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航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53-03
悠悠喜步河畔,縣城城鄉(xiāng)結合部3公里處,坐落著一所環(huán)境清新優(yōu)雅,學風校風純正的花園加樂園式的學校--長順縣第三小學。學校于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一所公辦全日制半寄宿制小學。整合教育資源學校布局調整給我校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學校占地面積346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4645平方米,運動場面積為8674平方米,總投資3000余萬元?,F設置有33個教學班,在校生1628名,其中寄宿制學生478名,是全縣規(guī)模最大的寄宿制小學之一。
2016年8月以來,站在打造特色學校、促進內涵發(fā)展的新起點,長順縣第三小學確立了"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定位了“自主教育”特色建設方向。
1.“自主教育”特色的提出
1.1 實施“自主教育”是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蛾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條件,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也再次強調:"學校教育要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實施“自主教育”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關注并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這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1.2 實施“自主教育”是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人才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新建的農村寄宿制小學,師生主要來源于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完小、村級小學、辦學點。從教師層面上說,目前大多教師仍拘泥于"他主教育"的模式中,以培養(yǎng)學生記憶書本知識和筆試能力為主的教學方式,還在扼殺著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諸多素質的充分發(fā)展;從學生層面上說,學生在長期的"聽講"、"聽話"教育影響下,思維和探究、合作與交流受到了限制,天性和自主發(fā)展能力受到了壓抑,表現出來的是被動性強而主動性差,驅使性強而獨立性弱,自卑性強而自信心弱的現象。加之,學校有上千名學生食宿,學校的設置與生源特點給管理育人上帶來了新的課題。所以,開展以"自學、自主、自理、自治"為核心的“自主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從家長層面上說,由于農村長輩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一味地寵愛和過分呵護,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自理自主能力和承受生活艱辛的毅力。凡此種種,導致了目前教育對象常常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嚴重缺乏是非明辯能力,情緒自控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以及融入社會的交際能力等。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習力、競爭力、創(chuàng)造力成為人的第一能力。相應的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人對社會的各種適應能力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轉變教育方式、培養(yǎng)自主人才"就成為當務之急。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1.3 實施“自主教育”是學校特色建設和品牌打造的需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也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這說明"辦出特色"是國家對學校的要求,而且"辦出特色"可以使學校更快地"提高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和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渴望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有特色、有品牌的學校學習成長。目前,全國各地很多學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積極成效,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因此,創(chuàng)建特色、打造品牌時不待我。這是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的需要,是學校能夠保持強大的競爭力,滿足社會和家長對學校生產和制造"優(yōu)質產品"的需求。
2.“自主教育”特色的界定
(1)自主教育是培養(yǎng)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精神,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促進其主動發(fā)展的終生教育。
(2)自主教育的內容是開發(fā)受教育者的體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
(3)自主教育的原則是以人為本,對受教育者無條件地積極關注。
(4)自主教育實現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對象成為主體。同時,自主教育從另一側面提出了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途徑,即通過每一個個體的充分發(fā)展來實現社會的發(fā)展。
總之,本課題的研究與實施,是指在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小學教育任務過程中,始終把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促進師生自主發(fā)展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
3.“自主教育”的實施目標及內容
“自主教育”的目標指向:
"培育一種意識,提升兩種能力,形成三小氣質"。即培育自主意識,提升自主養(yǎng)成和自主發(fā)展能力。其核心是著眼于師生自主意識的培育,致力于師生獨立自主性、主動合作性和積極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落足于師生的自主養(yǎng)成和發(fā)展能力上,讓他們成為生活、學習、活動、管理、評價的主人,使之逐步形成新型的"自主人格"。
通過實施“自主教育”,形成獨具特色的"三小氣質":
——領導氣質:睿智、正直、協(xié)作、果敢、擔當;
——教師氣質:陽光、熱情、高雅、智慧、卓越;
——學生氣質:自信、文明、豁達、膽識、智慧;
——家長氣質:耐心、責任、尊重、熱情、大度。
“自主教育”的實施內容:
(1)教師層面。教師方面的自主教育主要包括"自我學習、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等內容,主要表現為轉變教師的育人理念和執(zhí)教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讓教師成為自主教育的典范。通過自主教育,實現"成長在學校、成功在講臺、成才在崗位"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目標。
