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
摘要 本文利用1986—2016年庫倫旗逐月氣溫觀測資料,通過一元線性回歸、線性傾向估計等統(tǒng)計學方法,對庫倫旗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的年際變化以及季節(jié)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近31年庫倫旗年平均氣溫呈平緩波動上升趨勢,多年平均氣溫為7.6 ℃,氣候傾向率為0.099 ℃/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38、0.227、0.181、-0.249 ℃/10年;庫倫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04、0.282、0.211、-0.352 ℃/10年;庫倫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低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348、0.253、0.159、-0.167 ℃/10年;造成庫倫旗年氣溫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春季、夏季及秋季的氣溫變化。
關鍵詞 氣溫;變化特征;分析;內(nèi)蒙古庫倫;1986—2016年
中圖分類號 P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230-01
近些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影響,庫倫旗氣溫也有所變化,并嚴重影響到當?shù)剞r(nóng)牧業(yè)的發(fā)展[1-2]。因此,本文利用1986—2016年庫倫旗氣溫資料,分析其變化特征,以期為深入掌握氣候變化趨勢、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推動庫倫旗農(nóng)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3-4]。
1 年平均氣溫變化特征
1.1 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1986—2016年庫倫旗年平均氣溫為7.6 ℃,近31年氣溫呈平緩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99 ℃/10年(圖1)。1997年前庫倫旗處于偏冷期,1997年后為偏暖期。31年中年平均氣溫最大值為8.8 ℃(2007年),年平均氣溫最小值為6.2 ℃(2010年),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2.6 ℃。
1.2 平均氣溫季變化
近31年庫倫旗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氣溫變化趨勢與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均呈上升趨勢,而冬季平均氣溫則趨于降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38、0.227、0.181、-0.249 ℃/10年。
2 年最高氣溫變化特征
2.1 平均最高氣溫年際變化
1986—2016年庫倫旗平均最高氣溫呈逐年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86 ℃/10年。1997年前庫倫旗年平均最高氣溫基本小于多年平均最高氣溫,沒有顯著的上升趨勢;1997—2016年呈波動上升趨勢,最高氣溫大都超過多年平均最高氣溫(圖2)。近31年最高氣溫最大值為14.7 ℃(2014年),最小值為11.6 ℃(2010年),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3.1 ℃。庫倫旗年平均最高氣溫與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
2.2 平均最高氣溫季變化
1986—2016年庫倫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15.1、28.1、14.2、-3.6 ℃,近31年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最高氣溫變化趨勢與年平均最高氣溫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均呈逐年增加趨勢,而冬季平均最高氣溫趨于下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04、0.282、0.211、-0.352 ℃/10年。
3 年最低氣溫變化特征
3.1 平均最低氣溫年際變化
近31年庫倫旗年最低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圖3),氣候傾向率為0.148 ℃/10年,多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5 ℃。1986—2016年年最低氣溫最大值為3.8 ℃(2007年),最低值1.6 ℃(1987年),兩者相差2.2 ℃。
3.2 平均最低氣溫季變化
近31年庫倫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變化起伏波動均較大,其中春季、夏季及秋季平均最低氣溫呈上升趨勢,冬季平均最低氣溫則呈下降趨勢,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348、0.253、0.159、-0.167 ℃/10年??梢娫斐蓭靷惼炷昶骄畹蜌鉁刂鹉暝黾拥脑蚴谴杭尽⑾募炯扒锛練鉁卦龈摺?/p>
4 結(jié)論
(1)1986—2016年庫倫旗年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多年平均氣溫為7.6 ℃,氣候傾向率為0.099 ℃/10年。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氣溫變化趨勢與年際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冬季平均氣溫則趨于降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氣溫的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38、0.227、0.181、-0.249 ℃/10年。
(2)庫倫旗年最高氣溫呈逐年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86 ℃/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204、0.282、0.211、-0.352 ℃/10年。
(3)庫倫旗年最低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多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5 ℃,氣候傾向率為0.148 ℃/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低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348、0.253、0.159、-0.167 ℃/10年。
(4)造成庫倫旗年氣溫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春季、夏季及秋季的氣溫變化。
5 參考文獻
[1] 王志杰,蘇嫄,王志泰.1953—2010年安康市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5,31(27):236-243.
[2] 薩日娜,包永蓮.近50年通遼地區(qū)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2013(16):236-238.
[3] 張桂珍.巴雅爾吐胡碩地區(qū)50多年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2015(3):117-120.
[4] 王濤,陳云蔚,孫小平,等.臨安近50年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浙江氣象,2009,30(1):3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