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玉
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以學生親身經(jīng)歷及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那么,如何才能讓科學實踐活動在小學階段得以有效落實呢?我認為,必須要立足課堂、放眼課外,活化、整合、運用課上所學知識,真正做到課內外的互補和提升。
1.立足課堂,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氛圍
教師應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求異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例如,“空氣占據(jù)空間”是首師大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人與空氣》中的內容。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并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認識到它能夠像其它物質一樣占據(jù)空間。在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了“水中的紙人不沾水”的實驗,一下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如為什么杯子里的紙人在高于它的水中不濕、是不是杯子中的空氣占據(jù)著空間等。然后,以上述問題為根據(j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又如,在“聽話的乒乓球”活動中,教師往裝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讓學生猜一猜并做一做“如果用去底的礦泉水瓶對準水中的乒乓球,豎直用力向下壓,乒乓球會在水的什么位置”。在實踐中,學生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并且占據(jù)著一定的空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舊知復現(xiàn),新知逐漸理解、掌握和應用,研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
2.延伸課外,構建開放的活動空間
主題式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之外,圍繞某一主題所進行的包括觀察、實驗、制作、調查訪問、查閱資料以及總結、交流、展示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自主研究活動。
在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主題的選擇應以社會熱點問題、與生存密切相關的問題、切入口小的問題為主;二是研究方法應簡便易行、周期短、可操作性強;三是必須制定詳細的實踐活動方案,并對實踐活動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四是匯報交流應采取多種形式,讓實踐活動效果最大化。
例如,結合房山當?shù)氐膸r石資源,我開展了“刺猬河巖石考察活動”主題活動。在活動初期,我們就活動方案的撰寫、實踐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對學生進行了專門輔導,讓學生對主題式科學實踐活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又利用課上時間,了解學生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困難,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學生反映采集巖石沒有家長或老師在場,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就制作了采集巖石記錄表發(fā)給學生并附上《告家長書》?;顒娱_展一段時間后,我組織學生展示活動成果,活動方式有兩種,一是班內交流,二是校級展示,內容包括活動方案與報告、巖石樣本、圖片資料等。
通過“課上+課外”的科學實踐活動,學生在自主、開放的氛圍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編輯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