(2)家長層面。家長方面的自主教育主要包括"參與孩子成長、影響孩子成長、感受孩子成長"等內容,主要表現為逐步改變家長的人才觀和育子方法,改變家長影響孩子成長的不良習氣和行為,創(chuàng)設一個有助于孩子健康發(fā)展、自主發(fā)展的家庭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家校之間積極互動、密切合作的育人環(huán)境。讓家長的一言一行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榜樣,成為學校實施“自主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視的輔助力量。endprint
(3)學生層面。學生方面主要通過"生活自理、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管理自主、評價自主"(簡稱"五自")五個方面的內容實施,推進“自主教育”的扎實開展。讓學生在各方面體現主體作用,發(fā)揮"能動"品質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自身潛在優(yōu)勢,提升自身多元品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性情和習慣。
生活自理——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在逐步掌握生活自理要點及方法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審美能力,形成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好品質。
學習自主——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在學習自理中,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終生愛學習、會學習奠基。
活動自主——培養(yǎng)目標:由政教處與學生,或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共同預設活動內容,讓學生自主策劃、自行組織開展,達到活動上自主、行為上自律、品德上自育之目的,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
管理自主——培養(yǎng)目標:變"他律"為"自律",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自律自育、提高管理能力,形成自我教育的品質和合作精神。
評價自主——根據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管理四方面制定的目標和內容,學校配之多元素評價《細則》,努力構建激勵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多元評價體系。
4.“自主教育”的實施策略及途徑
實施策略及途徑分別從"教師板塊"、"學生板塊"、"家長板塊"、"課堂教學板塊"、"德育板塊"五大板塊進行闡述。
4.1 教師板塊:打造三小教師氣質,樹立三小教師形象。
(1)學校在教師中推出以"陽光、熱情、高雅、智慧、卓越"為核心的氣質標準。具體表現為大力倡導教師以優(yōu)雅形象引導學生,健壯身體影響學生,良好素養(yǎng)熏陶學生,扎實專業(yè)提升學生,良好人緣吸引學生。教師要時時刻刻以"三小氣質教師標準"要求自己,使之形象、專業(yè)和人品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賴。
(2)構建"三大成長平臺",營造教師幸福工作家園。教師既是自主教育的實施者,又是氣質教育的受益者。學校努力構建"課題科研平臺"、"五級成長平臺"、"開放聯(lián)動平臺",打造教師的"幸福氣質"。通過構建三大平臺,有效提高廣大教師的核心競爭力,讓新教師在三年之內得到快速成長,青年教師在五年之內找到位置,扎扎實實地促進教師內涵發(fā)展。
(3)學校與教師共同制定《長順縣第三小學教師五級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并引領教師人人制定《個人專業(yè)發(fā)展計劃》。讓每位教師都有實踐的陣地,都有提升發(fā)展的機會。以此推動教師向著合格→種子→能手→領銜→首席教師的目標自主發(fā)展、逐級發(fā)展。
4.2 學生板塊:打造三小學生氣質,展示三小學生風采。
學校在學生中推出以"自信、豁達、真誠、膽識、智慧為核心氣質標準的同時,跟進如下策略及途徑:
(1)推行"一三五"教育工程。即一種形象,三個習慣,五種素養(yǎng)。其中,"一種形象"是指有氣質的現代學生形象;"三個習慣"是指自覺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言行習慣、文雅的禮儀習慣;"五種素養(yǎng)"是指:一是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二是能畫一幅好畫,三是能寫一手好字,四是能掌握好一項健身技能,五是能掌握一項力所能及的勞動本領。這些對形成學生氣質與特長,提高學生生存能力具有實在意義,是多元智能在每個學生身上的體現。
(2)開展"五自"活動,即生活自理、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管理自主、評價自主。學校課題組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缺失和需要,分別編制了低、中、高段《"五自"活動指導要點及操作評價手冊》,付諸于課內外的指導與實踐之中。為了確保此項工作的有效化和常態(tài)化,學校逐項配以評價工具,采取學生日評,教師、家長周評,月末總評的方法,著力推進"五自"活動的落實到位。從而,使學校特色建設工作形成聯(lián)手互動、齊頭并進的格局。學校后勤處宿管辦在創(chuàng)建"一舍一主題一特色"的宿舍文化基礎上,要向著"五型"(自主型、節(jié)約型、環(huán)保型、學習型、溫馨型)宿舍文化建設方向推進。
(3)構建三大快樂體系。只有當學生"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的時候,學生才能夠真正地、主動地投入到各種學習活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激情,才能切實享受到學習活動的快樂。學校要全面實施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計劃,構建快樂課堂、快樂大課間 、快樂大舞臺"三大"體系。
①快樂課堂以"自主學習,輕負高效"為主題,在課堂中注重"三動",即師生互動,思維靈動,精神感動。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體驗生活,受到啟迪;
②快樂大課間以"強健體魄,健康未來"為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全校性的"快樂課間,繩采飛揚"活動,各班要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同時,學校選擇一項體育運動作為特色項目做透做強,做出影響。
③快樂大舞臺以"我生我才、個性飛揚"為主題,成立絲網花社團、小小科技館、古箏坊、三小民樂團、口語交際等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嶄新的活動空間與展示舞臺。
