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孫暢 蒲靜
摘要 對2016年隴南市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并對其主要氣候事件的影響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平均氣溫偏高到異常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時數偏多;主要的氣候事件有高溫、干旱、局地暴雨、冰雹等。
關鍵詞 氣候條件;時空變化;氣候事件;甘肅隴南;2016年
中圖分類號 P4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222-02
隴南是甘肅省農業(yè)大市,其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農業(yè)生產,而氣象條件是影響農業(yè)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隴南市氣象要素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對2016年隴南市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并且評估主要氣候事件的影響,以減輕不利氣象條件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的影響,為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提供依據。
1 基本氣候概況
2016年隴南市降水量正常,平均氣溫偏高到異常偏高,日照時數偏多。從四季氣候情況看,冬季(1—2月)各縣(區(qū))中,除禮縣、康縣、武都、宕昌降水量偏少外,其他地區(qū)均正常;各縣平均氣溫正常;全市各縣(區(qū))日照均屬偏多。春季全市各縣降水量正常到偏多,第一場區(qū)域性透雨出現(xiàn)時間略早;有相對低溫時段,但平均氣溫偏高,多數縣晚霜凍結束日期偏早。夏季平均氣溫異常偏高,各縣(區(qū))降水量偏少到顯著偏少,多縣氣溫、降水量出現(xiàn)極值;秋季全市平均氣溫偏高,有相對低溫時段,多數縣早霜凍出現(xiàn)日期偏遲,全市各縣降水正常到偏多。總體來看,2016年隴南市的氣候為冬季寒日少、春季回暖穩(wěn)、夏季高溫異常,秋冬暖、雨量少的特點較為明顯。
2 主要氣候要素的時空變化特點分析
2.1 氣溫
2016年全市各縣平均氣溫為10.5~16.3 ℃,與常年相比,兩當縣、康縣均偏高0.8 ℃,其余縣異常偏高1.0~1.3 ℃,成縣、徽縣、禮縣、西和縣、宕昌縣為建站以來的極高值。春季各縣平均氣溫為11.0~16.7 ℃,康縣、兩當縣、文縣、徽縣處于正常水平(距平在0.8 ℃以內),其余各縣均比常年偏高1.1~1.5 ℃。秋季各縣平均氣溫為10.8~16.3 ℃,與常年相比,全市各縣距平為0.7~1.6 ℃,各縣均偏高。多數縣霜凍出現(xiàn)日期略遲,兩當縣、禮縣、西和縣最早出現(xiàn)在10月29日,文縣、武都區(qū)最遲,出現(xiàn)在11月26日。初冬12月各縣平均氣溫為1.1~7.4 ℃,與常年相比,全市各縣距平為1.8~3.0 ℃,屬異常偏高,文縣、康縣、徽縣、兩當縣為次于1968年的次高值,其余縣為建站以來的極值。
2.2 降水
2016年全市各縣降水量為383.2~689.3 mm,與常年相比,除宕昌縣偏少21%外,其余各縣均屬正常,距平為-17%~3%。后冬1—2月各縣降水量為1.5~19.5 mm,與常年相比,徽縣、兩當縣均屬正常,其余各縣偏少21%~67%。春季各縣降水量為119.7~212.7 mm,與常年相比,文縣、武都、徽縣、康縣偏多23%~30%,其余各縣正常,降水距平為-8%~18%。全市春季第一場局域性透雨出現(xiàn)在4月13日,較歷年偏早8~10 d。其中,文縣第一場透雨出現(xiàn)在5月3日,比常年偏遲;宕昌縣第一場透雨出現(xiàn)在3月22日,比常年偏早。降水整體時空分布不均,不同縣旬降水量變化大,有局地短時強降雨,也有相對少雨時段。全市夏季有連續(xù)少雨天氣,出現(xiàn)嚴重伏旱。夏季各縣降水量為108.3~283.0 mm,與常年相比,禮縣顯著偏少52%,其余各縣偏少21%~40%。秋季降水整體正常,但徽成盆地初秋降水依然偏少。秋季各縣降水量為82.6~184.0 mm,與常年相比,武都、禮縣偏多23%~56%,其余各縣正常,降水距平為-19%~11%。初冬12月各縣降水量為0.1~5.4 mm,與常年相比,文縣異常偏少89%;西和縣、宕昌正常,距平為5%~19%;康縣、徽縣顯著偏少46%~63%;其余縣偏多32%~44%。
2.3 日照
2016年全市各縣日照時數為1 697.8~2 203.2 h,全市各縣偏多5.1~330.7 h,武都日照時數為2 203.2 h,為建站以來的極值。冬季多數縣日照時數偏多。春季全市各縣日照時數為447.4~572.4 h,除徽縣偏少21.8 h外,其余縣偏多3.9~76.4 h。夏季全市各縣日照時數為517.4~689.5 h,全市各縣偏多20.1~156.6 h。秋季全市各縣日照時數為277.2~439.5 h,除文縣、禮縣、徽縣、宕昌縣、兩當縣偏少6.0~79.1 h外,其余縣偏多1.3~37.2 h。初冬12月全市各縣日照時數為120.1~176.0 h,除文縣、武都偏多12.3~17.5 h外,其余縣偏少0.7~36.3 h。
3 主要氣候事件及其影響
3.1 春季多次出現(xiàn)降溫天氣,高海拔山區(qū)受危害
