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王一淞++陸曉平
摘 要: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為了保證觀測資料的準確,需要結合日常工作經(jīng)驗,對DSC2型稱重降水傳感器進行正確的校準和日常維護、故障排除,正確操作避免異常記錄。稱重式降水傳感器對固態(tài)、液態(tài)、混合型降水實現(xiàn)了自動化觀測,減輕了觀測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對固態(tài)降水觀測的準確性。熟練掌握其故障的處理方法,開展必要的儀器維護,對保證觀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郭國家基本氣象站2013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使用稱重降水傳感器。
關鍵詞:DSC2稱重降水傳感器 ;安裝;測試;維護 ;故障分析及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P41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14
稱重式降水傳感器(DSC2型)是由中國華云公司引進,挪威公司改進后研制生產(chǎn)的,該儀器采用振弦測量的技術,以諧振傳感器作為彈性部件,由壓力變化帶動頻率發(fā)生變化,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得到重量。再由收集降水的集水桶經(jīng)稱重單元懸掛在圓柱體支座的法蘭盤上,稱重單元對集水桶內的降水進行稱重,最后根據(jù)稱的降水重量換算成降水量[3]。以輸出脈沖信號的形式連接在自動站上,是一種可以長期在野外使用并自動測量降雨和降雪的設備,它有非常高的運行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能達到目前先進的固體降水自動化觀測水平,為冬季降水量的預報和冬季氣象服務提供了高質量的觀測數(shù)據(jù)。觀測時制為北京時,以20:00為日界。
1 DSC2型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的安裝和測試
稱重式降水傳感器(DSC2型)主要由:外殼、內筒、承水口、載荷元件及處理單元、防風圈、底座組件組成。按照隨設備所附技術手冊的要求,傳感器的基座安裝在水泥澆筑的預埋螺栓上,由此支撐傳感器,傳感器承水器口距地面高度為150cm,器口應保持水平。擋風圈安裝在承水器的周圍,傳感器在防風圈中間,安裝方法是將3根支撐立柱通過支撐板與預埋件螺桿鏈接。要求防風圈高度應比傳感器承水口邊大約高5cm左右。傳感器承水桶中需加適量的水、防凍液和防蒸發(fā)液。傳感器的輸出由線纜通過底座的護套管進入地溝槽,防風罩和降水傳感器的外殼都要統(tǒng)一接地[1]。設備安裝完成后應選擇晴朗天氣進行現(xiàn)場測試,測試方法是通過向盛水桶中緩緩地加入10mm水,模擬雨強為2~4mm/min。過幾分鐘后查看降水數(shù)據(jù),重復測試3次,并分別進行誤差計算和校正。在北方冬季需在盛水器內添加適量防凍液,抑制蒸發(fā)油應采用航空液壓油,加入量應能完全覆蓋液面。按照儀器操作手冊要求,接通傳感器電源,開始啟用稱重式降水傳感器。
2 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的日常維護
每日的7:30、13:30、19:30值班人員按照地面觀測規(guī)范要求巡視觀測場和儀器設備、電源供電情況等[2]。每日定時對儀器進行小清潔,口沿以外的沙塵、積雪、雜物等應及時清除,如果遇到盛水口的口沿被積雪覆蓋,應及時將口沿上的積雪掃入桶內,口沿以外的積雪應及時清除。定時檢查內筒的內液面高度、供電情況。每周定時檢查1次承水口的高度、水平情況。每次有較大的降水過程中,注意分析判斷過程中降水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對儀器進行現(xiàn)場測試。如判斷降水過程降水量較大,可能超過儀器的量程時,應該在降水間歇期間或者降水減弱時及時排水。
3 故障分析及處理方法
微量降雪,無降水顯示??赡芄收显颍合到y(tǒng)通過濾波處理,1h內<0.1mm的降水,自動判斷為干擾值,不作為降水輸出。處理方法:觀測雨量筒,確認為微量降水,定時人工上傳常Z文件時次人工干預,輸入0.0;有降水,無輸出??赡芄收显颍簷z查供電、敏感元件、盛水桶情況。處理方法:供電正常情況下加注?1.0mm降水,若敏感元件發(fā)出嗡嗡聲,則代表盛水筒已滿,降水溢出,但測重不變,要及時清空內筒,然后要添加一定量的蒸發(fā)抑制油和防凍液。檢查載荷元件是否損壞,損壞應及時更換,相應時段定時降水量及分鐘降水人工輸入;降水現(xiàn)象結束,仍輸出降水??赡芄收显颍簷z查擋風圈、器口是否有積雪及結冰,是否落入桶內。處理方法:清潔維護儀器,降水量人工刪除。
4 結語
目前,稱重降水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地面觀測業(yè)務,2014年新觀測業(yè)務調整后,其應用于冬季結冰期降水自動觀測正式記錄,5—9月份作為降水自動觀測的備份儀器,做好日常維護及時發(fā)現(xiàn),正確處理故障現(xiàn)象非常重要。DSC2型稱重降水傳感器產(chǎn)生故障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掌握儀器工作原理、認真正確地按時巡視維護儀器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減少故障發(fā)生,保證降水數(shù)據(jù)的正確及時傳輸。
參考文獻
[1]黃思源,劉鈞.新型自動氣象站觀測業(yè)務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4.
[2]崔講學.地面氣象觀測[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李曉梅(1964-),女,吉林省通榆縣人,工程師,本科,吉林省前郭縣氣象,研究方向:地面測報工作;王一淞(1985-),女,吉林省大安縣人,助理工程師,本科,吉林省前郭縣氣象,研究方向:地面測報工作;陸曉平(1974-),女,吉林省長嶺縣人,高級工程師,本科,吉林省前郭縣氣象,研究方向:地面測報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