4.3 家長板塊:打造三小家長氣質,發(fā)揮家長輔助力量。家庭教育是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主要輔助力量,而家長是實施“自主教育”不可忽視的一支教育隊伍。因此,學校在家長中推出以"耐心、責任、尊重、熱情、大度"為核心的氣質標準。通過多種途徑如成立家長學校、舉辦家長講座、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自主教育聯(lián)系卡》等舉措,組織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幫助家長逐步改變影響孩子成長的不良習氣和行為,逐步掌握良好的教育子女方法,助推家長創(chuàng)建一個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自主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學校要成立"小學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其宗旨是:加強學校與家庭的緊密聯(lián)系,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促進學生家長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幫助,共同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致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以"四大活動"為載體推動聯(lián)合會工作:一是開展"家訪活動",筑起家校溝通的橋梁。家訪曾經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傳統(tǒng)。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學校的家訪幾乎不復存在,而代之以電話、短信等聯(lián)系方式,它盡管縮短了家校的時空距離,但卻過濾掉了許多語言無法傳達的信息,削弱了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了架設人與人之間真實、真切、真情的橋梁,學校開展家訪活動,讓教師走進孩子和孩子家長的心靈世界,讓每個孩子和家長都能體驗到學校教育的脈脈溫情;二是開展家長培訓及親子教育活動;三是家長義工進入校園活動,成為教師的助手;四是開發(fā)家長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這些舉措,切實建立家校同心、共同育人機制,讓家長的輔助力量在學校特色建設中得以充分發(fā)揮。endprint
4.4 課堂教學板塊。自主教育在課堂上表現為自主教學,它是“自主教育”的主戰(zhàn)場,也是檢驗“自主教育”成效的最好方式。學校提出"面向全體,樂學善教,著眼未來,和諧發(fā)展"的全新教學理念,提出"自主教學五大原則",各學科要根據教學理念和原則制定工作計劃,組織課堂教學。
遵循自主教學五大原則:
一是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有意識地由教向不教轉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自身素質的構建和養(yǎng)成。
二是整體性原則。自主教學強調知識和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認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和諧發(fā)展。整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從激發(fā)學生主動的掌握知識(學會),到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探索知識(會學);二是優(yōu)化學生學習環(huán)境,把教學看作是一個具有潛移默化性質的陶冶、滋養(yǎng)的過程,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的快樂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激發(fā)學習的內驅力。
三是差異性原則。自主教學是一種承認差異性的教學活動。教學差異性原則要求教師認真研究學生,看到差異;要用溫和的態(tài)度、真誠的心對待學生,善于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正確區(qū)分哪些需要褒揚、一般的關懷、特殊的指導;要正視差異,因材施教,首先找到造成差異的原因,其次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教學藝術,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要正確引導,喚起主動,引導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給他們提供展示特長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自覺、主動地將差異向好的方面轉化。
四是交互性原則。自主教學的交互性原則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合理的課程結構,讓師生能在教學活動中活躍起來;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形成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自身內部的多向反饋結構;要加強教學中的評價與反饋,引導學生自主的評價師生的活動,參與信息交流的組織與調控。
五是開放性原則。教師時刻關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發(fā)生的變化,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形式時考慮更廣泛的因素;要認識學生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對自主教學的基本要點進行再認識;要看到教學方法、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完善,為自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教師上完課,填寫《長順縣第三小學課堂教學效率表》,根據五大原則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總結。
4.5 德育板塊:德育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活動載體,是學校形成良好校風主陣地。德育的工作方式是把少先隊活動,以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納入到生活教育指導的范疇。以養(yǎng)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生活指導、家庭生活指導為抓手,致力于培養(yǎng)有品德、有智慧、有活力、有氣質、有情趣 "五有"新人。
(1)實現學校管理模式的全面轉變。學校確立的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校為本、以發(fā)展為本","三為本"的核心主要表現在"學校自動"、"教師自覺"、"學生自治"三個方面。
(2)編制《向好習慣握手》手冊,形成良好禮儀習慣。推出《向好習慣前進》的校本手冊,讓學生知禮節(jié)、樂學習、懂生活、會創(chuàng)造;讓教師有素養(yǎng)、有智慧、有愛心、有胸懷,通過開展推廣"向好習慣前進"儀規(guī)活動,創(chuàng)設兒童認同的日常文化情境,讓兒童置身其間,耳濡目染。以此為契機,從學生的起居生活、日常禮儀、課堂要求、課間行為、與人相處等諸多方面規(guī)定并進行一日規(guī)訓,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紀律、操守、儀規(guī)、禮節(jié),樹立做文明小公民的意識,促進行為規(guī)范的自律。
(3)開展校園之星的評選活動。積極倡導"三禮三正三無"的良好習慣。"三禮"即知禮節(jié)、懂禮儀、有禮貌;"三正"即形象正觀、衣著正裝、行為正規(guī);"三無"即無極端思想、無傳統(tǒng)暴力(包括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無不良嗜好(包括抽煙、酗酒、上網吧等)。通過自我推薦、自我展示與民主評比、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在全校評選出:學習之星、技能之星、體育之星、勞動之星、才藝之星、誠實之星 、勵志之星、勤儉之星、環(huán)保之星等等。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優(yōu)爭先意識,讓每個學生在自主成長過程中,都能享受到掌聲響起時的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