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旬勝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花生根腐病、莖腐病的危害癥狀和二者的區(qū)別,闡述了2016年威海市文登區(qū)花生根莖腐病的發(fā)生情況,分析其發(fā)病原因,并據(jù)此提出了相應的綠色防控技術。
關鍵詞 花生根莖腐病;危害癥狀;發(fā)生原因;綠色防控;山東威海;文登區(qū);2016年
中圖分類號 S435.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128-01
威海市文登區(qū)地處膠東半島東端,是全國著名的“花生之鄉(xiāng)”,常年種植花生2萬hm2?;ㄉ俏牡菂^(qū)主要的油料作物、經濟作物和出口創(chuàng)匯作物,在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帶動縣域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連年種植,花生根莖腐病普遍發(fā)生,且危害日趨嚴重,一般使花生減產20%左右,嚴重的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或毀種。由于花生根腐病和莖腐病經?;旌习l(fā)生,有時難以區(qū)分,所以當?shù)剞r民習慣將2種病害統(tǒng)稱為花生根莖腐病。
1 危害癥狀
花生根腐病以危害根部為主,各生育期均可發(fā)生。若花生在播后苗前染病,可引起爛種、爛芽;幼苗受害后主根變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后主根根莖上出現(xiàn)凹陷的長條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爛易剝落,無側根或側根很少,病株地上部矮小,葉片發(fā)黃,開花結果少,且多為秕果[1-3]。
花生莖腐病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fā)生,以生長前期和中期較多。染病后,子葉先變黑腐爛,然后莖基部及地下莖出現(xiàn)水漬狀黃褐色病斑,后繞莖或向根莖擴展形成黑褐色病斑;地上部葉色變淺發(fā)黃、中午打蔫,第2天又恢復。發(fā)病嚴重時,莖基部腐爛,全株萎蔫、枯死[1-3]。
2 花生根腐病和莖腐痛的主要區(qū)別
花生根腐病菌屬半知菌亞門,主要是根部受害,發(fā)病嚴重的植株僅剩主根,無須根[1-2];花生莖腐病菌屬子囊菌亞門,主要是主莖第1對側枝或根莖中上部受害[1-3],嚴重的拔出植株,髓部干枯中空,地上部與地下部以病部為界分成兩段,甚至只能拔出地上部分[3]。
這2種病菌均在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農事操作傳播,從傷口侵入,雨水多、濕度大利于發(fā)?。恢夭绲?、砂土地及春播、地膜田發(fā)病重,夏播田發(fā)病輕[1-3]。
3 2016年花生根、莖腐病發(fā)生情況調查
2016年文登區(qū)花生根莖腐病大發(fā)生,發(fā)生面積達到1.67萬hm2,造成產量損失達2 114.6 t,價值1 269萬元,發(fā)生面積、發(fā)生程度均為歷史最嚴重年份。
從調查情況看,2016年5月7日藥劑拌種,5月8日覆膜播種,5月26日調查仍未出苗,由于長時間未出土,花生種子已經開始吸水萌動,有的胚芽已伸長,但根尖部分腐爛,不能正常生長。
4 發(fā)病原因分析
2016年4月16—17日降水36.5 mm,農民為了搶墑播種,大部分覆膜花生于4月下旬即播種完畢,5月2日、3 日、5日、6日持續(xù)4 d降水,露地花生于5月7—10日搶墑播種。由于持續(xù)降水,光照偏少,導致地溫持續(xù)偏低,最終導致花生出土時間過長,自身營養(yǎng)消耗過多,尚未出土就遭受病菌侵染。
4.1 氣候條件
2016年花生播種期(4月下旬到5月下旬)降水偏多,光照偏少,氣溫起伏不定。氣溫較常年偏高1.4 ℃,但起伏較大,其中4月下旬較常年偏高2.8 ℃,5月上旬與常年持平,比4月下旬低0.6 ℃;4月中旬至5月下旬降水較常年偏多18 mm,其中5月上旬較常年偏多13 mm,偏多73.03%;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光照較常年偏少34.8 h,偏少14.85%,其中5月上旬較常年偏少21.6 h,偏少27.73%(圖1~3)。
4.2 種子質量
部分花生田2015年收獲時遇雨,未能及時晾曬,導致花生種子質量略有下降,且花生種子部分為本地自繁自育,也是導致花生根、莖腐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生重的原因之一。
4.3 栽培管理方式
4.3.1 播種時間過早。由于文登區(qū)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滿足土壤墑情,4月20日后土壤墑情一旦適合,農民就開始播種覆膜花生,而此時正值季節(jié)交換,溫度波動較大,氣溫能夠滿足花生播種條件,遇降水或冷空氣,地溫隨即下降,花生出土時間較長,出苗勢下降,極易被病菌侵染。
4.3.2 施肥結構不合理。農民注重施用N、P、K等大量元素化肥,而輕視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長此以往,造成花生自身抗病、抗逆能力下降。
4.3.3 未進行種子處理。一是不習慣提前曬種;二是由于文登區(qū)農戶種植花生首先是為滿足自身食用油,農戶片面地認為使用農藥有殘留對人身有害,對種子包衣認識不足,有抵觸情緒,而不愿意種子包衣。
4.3.4 播種過深?;ㄉシN深度以3~5 cm為宜,農戶不能根據(jù)土壤墑情確定播種深度,往往超過5 cm,也是導致花生出苗時間長、出苗勢弱的原因之一。
5 綠色防控技術
一是實行輪作。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輕病田隔年輪作,重病田實行3~5年輪作。避免與大豆、甘薯套種、間種[1-2]。二是種子處理。播種前精選無病種子,曬種后用350 g/L精甲霜靈按1∶2 500,或用25 g/L咯菌腈600~900 g/hm2種子包衣[4]。三是適期晚播,合理播深。結合土壤墑情和天氣條件,建議文登區(qū)花生播種適期掌握在5月1—20日,合理確定播種深度,減少花生出土時間,確保一播全苗。四是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施用凈肥,增施腐熟有機肥和中微肥,追施草木灰[3]。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在花生生長季節(jié),及時中耕除草、拔除田間病株,并帶至田外銷毀。五是深翻改土?;ㄉ斋@后及時深翻土地,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六是化學防治?;ㄉR苗后加強檢查,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封鎖中心病株,或帶出田外銷毀,然后用25 g/L咯菌腈或30%噁霉靈水劑800~1 000倍液灌根,或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1~2 g/m2噴霧,隔7~15 d噴1次。為增強花生長勢,可在藥液中加入葉面肥,分別于齊苗后、開花前各噴1次。
6 參考文獻
[1] 任秀芝.花生根莖腐壞病的防治[J].鄉(xiāng)村科技,2014(11):18.
[2] 賴總輝.花生根莖腐壞病的防治[J].現(xiàn)代園藝,2012(21):69.
[3] 魏德永,周清然,李蓮娜.花生根腐病、莖腐病的發(fā)生與無害化防治技術[J].科學種養(yǎng),2012(6):30.
[4] 宮瑞杰.不同藥劑不同時期防治花生根腐病效果對比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7):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