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寶
摘要 桂花是中國傳統(tǒng)十大花卉之一,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被視為傳統(tǒng)名花。筆者從桂花的品(變)種及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及育苗方法等方面做了詳細闡述,總結出了桂花的系列育苗技術,以期為桂花種植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桂花;特征特性;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147-01
Abstract Osmanthus fragrans is one of the ten most traditional flowers in China,and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which is regarded as a traditional flower.The article detailed elaborated varieties(varieta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rowth habit and seedling method of Osmanthus fragrans,summarized the series of seedling techniques of Osmanthus fragran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Osmanthus fragrans planting.
Key words Osmanthus fragrans;characteristic;seedling technique
1 桂花的形態(tài)特征、分布與生境
1.1 形態(tài)特征
桂花是常綠喬木或灌木,最高達18 m,皮灰褐色,芽疊生。單葉革質對生,長橢圓形,長7~14 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上半部有鋸齒,兩面無毛。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花小黃白色或橙色,具濃香。核果紫黑色,歪斜呈橢圓形。花期在9月至10月上旬,果期為翌年3月。
1.2 產(chǎn)地分布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為木犀科木樨屬,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qū),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qū),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四川、云南、湖南、江蘇等地,均有野生種生長,現(xiàn)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其適生區(qū)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1.3 適生環(huán)境
桂花性喜溫暖濕潤,忌積水;喜光稍耐陰、日均6~8 h光照,抗逆性強但不耐寒;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忌堿性;對HF、Cl2等有抗性且具吸附能力。
2 桂花的品(變)種及觀賞性
2.1 常見品種系
現(xiàn)初步整理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劃分為4個品種群。①品種群。特征是葉片的主脈與側脈之間交角大,近垂直狀態(tài)。包括大葉四季桂、小葉四季桂。②品種群。常綠灌木,雌雄異株,樹冠圓球形。樹皮淺灰色、較平滑,皮孔稀疏。包括大花丹桂、朱砂丹桂、寬葉紅等。③品種群。常綠小喬木、樹勢強健,皮灰色,皮孔圓形或橢圓形。包括大花金桂、柳葉蘇桂、波葉金桂等。④品種群。樹冠圓球形,枝葉稠密,長勢良好。皮淺灰色,皮孔多且大,似雪花。包括白潔、純白銀桂、青山銀桂等。
2.2 桂花的變種
桂花的變種有以下幾種。①四季桂組,18種?;ò咨螯S色,花期很長,5—9月連續(xù)開放數(shù)次;②丹桂組,37種?;ń奂t或橙紅色,秋季開花;③金桂組,43種?;S色,秋季開花;④ 銀桂組,56種?;ń咨?,秋季開花。
2.3 桂花的觀賞性
桂花終年常青,花期正值仲秋,香飄數(shù)里,芳香四溢。桂花作為著名的觀賞植物,常被植于庭院、公園或廟宇?,F(xiàn)代園林中常植于草坪、空地,亦可作行道樹或綠籬,與山石、松柏配置,效果好。我國有很多賞桂佳處,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桂林桂林,桂樹成林”的俗語;古都金陵共有中山陵、玄武湖、珍珠泉、雨花臺、南林大(全球桂花研究中心)和南師大6處賞桂點。首數(shù)中山陵,景區(qū)栽植桂樹2萬余株,40多個品種,每年都會舉辦桂花展,吸引許多人士前來觀賞。
3 桂花的繁殖方法
桂花以無性繁殖為主,有嫁接、播種、壓條、扦插等方法。相關細節(jié)因品種的不同略有差異,具體如下。
3.1 嫁接法
砧木可用女貞、白蠟等。適于春、夏季進行,以陰天或雨天嫁接成活率高。初春萌芽前,距地面5 cm處剪斷砧木,接穗選用一至二年生10~12 cm健壯枝,將基部兩側削成45°的斜面。在砧木一側約1/3處縱切一刀,深2~3 cm。將接穗插入切口內,使形成層對齊,綁緊,埋土培養(yǎng)。缺點是親和力差,接口愈合較慢。
3.2 壓條法
分低壓和高壓2種。①低壓。需選擇低分枝或叢生的桂花母株,于春季到初夏,將下部一至二年生易彎曲部位的枝用利刀切割或環(huán)剝達木質部,壓入3~5 cm深的條溝內并固定[1-2]。②高壓。于春季從母樹中選一至二年生枝條,環(huán)剝后將傷口用培養(yǎng)基質包裹,扎緊塑料袋。培養(yǎng)過程中,始終保持基質濕潤,秋季發(fā)根后剪離母株。缺點是有一定局限性,受季節(jié)、母株等限制。
3.3 扦插法
春季發(fā)芽前,選一年生、發(fā)育充實的枝條,切成5~10 cm長。上部留2~3葉,插于河沙或黃土苗床,株行距3 cm×20 cm。及時灌水遮蔭,保持溫度為20~25 ℃、相對濕度為85%~90%,2個月可生根。缺點同壓條法。
4 扦插管理
當前田間生產(chǎn)以嫩枝短穗扦插為主,這是因為該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簡易、成活率高,現(xiàn)簡要歸納如下。
4.1 扦插時間endprint
宜在每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或9月中旬至10中旬進行。因為此時新梢完成營養(yǎng)生長,貯存了較多的養(yǎng)分,有較強的組織分生能力,且外界溫度適宜,易生根。
4.2 苗圃地選擇
苗圃應選擇基質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苗床按寬×高×步道寬=0.90 m×0.15 m×0.40 m的規(guī)格整平,用FeSO4 7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畦面可采用棚高2 m、50%遮陽率的遮陽網(wǎng)覆蓋[3-4]。
4.3 插穗選擇及處理
以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桂花植株作為母樹。剪取樹冠外圍上部的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作為插穗,以中、上部向陽面的枝條為最佳。每穗剪成8~10 cm,上部保留2片葉,上端平剪,基部斜剪,分級捆成小把,用1/10 000的1號ABT生根粉浸泡1 h,按徑級分床扦插。入土深度為插條的2/3,株行距3 cm×20 cm,可插150萬株/hm2。
4.4 插后管理
扦插完后及時灌水或噴水,并遮蔭,保持溫度為20~25 ℃、土壤濕度為5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7 d后,用CuSO4水溶液進行苗床殺菌。視天氣干燥程度,白天間隔2~4 h噴1次水,保持葉片濕潤。扦插初期蔭棚遮蔭度保持在80%左右;10 d后,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0.5%過磷酸鈣和0.1%尿素溶液1次,并做到勤拔草;1個月后小苗基本生根,可揭去薄膜,增加光照,保持每月灌水1~2次,可追施0.05%葉面肥葉面寶;4月后適時撤去遮陽網(wǎng)煉苗,待苗高6~8 cm時,應及時補加5%追肥CO(NH2)2,間隔15 d噴澆1次,連續(xù)3次。9—10月或翌年春季即可移栽上盆[5]。
5 參考文獻
[1] 陳志生,林祥,葉秋慧,等.山桂花育苗與造林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7(17):155.
[2] 陳邦清,魯曉雄,付娟,等.“金滿圓”良種桂花育苗技術[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2(3):1-3.
[3] 劉立祥.綠化苗木桂花的育苗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5(4):45.
[4] 馮建民.桂花觀賞特性及繁殖技術[J].安徽林業(yè)科技,2011(2):74-75.
[5] 徐玉芬.桂花常用繁殖方法[J].農(nóng)村實用技術,2007(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