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榮
內(nèi)容摘要:教育要面向全體,是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既要培養(yǎng)尖子生,又要重視后進生。后進生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作為教師在轉(zhuǎn)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應(yīng)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尋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轉(zhuǎn)化工作。
關(guān)鍵詞:后進生 轉(zhuǎn)化 素質(zhì)教育
1.理解后進生心理,建立師生感情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后進生也同樣具有上進心,渴望進步,但是信心不足,時有“破罐破摔”的想法,所以我們教育者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去接近他們,縮短距離。尊重、信任、理解是師生間溝通的有效途徑,這不是單方面進行的,再根據(jù)學生特點對癥下藥,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尋找突破。如:對于父母離異的孩子(袁合同學就屬此類),他們內(nèi)向、自卑、孤僻,我接近他們,給他們父母般的愛,給予生活上的關(guān)心,爭取家長的配合。對他們進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從不歧視他們,不視他們?yōu)榘?。反之,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以表揚、鼓勵,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這樣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進行引導,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況,尋找后進的原因,給予特殊的補救,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所以,我在任何時候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急躁,不訓斥、侮辱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向家長“告狀”等。后進生在班級中往往受到鄙視,有些教師指定他們班有“釘子生”,這樣使后進生飽受“冷眼”,有壓抑感和厭學情緒,加之教師的“罰……”致使他們畏懼上學,這些原因不是一二天造成的,是長年累月積下的。所以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照顧后進生,一遍二遍……說“有進步,你成功了”之類的話來激勵他們,讓他們也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他們也有了積極性,也有了成功的愿望。畢竟他們是一群孩子,在全體孩子的帶領(lǐng)下,他們會感染的,會提高的。只要教師用真誠和愛喚起學生的共鳴,特別是后進生的覺醒,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得以順利地實現(xiàn)。
2.教育要全面,克服“馬太效應(yīng)”
教育心理學把好生好對待,差生差對待的做法叫“馬太效應(yīng)”。我們的教育教學要全面,在教學過程中,要好生差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克服教學上的“馬太效應(yīng)”,樹立“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教學觀念,要善待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有的教師偏愛“尖子生”,冷落后進生,有嚴重的“重好輕差”的觀念,這樣的話后進生對教師這種態(tài)度極為敏感,立馬會有“老師不要我了”這種自暴自棄的想法,也就違背了素質(zh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規(guī)律了。
作為教師,我時刻沒有放棄對后進生的正面教育,工作中我讓后進生擔任班委,給他一個角色,讓他知道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也有自身的價值所在。對于他們的評價,“度”尤為重要,我既不作廉價的表揚,也不作重復夸張的批評。每次評獎時,有意在班級設(shè)立“進步獎”,讓后進生也有份,給予他們肯定的眼神,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班上湯松文同學自卑感強,成績上不來,自己覺得在班上的地位太低,同學們也看不起他,甚至走路他都低著頭,整天沉默不語。我得知情況之后并沒有歧視他,多次找他談話,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給予極大的鼓勵,選他擔任“組長”,之后,他感到自己也有壓力,這樣有壓力才有動力,往日的面貌徹底改變了,加上班上“尖子生”的鼎力相助,他能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再也不愿充當“后腿”的角色了,在班上頭也抬起來了,成績也就上來了。
經(jīng)過努力,部分后進生終于變“后進”為“前進”了,有的甚至躋身于“優(yōu)等生”行列,班級平均成績大幅度上升,如:2003年四(2)班的語文均分在期末檢測中由原來的(三年級)全鎮(zhèn)倒數(shù)第五一下躍居全鎮(zhèn)第一(見材料之十二),2004年該班在畢業(yè)會考中語文均分、及格率都位居第一。看到如此可喜的成績,看到一個個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成功,我高興之余也在想:在遇到這樣的孩子時,我們不能只憑自己的想當然去教育,那樣不僅收不到效果,相反還可能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甚至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動腦子研究他們,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從心靈上喚醒他們,感化他們,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才達到了真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艷青.淺談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措施[J/OL].中國校外教育,2016,(S1):34.(2016-09-13)[2017-09-07].
[2]楊洪耀.淺談后進生的轉(zhuǎn)化[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02):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