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紹標
對新形勢下發(fā)揮老干部作用的思考
〉〉〉〉〉莽紹標
老干部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重要政治資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組織引導老干部通過各種方式發(fā)揮余熱,為黨的事業(yè)增添力量,是新形勢下黨的事業(yè)所需,老干部自身所愿,老干部工作職責所在。實踐中,著力推動老干部作用“三轉”,必須深刻認識老干部的“三性”,時刻保持做好老干部工作“三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好老干部的重要作用。
堅定的政治性。老干部在革命熔爐中鑄造了堅如磐石的革命性,始終秉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黨的事業(yè)第一和人民的利益第一,在革命和建設中鑄就了堅定的政治性。這些老黨員老干部忠誠的黨性、純粹的革命性和堅定的政治性,推動了黨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
豐富的實踐性。老干部大多從革命硝煙中走來,又以燃燒的激情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全身心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一支黨可以絕對信賴的隊伍。
廣泛的群眾性。老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贏得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贊譽。離退休后,老干部仍然保持本色不居高、保持本真不避遠,主動融入群眾,自覺回歸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群眾的知心人。實踐證明,老干部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踐行者和有力推動者,他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保持真心,讓老干部暖心。有心才能用心,真心才能換心。要始終牢記老干部為黨的事業(yè)作出的貢獻,倍加珍惜老干部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把尊重老干部、愛護老干部當作一種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把老干部當作自己的親人,真正在感情上親近、思想上靠近、生活上貼近。要把老干部工作當作一份事業(yè),從心底深處去追求,從骨子里頭去熱愛,從血液里面去融入,爭當“勤務員”,善做“護理員”,算好每一筆工資、送好每一份報紙,真正把工作做到老干部的心窩里,把服務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保持細心,讓老干部舒心。細心是做好工作細節(jié)的基礎。老干部工作是“細活”,必須考慮周全,工作態(tài)度一條線拉直、服務質量一碗水端平,絕不搞遠近親疏、厚此薄彼,絕不搞三六九等、另眼相看,絕不觸碰老干部工作的底線。要保持因人而異的細心,既聚焦多數(shù)人的“公約數(shù)”,又定位個別人的“小數(shù)點”,堅持用最大的努力把“公約數(shù)”做大,用最細的心思把“小數(shù)點”點好,確保老干部工作沒有“多余數(shù)”。
保持耐心,讓老干部放心。老干部工作磨練的是耐性,考量的是耐心?!岸痰浪倩辈凰阏姹臼?,“馬拉松”才是硬功夫。要樹牢“長跑”的思想,小處著眼、實處入手,服務好每一位老干部,在家長里短的家常語中讓老干部開心,在長年累月的樁樁小事中讓老干部放心。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把小事當大事辦,把緩事當急事辦,要多掌握了解老干部的需求,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心事,真正做老干部的“知音”“知己”。
推動“自發(fā)型”向“有序型”轉變。建立實行領導掛聯(lián)、定期走訪、重點通報三項制度,推動老干部作用發(fā)揮由點及面、由零散向集中轉變。一是領導掛聯(lián)。強化黨委整體統(tǒng)籌,實行黨委常委掛聯(lián)老干部工作制度,推行“1+N”“1×N”包聯(lián)機制,充實工作力量,配實工作經費,確保有領導掛聯(lián)、有人員負責、有經費保障、有制度落實。二是定期走訪。黨委主要領導和常委定期拜訪、回訪老干部,了解所思所想所盼,解決所需所急所難,形成匯集“問題池”、打開“難題鎖”的長效機制。全面落實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醫(yī)療待遇,讓他們安度晚年。三是重點通報。建立實行重大事項通報制度,黨委根據(jù)工作重點變化,采取平臺推送、文件傳閱、座談交流、集中活動等方式,定期向老干部通報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大工作,并通過設立“建言團”“咨委會”等暢通老干部意見建議渠道,充分發(fā)揮老干部實踐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
推動“小眾型”向“團隊型”轉變。實行“一個組織、一個項目、一個網絡”“三個一”工程,推動老干作用發(fā)揮。一是設立一個組織,順應老干部教育管理服務社會化趨勢,在老干部集中的老年社團中設立流動黨組織,支持離退休老干部黨組織進社區(qū),確保老干部離崗不離組織、退休不褪色。二是實施一個項目,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庫”,根據(jù)年齡、精力、專長、志趣等進行分類,編成小分隊、組建服務團,并搭建區(qū)域服務平臺,為老干部發(fā)揮作用提供雙向引導服務,推動實現(xiàn)服務項目化、項目人性化。三是編織一個網絡,拓展老年大學功能,虛實結合、點面融通、遠近一體,以形勢需要和老干部需求為導向,突出課程設置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不斷提高老干部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同時,開設網絡接收互動終端,逐步構建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三級分層老年教育網絡,實現(xiàn)老年教育資源全覆蓋。
推動“階段型”向“持續(xù)型”轉變。充分發(fā)揮老干部政治優(yōu)勢、經驗優(yōu)勢和群眾優(yōu)勢,著力打造紅色課堂、紀律講堂、作風學堂三個品牌,推動老干作用發(fā)揮向凝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聚焦。一是紅色課堂,采取網絡教育平臺和課堂現(xiàn)身說法的形式,在大中小學開展百名老干部講黨史、百名老干部講革命、百名老干部講信仰的“三百三講”活動,讓廣大學生接受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堅定地把黨旗舉起來。二是紀律講堂,突出老干部經歷過艱苦環(huán)境磨練的特點,開設老干部紀律講堂,請老干部定期開講,并聘請老干部當紀律監(jiān)督員從嚴監(jiān)督,嚴格落實年輕干部駐村進組入戶掛包幫機制,著力構建百名領導強黨性、千名干部講規(guī)矩、萬名職工守紀律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著力解決年輕干部接地氣不足的問題。三是作風學堂。對照老干部身上承載著最有說服力、最具感召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聚焦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問題深化專項整治,進一步正黨風、肅政風、凈社風、化民風,充分發(fā)揮老干部道德形象好、群眾威望高的優(yōu)勢。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