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
摘要:“詩”與“畫”是傳統(tǒng)文化中兩大藝術瑰寶,是中華文明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唐代才子王維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奠定了“詩畫”藝術相結(jié)合的基礎,開創(chuàng)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形式先河,被后世奉為“文人畫”的鼻祖。本文就王維詩畫藝術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幾點美學意蘊做以討論,分析其美學藝術價值。
關鍵詞:王維 詩畫 藝術 美學意蘊
中圖分類號:J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068-02
“詩”與“畫”本是兩種藝術形式,因人的審美感知和審美表達賦予了無限的美學意蘊,當兩種藝術美相互碰撞、相互互補、相互包容之時,“詩”與“畫”也便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統(tǒng)一體,流芳百世,熠熠生輝。
雖“文人畫”之名始于宋,定于元,可縱觀文人畫,自當屬王維的詩畫藝術之大成,蘇軾很是推崇王維的詩畫藝術,“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志林》)“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謝龍樊?!保P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
王維,自古便被公認為大才子,不僅善于賦詩,且精通書畫和音律,詩畫兩種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被王維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于是成就了文人畫的象外之意、空靈虛靜。王維將“詩”與“畫”打通,讓詩中富含畫意,讓畫中融滿詩情,讀王維的詩,畫面充滿靈動之美,躍然于紙上,呼之欲出,觀王維之畫,細致入微,意韻深遠,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曾贊:“王摩詰自作輞川圖,筆墨可謂造微入妙。”
一、構(gòu)圖美
圖畫講求構(gòu)圖,以點、線、面的結(jié)合構(gòu)成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以畫面的張力打動人心,在王維的詩歌之中,隨處可見一幅幅生動可愛的畫面。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夕陽西下時分,三幅暮歸圖躍然紙上,一幅牛羊歸圈圖,一幅老者倚門圖,一幅田夫歸家圖,沒有過多的渲染,只見流暢的線條,寥寥幾筆,就將老者、田夫的形象勾勒清晰,甚至可想見,那未曾露面的牧童,是多么的頑皮可愛。一雉雊、一蠶眠,在大面積的麥苗和桑葉間顯得細微小巧,讓點與面充分結(jié)合,以點帶面、以面帶點,完全符合畫面的構(gòu)圖之美。
在王維的筆下,無論人物、山水還是牲畜都清晰可見,可感可聞。無論是他的山水詩還是游俠詩、邊塞詩,都同樣具有豐富的畫面感,人物形象十分鮮明。
在《少年行》中,他說,“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币鈿怙L發(fā)的少年游俠形象鮮明可見,甚至可隱約聽見高頭大馬嘶鳴之聲。
在《使至塞上》,他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將大漠的寂寥、空曠寫得蔚為壯觀,漫無邊際的黃沙著墨,一縷青煙直上云霄,一面一線的配合,已然將人帶入那壯麗的大漠中去,塞外的孤苦在這浩瀚的寬廣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或許是畫家的緣由,王維在詩中用筆著墨十分注重它的構(gòu)圖效果,留白得恰到好處,詩中意象突出,可著意又在象之外。他的畫面感絕非簡單的二維效果,實際上有著強烈的3D視覺沖擊力。
二、光影美
在畫家的世界里,通常通過光影變化來表現(xiàn)意象的狀態(tài),從而展示畫面的質(zhì)感。在王維的詩歌中,這種光影藝術隨處可見,比如前文中的“長河落日圓”,一個紅彤彤的大圓太陽落在漫無天際的水面上,光影重疊,熠熠生輝,強烈的視覺沖擊撲面而來。
《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币豢|夕陽透過層層密林灑落地面,本應暗淡的青苔在夕陽下顯得生機勃勃,而在這光影流轉(zhuǎn)中,山林愈發(fā)靜謐、空曠,一點點“人語”便是這空聊山林中的一絲天籟,動靜結(jié)合渾然天成。
光影的變化帶來色彩的明暗不同,詩人對這色彩的一絲絲變化是那么的敏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泛》),詩人著墨極淡,朦朦朧朧的山色間,若隱若現(xiàn)江河蜿蜒,仿若那漢江水已然流逝于天之外,一點點的色彩,靠著光影的忽明忽暗,顯得愈發(fā)的力透紙背,其效果顯然遠勝于濃墨重彩的渲染。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
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
浣紗明月下。
在明月的映照下,淺灘愈發(fā)的明亮,白色石頭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散發(fā)著潔白的光輝,使得本應暗淡的蒲草也更為鮮綠可愛,好一幅有趣的浣紗圖,詩人雖未著一字,但那浣紗的女子定然更為靈動可人。在這樣一幅圖畫中,其光線是明亮的,色彩是鮮明的,蒲之綠在光之亮,石之白在月之明,只一“白”一“綠”便將光的皎潔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王維詩歌中的光影變化,不僅僅表現(xiàn)出色彩的不同,同時還能打破詩歌難以模擬聲響的藩籬,他運用光影的變化,成功地化靜為動,“寓聲于景”。比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寒水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惘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在這些詩句中,詩人沒有使用一句擬聲詞,可明月下的驚鳥,一聲聲鳴叫響徹山澗,卻是真實可感的;寒冷的秋日里,水流潺潺的聲響也是清晰可聞的。光影氛圍中,詩人生動刻畫了景物的形象,讓景物自己發(fā)出了聲響,讓讀者不僅僅能聽見他的聲音,更能感受到其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三、意象美