入春以來,隴南市先后出現(xiàn)了6次較強冷空氣過程,并伴有降水、降溫;分別出現(xiàn)在3月8—10日、4月3—5日、20—22日和5月5—7日、11—13日、24—26日,其中3月8—10日、5月5—7日、11—13日3次過程降溫幅度為8~11 ℃,降水量級較大;武都、宕昌、禮縣、西和高海拔山區(qū)出現(xiàn)降雪和凍害;另外3次降溫幅度為5~9 ℃,但日平均最高氣溫降幅為8~14 ℃,高海拔山區(qū)出現(xiàn)降雪和凍害。在這6次冷空氣過程中,多次過程影響范圍廣,席卷了隴南市全境,部分縣、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降雪天氣過程,高山地區(qū)積雪深度達13 cm;影響交通和林木花果的生長。
3.2 夏季高溫干旱嚴重,影響作物生長
2016年夏季全市降水偏少21%~53%,其中8月降水顯著偏少到異常偏少;降水日數整體偏少,進入8月中旬全市各縣無降水,全市8月雨日均打破歷史最少記錄。全市夏季氣溫偏高到異常偏高,高溫日數多,致使全市的農業(yè)遭遇嚴重旱災,農業(yè)經濟損失嚴重。
4 氣候對各行業(yè)的專題影響評價endprint
4.1 氣候對農業(yè)、林業(yè)生態(tài)的影響
2015年秋季降水基本正常,秋播時墑情適宜,利于秋播,秋末11月至初冬12月,全市降水量少,對冬小麥苗期長勢有一定影響,到越冬期麥苗一、二類苗僅占總播種面積的20%~30%。
夏季氣溫顯著偏高到異常偏高,全市各縣降水顯著偏少到異常偏少,日照偏多,出現(xiàn)嚴重的伏旱;對秋糧作物生長不利,局地雷暴影響了夏收進程,影響秋糧的生長[1-2]。夏末到初秋的少雨天氣使得林區(qū)的蠕蟲生殖較多,對樹木生長有害。秋季氣溫偏高,降水正常到偏多有利于緩解夏季的干旱,但仍然無法彌補夏季高溫少雨對農業(yè)及林業(yè)生態(tài)造成的損失;降水對秋播增墑有利[3-4],全市秋播及秋收進展順利,到秋末各縣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良好,加之增加了科技指導,農作效益較好。進入冬前生長期,一類苗占播種面積的54%,二類苗占播種面積的32%。
4.2 氣候對水資源的影響
全市春季降水量偏多,但局地出現(xiàn)少雨時段,部分旬氣溫異常偏高,對補充江河流量、人民生活和農業(yè)生產不利。全市夏季降水顯著偏少到異常偏少,但縣域間變化大,局地既有少雨時段,又有短時暴雨、冰雹,給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造成了一定困難和問題,對補充水源及江河的流量不利。秋季降水正常到偏多、相對雨日多、雨勢平穩(wěn),對補充地下水源及江河的流量有利。
4.3 氣候對交通、旅游業(yè)的影響
春季全市平均氣溫正常到偏高,大部分地區(qū)降水正常,大部分地區(qū)日照時數偏多,旬氣溫高低變化大,對交通安全運輸、人們出行訪友、旅游有一定影響,但整體有利于出行、旅游。夏季氣溫顯著偏高到異常偏高,降水異常偏少,日照偏多,高溫少雨天氣利于交通及旅游等。秋季降水正常到偏多,相對雨日多;雨勢平穩(wěn),利于交通及人們外出旅游及野外活動。
4.4 氣候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
冬季全市降雨日數偏少,全市各縣氣溫正常到偏高,對污染物擴散不利,空氣質量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對人體健康不利。寒冬氣候使采暖用煤量相對加大,對空氣質量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較不利,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全市春季氣溫正常到偏高,大部分地區(qū)降水正常,對空氣質量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較有利。但春末出現(xiàn)的局地雷雨、大風天氣對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夏季降水縣域間降水變化大,多局地雷雨,易引發(fā)山洪,對空氣質量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不利,公路修復建設施工單位較多,建筑范圍較廣,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秋季降水正常到偏多、相對雨日少、雨勢平穩(wěn),對補充地下水源及江河的流量有利。
5 參考文獻
[1] 王國慶,張建云,賀瑞敏,等.黃河蘭州上游地區(qū)降水、氣溫變化及趨勢[J].干旱地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23(1):77-81.
[2] 謝菲,于延勝,路賓朋.老河口市近57年來氣候變化特征[J].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9,4(4):81-85.
[3] 何燕,徐世宏,歐釗榮,等.廣西氣候條件對水稻生產的影響評估及建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16):8521-8524.
[4] 李翠金.異常干旱氣候事件及其對農業(yè)影響評估模式[J].地理學報,2000(增刊1):39-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