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聞 婧 羅 艷
橡皮章篆刻藝術初探
張 磊 聞 婧 羅 艷
橡皮章篆刻目前正在年輕人中廣泛流傳,本文探究并闡述了橡皮章的淵源、橡皮章的制作工具以及橡皮章作品的特點,希望能為現(xiàn)代篆刻藝術以及鏤空設計提供些許參考。
橡皮章 淵源 制作工具 作品特點
初見橡皮章,會被其中宏大的場景、靈動的人物所吸引,形態(tài)各異的圖案與色彩斑斕的印臺融為一體,輕輕一拓,圖案便躍然紙上,一章一世界。一塊刻制上乘的橡皮章,需要的是利落的留白和流暢的線條,但最至關重要的還是“心”,用心選圖,全心構思,精心篆刻,每一刀都蘊藏著對“匠人”的感悟。[1]
傳統(tǒng)木刻日漸式微,現(xiàn)代版畫新興崛起,不知不覺間,橡皮章篆刻藝術悄然興起。橡皮章的刻制材料為硫化橡膠,相比傳統(tǒng)橡皮文具,其彈性和密度略高。其流行之迅速不僅激起了人們對此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研究的欲望,更拓展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傳承之路。
橡皮章的刻制原料橡皮磚為橡膠材質,一般為5×5cm、5×10cm、10×15cm三種尺寸,也有A4甚至A3幅面的。由于重量的原因,邊長20cm以上的橡皮磚在刻制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彎曲變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品創(chuàng)作的幅面。鑒于橡皮章近年來的迅速流行,商家在橡皮磚上進行了各種極富便利性與趣味性的創(chuàng)新,如半透明橡皮磚、全透明橡皮磚、雙色夾心橡皮磚、雙層可揭橡皮磚等新品頻出。
橡皮章在制版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轉印,考慮到獲取的難易程度以及毒副作用等因素,洗甲水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像花露水、防曬霜等日常用品竟然都成了轉印溶劑,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確實都起到了轉印作用,同時毒副作用也相對較低。
橡皮章的印制工具是由海綿或布作為載體的多色印臺,印臺分為水性與油性兩種,前者為布面材質,后者為海綿材質。印臺種類豐富,色號齊全,可以按需進行簡單的混色與調色,但調色的靈活性很有限。[2]
橡皮章常用的刻制刀具包括圓刀、三角刀、筆刀和印刀曲,前兩種是從木版畫那里繼承而來,后兩種才是橡皮章刻制的特有刀具??讨七^程中,愛好者有時會在版面留白處特意雕刻出裝飾性的花紋,比如玫瑰紋、魚鱗紋、華夫餅紋等。這些花紋對于印制效果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卻大大提升了橡皮章本身的觀賞價值和趣味性。印刀曲就是刻制橡皮章留白部分裝飾花紋的專用刀具。
橡皮章版畫可以在水印色彩的微妙漸變與油印色彩的強覆蓋力之間做到兼顧。海綿指套是橡皮章最常使用的上色工具,它的一端是軟海綿,套于手指上,以撲打的方式將顏料鋪于橡皮表面。也正是因為海綿指套的這種自由性與手繪性,橡皮章版畫才能擁有如此出眾的漸變色效果。
橡皮磚材料體型較小,甚至不成幅面,可任意組合,靈活性較一般藝術表現(xiàn)形式要強。
刀味,即以刀治磚而產(chǎn)生的刀版趣味,以及所延伸出的金石趣味,刀法酣暢伶俐,干凈利落;印味,指印片畫面因偶然拓印肌理而呈現(xiàn)出的美感和藝術趣味。橡皮章拓印的過程同版畫相似,虛實相生,陰陽結合,畫面的形式美感極強。[3]
橡皮章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版畫藝術,后者植根于中華大地,汲取了民間藝術的精華,其陰陽刻線造型與中國書法用筆一脈相承。為增強作品中的文化視覺效果,體現(xiàn)出“和”的精神內核,可使橡皮章圖形與變幻無窮的墨色相配合,如將中國紅印與墨色手繪線條相結合,強烈的色彩對比營造出視覺沖擊力美感。形散而神聚的手繪水墨能更好地烘托出章子圖形的形式美感。印片可選用宣紙等滲化性紙張,突顯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印繪結合的效果表現(xiàn)畫面的豐富性。
對橡皮章篆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其創(chuàng)作的進步,而且必將間接推動相關現(xiàn)代藝術形式的發(fā)展。橡皮章藝術受眾廣泛且年輕化,可利用這一點廣泛傳播民族文化,陶冶青年情操,繼承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4]
[1]喬寶.橡皮章上的另一個世界[J].思維與智慧,2013(14):9.
[2]張悅若.橡皮章技法與版畫的結合在我畢業(yè)創(chuàng)作中的實踐[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何萍萍.橡皮章印刻藝術與版畫藝術的對比及應用[J].藝術研究,2015(1):178~179.
[4]段立.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之橡皮章雕刻——以藏八寶橡皮章手工本為例[J].戲劇之家,2015(14):277.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本文系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2016年立項項目(省級一般項目)“基于‘匠人’培養(yǎng)的橡皮章篆刻實踐”(201613102012Y);教育部職業(yè)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2015年度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傳承教育的高職院校藝術公選課程開發(fā)實踐研究——以‘民間傳統(tǒng)造型藝術賞析’課程為例”(WH125YB58);教育部職業(yè)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16年度立項課題“美育視角下基于藝術設計通識教育的‘設計構成’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與實踐研究”(YJY2015-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