。往事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謝先生回憶:“在夏令營,廈門的空軍叔叔和藹可親,悉心教我們自理生活,在我離開家近半個月時間,小伙伴們親如兄弟姐妹,使我打消了想家的念頭?!?/p>
作為來自海島縣的5名小營員,謝先生他們的活動內(nèi)容多出一項,那就是向全體營員講述一年前發(fā)生的震驚中外的東山保衛(wèi)戰(zhàn)始末,主要有“英雄八少年”散發(fā)傳單、張貼標語、監(jiān)督壞人活動等勇敢機智的故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謝先生,還被特邀向部隊戰(zhàn)士演講解放軍指戰(zhàn)員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的動人故事,這其中有為了掃除前進中障礙,在彈盡時用身軀堵住敵人地堡機槍的張學(xué)棟;有重機槍班副班長黃飛龍在山頭僅剩他1人時,毅然拉響手榴彈撲向敵陣,與敵人同歸于盡……真實感人的演講贏得指戰(zhàn)員們一陣陣掌聲。
歲月如梭,韶光易逝,昔日的少年早已成了發(fā)染霜雪的老年人?!皶r間可以讓我變老,可以將我青絲變白發(fā),可是抹不去我的美好記憶。”謝先生深情憶念當年可親可敬的陳龍淡老師和天真浪漫的小伙伴們,“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在安享幸福晚年?我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與他們相聚在美麗的東山島,也希望能夠舊地重游,共同追憶廈門夏令營激情燃燒的日日夜夜?!保ㄘ?zé)編 邱淑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