在王維眼中,世間萬物皆可入詩,皎潔月光、夕陽斜照、浣紗少女、一草一木盡皆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馥郁芬芳的美妙畫卷[1],在《輞川別業(yè)》中,是“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一綠一紅相映成趣;在《田園樂》中是“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紅的桃、綠的柳在煙雨蒙蒙中愈發(fā)顯得不食人間煙火,飄飄然若世外桃源。
王維對意象的運用十分靈活多變,比如他酷愛“夕陽”,在他現(xiàn)存470多首詩歌中,與“夕陽”同義的意象共出現(xiàn)60次,使用頻率約為七分之一,同為“夕陽”這一意象,他就使用了夕陽、日暮、落暉、日隱、日落、落日、余輝、日斜、日晚、斜暉、落照、返景、余照、日夕、斜光、白日、斜日達十七種之多的表達方式[2],如前文提到的《渭川田家》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再如《李陵詠》中“日暮沙漠垂,戰(zhàn)聲煙塵里”,《老將行》中“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endprint
在王維的意象世界中,他很少用濃墨重彩去描繪現(xiàn)實存在,卻也不是蒼白無色,在他的山水詩中,有五十余首運用了色彩詞來描繪意象,讓意象更為豐富多彩。比如他使用“青”字頻率較高,有27處之多,如:“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保ā肚嘞罚扒嗌綑M蒼林,赤日團平陸?!保ā抖沼斡[》)等。而使用“白”“綠”“紅”等色彩的頻率也非常高,白色出現(xiàn)了21處,綠色出現(xiàn)19處,而紅色出現(xiàn)了14處,除此之外,“朱”“黃”“赤”“金”“黛”等顏色也都有出現(xiàn),雖頻率略低,可也使得意象更富有生機,如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詩中的色彩并非僅僅表明意象本身,若僅如此,便縱是濃妝艷抹,也顯蒼白了,詩人借詩言志,借詩中富有色彩的意象表達心中所感。在他的邊塞詩歌中,詩人用顏色描繪雖慘烈但卻雄壯的戰(zhàn)場,《燕支行》中,“畫戟雕戈白日寒,連旗大旆黃塵沒?!币粋€“白”一個“黃”就將遍布武器旗幟的古戰(zhàn)場的慘烈和悲壯描繪得十分清晰,讓人似乎聽見了那早已遠去的鼓角爭鳴。在山水詩中,色彩的運用更多的讓人認識了一位懂生活、知品位的閑散詩人,在《終南山》中,有“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田家》)。由此可見,詩人是一個十分具有審美能力的富有情趣的人。
四、意境美
詩中含畫意,畫中含詩情。在詩的世界中,是要在見景、品景中以景見情,讀弦外之音的,這便成就了詩歌的意境之界。王維頗好佛,喜靜,在他的詩歌里隨處可感靜謐之狀,在《鹿柴》中,一點點“人語”反襯得山林愈發(fā)的安靜;而在《青石灘》中,是一種干凈、靈透的靜;《山居秋暝》又是一幅優(yōu)美的秋日夜歸圖。
王維詩中的靜謐,不是絕對的安靜,在一絲絲“人語”,一點點“蓮動”中,透著一種靈動的喧鬧。《山居秋暝》中晚歸的浣紗女就是喧鬧的,她們定然是嘻嘻哈哈地從小船上跳下,而在詩人的眼中,這種喧鬧是這山林中獨有的調(diào)皮,是這秋夜里特有的野趣,這種反差讓山林更加安靜,這種安靜也讓浣紗女們更加活潑、可愛。
詩需要讀者的聯(lián)想,詩人有高品位的審美能力,讀者也要有相應的審美情趣,讀者和作者間才能展開靈魂上的交流。在王維的詩歌中,十分善于形象的描繪,有時詩人對一些意象似乎沒有任何描寫,可其形象卻栩栩如生,如《渭川田家》中那個調(diào)皮晚歸的小牧童,牛羊都已歸圈,田夫也已回家,只有這個小牧童,還在外面玩耍,僅僅通過老者的一個“念”字,就讓讀者想象到了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小孩兒形象。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王維詩中的意境不是一個平面,他在一首詩中將霞、云、山、水、蓮、人等意象和諧統(tǒng)一到一個畫面中,形成一個個超然的意境[3],使得這個畫面更生動、更立體,空間感更強,所以,他詩中的畫面不是二維的,而是一個個3D立體的,一個個具有情感沖擊力的豐富畫面,比如前文提到的《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白石灘》等等都是如此。
王維以畫入詩,在他的詩中繪畫技法隨處可尋,尤以白描最為常見,寥寥幾筆,一幅幅畫面便已躍然于紙上。在他所描繪的畫面中,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明暗相和,光影、色彩運用嫻熟,使得畫面生動有趣。王維寫景狀物,選取的意象十分具有代表性,點面的合理結(jié)合,彰顯出通透靈動的圖畫,他追求畫面的完整性,追求物理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幽遠深邃的意境美。
王維以詩描畫,自己曾解嘲:“宿世謬詞客,身前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庇纱丝梢?,他的畫工在當時也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就,被世人周知。王維的詩畫藝術已然成為一種范例,同時也為后期文人畫的開創(chuàng)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他的詩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詩中的世界是干凈的,純粹的,這種干凈自然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負,生活態(tài)度。由此,我們可以看見一位具有高尚情操的高潔詩人負手而立,面對山水田園,高聲吟唱,為后世難得一窺美景的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鐘國慶.王維山水詩與風景園林美學[J].園林,2000(7):12-13.
[2]徐伯鴻.王維詩中夕陽意象的美學意蘊[J].南都學壇,2006,26(5):69-71.
[3]張仁福.王維山水詩的意境[J].貴州文史叢刊,1982(3):103-112.
[4]何怡.淺談王維詩畫藝術的結(jié)合形式[J].大眾文藝,2015(9):107.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